-1-安徽省毛坦厂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11月月考试题(应届)一、单选题(共24题;共48分)1.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A.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B.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C.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D.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2.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中国历代官民比例表朝代西汉东汉唐元明清比例1:79451:74641:29271:26131:22991:911A.国家机构日益膨胀B.阶级矛盾日趋尖锐C.行政效率不断下降D.冗官问题由来已久3.西罗马帝国崩溃以后,罗马法陷于衰退,教会迅速形成了一套政治法律制度;但到了12世纪,罗马法在西欧掀起了一股复兴的浪潮,为王权至上提供了两句重要的格言“皇帝的喜好具有法律的力量”、“皇帝不受法律约束”。这在当时()A.推动人文主义运动迅速兴起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逐步形成C.改变了教权高于王权的局面D.适应反君主专制斗争的需要4.1830年,英国议会颁布了《啤酒法》,解除了地方官对啤酒经营长达近两个世纪的管制,导致了酗酒等社会治安问题,直到1879年,才通过《酗酒法》重新强化地方对酒类的管理权。这一过程反映了英国()A.自由主义理论内涵的渐变B.立法服务于经济利益的原则C.工业化带来议会制度改革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较量5.1933年初,蒋介石发表演讲称:“我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的抵抗。……这样一步复一步的兵力,一线复一线的阵地,不断地步步抵抗,时时不懈,这样长期的抗战,越能持久,越是有利。若是能抵抗三年、五年,我预计国际上总有新的发展,敌人自己国内也一定有新的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2-A.蒋介石接受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思想B.蒋介石认识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C.蒋介石为鼓舞民众做虚假的抗战宣传D.蒋介石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判断明显错误6.“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A.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B.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C.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D.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7.下图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了缓和B.日本是中美的共同敌人C.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D.中苏关系逐渐恶化破裂8.新中国60年代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曾提出外交上的“三和一少”政策,即是对帝国主义要和气一点,对反动派印度尼赫鲁要和气一点,对修正主义要和气一点,对亚非拉人民斗争的援助要少一点,此政策在当时被毛泽东认为是修正主义而遭受批判,这说明当时()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得到实践B.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政策C.党内外交政策开始出现严重分歧D.外交政策受到极左思潮影响9.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B.当前国际关系中依然存在“冷战”行为C.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D.没有厘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3-10.东汉时期,王符认为当时市场上“好造雕琢之器,巧伪饰之”;而“物以任用为要,以坚牢为资。今竞鬻无用之货,淫侈之弊,以惑民取产。”由此可见()A.奢侈品消费导致社会风气恶化B.“重农抑商”观念影响商业发展C.商品贸易发达掠夺了百姓财富D.市场上手工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11.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以唐玄宗天宝三年的长安为背景,还原了唐朝长安的全貌和社会的烟火气。原著作者马伯庸称“我觉得长安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古代城市,全世界的人都汇聚在这个地方,真正这种文化最大的魅力所在,就在于它文化表层下所隐蔽的这些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以下场景不可能在唐朝长安出现的是()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B.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C.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D.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12.明代中叶以后,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藏书楼,它们大多由地方官员提倡、当地士绅和富商进行捐资创建,除官府颁发赠送的儒家经典外还收藏小说等商业书籍,一些大型的藏书楼藏书数量甚至超过万卷。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藏书成为社会主要潮流B.政府对科举考试的重视C.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发展D.南北经济文化差距扩大13.有学者指出:“欧洲人认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这一论述意识到()A.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没有真正出现过B.世界各地区的交往推动了经济文化融合C.欧洲殖民扩张强行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世界各地的资源和财富为欧洲崛起奠基14.如表反映了1913-1918年上海从国外进口金属原料的变化情况。据表可推知,当时()时间公吨银两每吨银两1913年125303957588676.421914年121087927965976.641915828188601684103.861916年9437214011269148.471917年8027612566977156.551918年9251918130957195.97——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上海近代五金商业史》-4-A.中国对金属的需求量呈下降趋势B.欧美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控制C.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局面日益加剧D.一战给中国机械工业造成了瓶颈15.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收入农村(家庭收入)17.6%城镇(职工货币工资)8.0%消费水平农村8.9%城镇4.5%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16.1934年,美国公共工程管理局规定:针对各个城市负责大型公共工程建设和运营的专门管理机构,如果所负责的工程全部位于该城市的行政命令区划之内,那么,管理机构的官员不得由城市官员兼任,否则不能获得联邦拨款。这一规定使联邦政府与纽约市政府发生了正面冲突,最终以罗斯福政府的让步落幕。由此可知()A.新政措施与地方利益不一致B.地方政府抵制联邦权力扩张C.美国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缺陷D.“以工代赈”遭遇重大挫折17.1932年,全世界机器出口的1/2销往苏联,在苏工作的外国专家近2000人;1933年,苏联向西方国家贷款总额高达14亿卢布;1935年,出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高潮。这些现象反映了()A.该时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B.西方经济危机局面得到缓解C.经济全球化得以加速发展D.经济建设突破意识形态阻碍18.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5-19.《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集,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但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其内核是敬德和重民。此书与《诗经》《春秋》一同成为儒家经典,其共同原因是()A.历史记录蕴含悠久传统B.帝王言行体现出君为臣纲C.文学表达便于文化传播D.孔子敬德重民思想被推崇20.宋代大臣文彦博概括当朝政治的特点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王夫之也谈到“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无死刑)”。这说明宋代()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基本解决B.实现了儒家君民共治的理想C.君权弱化促使官僚政治成熟D.治国方略的调整影响政治生态2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黄宗羲这段话的主旨是()A.指明内阁成员无宰相之名实B.批评太监干政C.指明内阁成员只是批答奏章D.批评皇权过重22.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B.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C.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D.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23.美国学者约翰·梅里曼认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长篇史诗《埃涅阿斯纪》的主人公埃涅阿斯是罗马公民理想人格的典范,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对此进行神学解读,他们将埃涅阿斯的旅程诠释成基督徒的灵魂之旅。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推崇罗马神权统治B.利用宗教表达诉求C.否定天主教会教义D.主张灵魂自我救赎-6-24.卢梭认为良心和怜悯正是“先于思考而存在的纯自然的感动”,“关于人的一个主要原理是:自然曾使人幸福而善良;但社会使人堕落而悲苦”。据此可知卢梭()A.利用自然状态遏制极端的私欲膨胀B.科学地诠释了启蒙思想中的“理性”C.论证了社会契约的合理性D.基于自然理念对近代文明进行批判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2分)25.16世纪,王阳明对朱子理学进行了改造;同时期,马丁·路德掀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明代中叶以后,社会危机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会安危。他提出“心外无理”的命题,认为事物的“理”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而是存在于人心之中。他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性中的天理,是一种天賦的道德。“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王阳明强调“致知必在于格物”“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要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等材料二: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1517年,路德把《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反对罗马教皇在德国发行赎罪券。路德认为,对上帝的信仰是教徒得到拯救的唯一条件,只有内心真正信仰上帝,才能有真正善良的行为。路德指出,只有《圣经》才是信仰的唯一权威,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可以用《圣经》里的话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教皇的教义。路德宣称,国王有权管理和处置教会财产,日耳曼的金钱不能送给罗马教会。他还提出每个国家都有权建立自己的教会,罗马教廷不得干涉。——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阳明和路德的思想主张。(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与路德思想的相同之处,并指出两种思想产生的共同因素。(14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历史著作编纂思想《史记》(西汉)强调实录”直书”。“述往事,思未者”。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交。”《汉书)(东汉)贯穿五德终始说和五行灾异说等经学观念,着重追述西汉帝业、功德《隋书)(初唐)以史为鉴,“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着重探讨前代典籍制度、吏治得失和君臣之道《新唐书》(北宋)认为落镇立国的后晋编修的《旧唐书》不合正统而对其则改;“专事褒贬”,以伦理纲常品评史事。如赞公大儒韩愈却只字不提玄奘、僧一行的事迹《国史大纲》(1939年材版)要做有知识的国民就应对国史略知一二,并对其抱有温情与歌意,这样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提取表格中两部或两部以上历史著作的关联信息,围绕“历史编纂”自行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近代历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7-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