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东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长时间出现“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的现象,这反映了古代乡村治理主要依靠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皇帝制2.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这种现象反映了A.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B.贵族政治逐渐削弱C.周天子失去天下大宗地位D.地方与中央相抗衡3.根据甲骨卜辞,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皇权受到很大限制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周初,“天下未集”。有商朝遗民“作乱叛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之后,部分商朝遗民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A.燕地B.鲁地C.宋地D.楚地5.有学者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6.为加强秦朝中央与北疆边陲的联系,蒙恬奉命修筑了一条被后人称之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这一“公路”是指A.长城B.直道C.灵渠D.五尺道7.“有夜郎国(今贵州黔西南),东接交阯,西有古滇国,北有邛都国,各立君长。”夜郎在秦朝时期属于A.岭南地区B.河套地区C.西南夷地区D.百越地区8.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说:“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来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秦朝官僚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B.政府机构臃肿,人浮于事C.丞相制度被废除,皇帝政务繁忙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9.“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又有部刺史督察之,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下列选项中对材料的解读错误的是A.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D.推动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10.宋真宗时,经济发展较快,国库充实,但具体数字只有三司使知道,真宗多次想打听虚实,宰相李沆担心真宗知道了库藏量而随便花销,始终不肯让三司使提供具体数字。李沆还经常将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报告真宗,以使天子了解民间疾苦,巧妙地抵制了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上述现象不能反映A.三司是朝廷主管财政的部门B.宋代相权对君权形成了一定制约C.宰相和三司使是上下级关系D.宋代部分官员具有“民本”思想11.史书载:皇帝要破格提拔大理少卿刘士泾为太仆卿,给事中韦弘景、薛存庆驳回诏书。皇帝向韦弘景、薛存庆解释提拔刘士泾的理由,任命诏书最终才得以颁布执行。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12.关于元朝中书省的职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单列的行政区划,级别与行省相同B.各地行省的民政事务需要呈报中书省-2-C.设有政事堂,是宰相们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D.与门下省相互牵制,达到分割相权,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13.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14.清代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处官员任命也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军机大臣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随时令其离开回原衙门:各军机大臣的事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没有定制、是临时机构B.运行高效、但决策具有随意性C.随机择人、保密性特强D.法规完善、政务处理有章可循15.洪武年间,大臣的章奏均由朱元璋亲阅。永乐年间,明成祖经常召内阁要员密议,批答则由其亲笔。正统年间,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内阁的专职。这主要说明A.内阁逐渐取得最高决策权B.皇权事实上受到内阁制约C.内阁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D.内阁成为君相斗争的工具16.近代史上列强取得的下列特权,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在杭州开设工厂②在福州买卖商品③在北京驻军④在宁波传教A.②④①③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①④②③17.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条文摘要,出自1842年《南京条约》的是A.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B.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议定于何地方……系准英人租赁.C.嗣后合众国如有兵船巡查贸易至中国各港口者,(双方)均以平行之礼相待。D.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18.约翰·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文中“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B.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C.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19.“我们虽然把台湾的抗日重任托于刘公,但刘公孤立无援。我们应该组织起来,人自为战守,誓与我台湾岛同生死,共存亡!”与此段材料有关的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中华民族抗日战争20.“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诏书反映的历史事件有①武昌起义②中国同盟会成立③清帝退位④《临时约法》颁布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21.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之一是A.打击帝国主义势力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C.传播民主共和理念D.推动社会移风易俗22.某爱国运动的宣言提出:“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这场爱国运动是A.五四运动B.国民革命运动C.一二·九运动D.全民族抗日运动23.毛泽东曾说,“严格地讲,我们研究党史,只从一九二一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对此论述的理解,正确的有①五四运动直接促进中国的制度变革和民众觉醒②五四运动动摇了北洋政府的统治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革命理论与工人运动的结合④五四运动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24.下列为民国时期一位知识分子某年的日记片段摘录,片段中的“上海事变”指的是上海事变后,首都开始进行防空演习,要求家家挖防空洞,户户门窗蒙黑布。12月13日,是我们民族无法忘记-3-的日子。这一天,首都沦陷了。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一二八事变D.八一三事变25.有学者认为,14年抗战史的主要依据在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连续14年没有间断过,中国人民的抵抗从1931年开始就没停止过。东北的抗战不仅是东北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更是中华民族持续不断、不屈不挠的抗争,应该记入抗战的史册。据此可以认定历史研究①要恢复历史本来面目②要贯通整体看待历史③要尊重历史客观真实④历史结论不能被修正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6.毛泽东在1938年9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说:“抗日战争的进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国民党居于领导与基干的地位……统一战线以国共两党为基础,而两党中又以国民党为主干,我们承认这个事实。”对以上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中国共产党拥护国民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B.中国共产党以党内合作消除国共两党的矛盾C.中国共产党这一认识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D.相持阶段的到来促使中国共产党加紧和国民党合作27.美国记者斯诺采访延安后写道:“1938年以来,日军已作了多次的消灭进攻,对着所有主要的游击根据地,首要目标是八路军和新四军,这两支军队的各种组织现在的作战次数约占沦陷区全部交战的五分之四。”据此可知,斯诺A.强调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支持B.认为敌后战场有力地牵制了日军C.忽视了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贡献D.肯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28.下面为1941年12月美国政府印发的一幅宣传画“中国抗战是在帮助我们美国,赶紧援助中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B.西方国家认可中国大国地位C.美国利用中国进行反苏反共D.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力扩大29.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发动了某战事。该战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作战目标是破坏日军主要交通线正太路,第二阶段的重点转向破坏铁路两侧日军建立在根据地范围内的据点,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反击日寇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发动这一战事的中国军队的番号是A.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B.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C.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D.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30.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下列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平型关伏击战②洛川会议③瓦窑堡会议④百团大战A.③②①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二.非选择题(有2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郡县之制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暴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多诶。——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顾炎武《郡县论》材料二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4-——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1)郡县制出现和正式确立为地方行政制度分别在何时?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6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4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元代行省的特点以及它形成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10分)32.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时(1930)的国民党政府不但平时不做对日作战准备,而且连年进行军阀混战……石友三勾结日本帝国主义,联合张学良的堂弟张学成,于七月间通电反张,进犯平津,张学良不但没有将东北军调回关外以作防备,反而把尽可能抽调的部队,抽调入关,参加讨伐石友三的战事。——戴逸《中国近代史通鉴》材料二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三、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起来,为巩固民族的团结而奋斗!为推翻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而奋斗!胜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