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预测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预测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写道:“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A.行省制度——加强中央集权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C.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D.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新文化运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截断了其独立发展的可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因此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元代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制;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西方建立了代议制民主;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不满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于是发动了新文化运动。所以答案选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2.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撰文声称:“国人等欲脱蒙味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下列文章与陈独秀认为的“科学”的主旨最为接近的是A.孔子首创私学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处世观B.亚里士多德一生实践“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治学精神C.达尔文实地考察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D.毛泽东认真思考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体现的是为人处世的哲学观;B项体现的是追求真理的精神;D项体现的是在文化领域里的方针。因此ABD均错误。C项为近代科学,达尔文的进化论否定了神创论,是科-2-学领域里的巨大地发展。考点:新文化运动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中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反对传统道德。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3.1912年教育总长蔡元培认为,“在我国,则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则如所谓军国民教育者,诚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也”。“且军人革命以后,难保无军人执政之一时期,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据此分析,表明蔡元培推行军国民教育的目的是()A.倡导军国主义B.维护军人政权C.鼓吹军人革命D.外收主权,内抑独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可知蔡元培主张对外收回主权;由“难保无军人执政之一时期,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可知其对内主张抑制军人独裁,故蔡元培推行军国民教育的目的在于外收主权,内抑独裁,故选D项。ABC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蔡元培4.中国近代史上,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信息“白话通神……古文讨厌”说明作者倡导白话文,而反对古文创作。结合史实可知,这种现象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故答案选D。A、B、C三项重要变革运动都没有涉及文学改革。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内容-3-5.在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有个辜鸿铭的学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读书在英国,取了个日本的东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长,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妻是东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阅历主要反映A.清政府积极派送留学生B.中国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C.近代中国社会对外开放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为“民国初年”,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故A、D排除。辜鸿铭娶日本女子为妻,只是个别现象,B只是对材料的单一解释。题目的问题是“反映”了什么,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辜鸿铭留学、娶外国人等正好体现了近代社会开放,故答案为C。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原因。6.1902年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愈迟则愈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这表明梁启超A.拥护三民主义B.主张维新变法C.赞成民主共和D.倾向民主革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梁启超认为满清政府已经腐败无望,应“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表明他不在坚持维新变法,而倾向于民主革命。故选D。考点:梁启超的思想点评: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故本题易错项为B项。戊戌变法失败和《辛丑条约》签订后,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清政府腐败无能,应该推翻。梁启超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7.魏源著《海国图志》印刷近千册不久被列入禁书;《瀛环志略》一书在作者徐继畲被罢官后也被查禁。造成其相同归宿的原因是A.清朝沉醉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B.书中作者的观点触怒清帝-4-C.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D.作者的罢官经历决定其归宿【答案】A【解析】《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都是介绍西方地理等文明的著作,和当时清朝“天朝上国”的思想格格不入,所以导致封禁,故A正确;书中并没有涉及触怒皇帝的言论,故B错误;这些书都是鸦片战争后学习西方的书,故C错误;魏源没有被罢官的经历,故D错误。8.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臣交祸之据,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绵祸八十年……臣窃观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由来,迹其乱祸虽无道已甚,而时势所趋,民风所动,大波翻澜,回易大地,深可畏也。”下列各项,符合康有为本意的是①认为万国行立宪之政是世界潮流②认为用革命暴力来改变政治制度会引发祸端③认为法国革命推动了各国的政治改革④认为君主专制的官僚体制导致君臣交祸A.①②③B.①④C.②③④D.②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流血遍全国……绵祸八十年……臣窃观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由来,迹其乱祸虽无道已甚,而时势所趋,民风所动,大波翻澜,回易大地,深可畏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康有为认为用革命暴力来改变政治制度会引发祸端,同时,万国行立宪之政是世界潮流,法国革命推动了各国的政治改革,故①、②、③都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君主专制的官僚体制导致君臣交祸,故④错误。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A正确。①④组合错误,故B排除。②③④组合错误,故C排除。②④组合错误,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5-9.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郑观应“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章太炎“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梁启超“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D.启蒙与救亡并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李鸿章到郑观应到梁启超共同诉求是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故A正确。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不符合李鸿章,故B错误。自强求富,只符合李鸿章,故C错误。启蒙与救亡并重,只符合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故D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过程特点10.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A.学习科学技术B.仿行西方制度C.倡导实业救国D.创办新式教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维新-6-思想不断传播,维新运动兴起,其主张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走资本主义道路。材料提供的时间是“1897年”,由此可以判断此时学习西方侧重于学习西方制度,B正确;学习科学技术、倡导实业救国和创办新式教育不是这个时期学习西方的重点,排除ACD。所以选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1.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集的图片。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哪次战争对中国的影响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局图》体现的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张謇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企业家,公车上书的导火线是《马关条约》的签订,这三者都与中日甲午战争有关,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故B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5月28日当时的英、美、法、德、俄、日、意、奥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大清帝国的侵略战争,故D项错误。12.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7-战”等。对此分析有误的是A.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B.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C.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D.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反映当时现实的“议员”、“专制”说明了清末追求民主的思想兴起,D项正确,“商战”能体现出“实业救国”的主张,A项正确,“领土”能够说明爱国主义情感的存在,B项正确,而“阶级斗争”思想无从体现,故答案选C项。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中国求民主反侵略的思想潮流·表现【名师点睛】中国近代史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是高考中的常考点,但难度较小,考查角度多涉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但近年来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或从新史观的角度看待传统重大历史事件的情形以越来越明显,希引起注意。13.《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但在当时的中国此书的印数不超过一千,后被列为禁书。但在后来的日本此书被翻印几十万册,成为当时日本学习西方的启蒙读物。据此,我们在分析此书的历史影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①分析书籍的内容②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③书籍的印数与读者的数量范围④书籍的知识缺陷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重要著作。依据所学,此书产生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旨在警醒中国人奋发图强,挽救危局,故其内容必然是与当时的时代紧密结合。由于中国深受传统思想影响,该书的读者必然受到影响。同样的著作,在中国和日本命运截然不同,说明其有可取之处,不在于是否有知识的缺陷。所以应选C。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海国图志》二、非选题-8-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同题。材料一“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大盗不结合乡愿,做不成皇帝;乡愿不结合大盗,做不成圣人。所以我说,真皇帝是大盗的代表,圣人是乡愿的代表。到了现在,那些皇帝与圣人的灵魂,捣复辟尊孔的鬼,自不用提,就是这些跋扈的武人,无聊的政客,哪个不是大盗与乡愿的化身呢!”——李大钊《政论家和政治家》材料二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全盘西化、民主启蒙,都仍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起来,使中国不再受欺侮受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有这些就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力”——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在如此严峻、艰苦、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在所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