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王遇事都要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烤,甲骨的背面便出现裂纹,叫“兆”,然后根据兆纹的形状来断定吉凶。这说明A.最高权力尚未高度集中B.神权和王权相结合C.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D.宗教色彩较为浓厚2.西周的礼仪中常有射箭活动,箭靶上面有各种兽头,天子的是熊头,诸侯的是麋鹿头,大夫的是虎、豹头,士的则是猪头,以显示地位的尊卑。从中可知西周实行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郡县制3.汉光武帝时期取士注重四个方面:一为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为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为明达法令,足以决疑;四为刚毅多略,明足以决。材料反映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是A.德才兼顾B.多元选拔C.公平竞争D.注重门第4.唐政府要在长安城外开挖一条工程浩大的护城河,中央机构实施该工程的运作程序是A.尚书——中书——门下——户部B.中书——门下——尚书——工部C.中书——门下——尚书——户部D.门下——尚书——中书——工部5.元政府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这说明A.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C.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D.君主专制强化达到顶峰6.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不同历史记述。根据下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出处记述清人王昶《军机处题名记》“雍正七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后六年,改名总理处。乾隆二年,诏复名军机处。”台湾李宗侗《办理军机处略考》“时西北两路出师征策妄……余以雍正八年春为舍人,中堂已有内外之分,军机房即内中堂办事处也。”A.军机处设立时间无从考究B.历史叙述受政治环境的影响C.清人王昶的记述最为准确D.军机处最初因军事需要而设7.高一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方面的历史论文,其中论文标题明显错误的是A.《浅析汉代的政治制度》B.《试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C.《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D.《刍议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8.清朝咸丰帝将批准《天津条约》作为缓兵之计,英法退兵后他又反悔,反悔的不是降低关税、战争赔款、领事裁判权等损坏国家利益的条款,而是当时国际已经通行的惯例“公使驻-2-京”。这反映出,当时清王朝A.统治者思想观念落后B.维护的天朝体系开始瓦解C.半殖民地化程度有所加深D.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9.张德坚《贼情汇纂》记载,东王、北王、翼王上奏天王:“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潜佐将施行。”这一举措A.违背革命的最初设想B.体现绝对平均主义思想C.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D.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0.19世纪末,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指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B.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C.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11.《庚子记事》中记载:“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曾有学生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这一记载A.赞颂义和团视死如归B.体现义和团反侵略的决心C.是文人诽谤农民阶级D.反映了义和团的盲自排外12.1921年,梁启超在纪念辛亥革命时说:“一面是同盟会人,暗杀咧,起事咧,用秘密手段做了许多壮烈行为;一面是各省咨议局中立宪派的人,请愿咧,弹劾咧,用公开手段做了许多群众运动。这样子闹了好几年,牺牲了许多人的生命财产,直到十年前的今日,机会凑巧。便不约而同地兴起一种大联合运动。”这反映出A.梁启超坚决反对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辛亥革命非革命党一己之功D.辛亥革命赢得了各阶层人民的支持13.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14.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赢得民族独立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下表中实践与结果的对应,符合史实的是实践结果A19世纪8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自治区B1938年国民政府组织徐州会战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C19世纪末掀起的义和团运动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D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打击了日本侵略者15.“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此后,由于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的产生,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材料中“促使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的历史事件是-3-A.北伐战争B.义和团运动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16.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的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1928年)。这说明A.日本人想对中国地理开展学术研究B.日本陆军总部帮助中国勘测地理C.日本人对中国民众的生活很感兴趣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17.1934年,有人在描述苏维埃革命根据地的变化时指出:苏维埃根据地出现以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这表明当时A.民主共和已成为时代主流B.中共开始重视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C.当时人们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D.苏区农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较大提升18.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我们的态度只是应战,而不是求战。应战,是应付最后关头,必不得已的办法……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动员全民抗日B.全面抗战路线的确定C.妥协退让的对日态度D.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19.下表为《申报》中“民族”和“中华民族”词语使用频率变化表这些变化表明A.民族主义生成依赖于大众传媒B.国家的统一增强了民族凝聚力C.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意识提高D.民族危机提高了国人民族意识20.部分抗战歌曲创作时间表创作时间抗战歌曲1931~1935年《抗战歌》《义勇军进行曲》1935~1937年《松花江上》《离家》《上前线》(“流亡三部曲”)1937~1945年《大刀进行曲》《长城谣》《游击队歌》《黄河大合唱》《团结就是力量》据上表,这些抗战歌曲的创作旨在A.宣扬民族英雄的事迹B.激发民族抗战的意志C.宣传中共的抗日方针D.推动国共合作的实现21.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1949年元旦毛泽东在为新华社撰写的新年献辞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当时人民解放战争的形势是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B.对国民党军队发动战略反攻C.即将取得三大战役全面胜利D.发动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22.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对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4-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23.此次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等界别的66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材料中的这次“会议”A.曾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B.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将依法治国写进了宪法D.制定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24.1956年,时任苏联驻华临时代办利哈乔夫在“致苏共中央关于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认为毛泽东的相关论述实际上提出了“中共中央对待民主党派的完全新的和重要的政治路线”。这一论述是指毛泽东提出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另起炉灶”政策25.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有关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正确的是A.新时期民主制度逐步完善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文革”践踏民主法制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6.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在艺术殿堂中获得认可(如下表),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著名少数民族歌手简表歌手民族歌手民族阿里郎组合朝鲜族布仁巴雅尔蒙古族乌兰图雅蒙古族阿朵土家族降央卓玛藏族彝人制造彝族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B.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C.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D.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27.“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该“宪法”A.标志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B.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C.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D.在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通过-5-28.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与“站起来”“富起来”对应的标志性事件是A.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B.新中国成立、文革结束C.抗战胜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七大、中共十二大29.“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提倡党政职能部门分开和废除干部任用的终身制,并大力支持有能力的年轻干部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邓小平的这些做法A.以平反“冤假错案”为出发点B.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C.贯彻落实了“依法治国”方针D.以新修订的共和国宪法为依据30.2018年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仪式,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完工并通车从根本上反映A.中国的桥梁建设领先于世界B.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交往C.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D.“一国两制”的实践推向更大成功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12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史记》材料二“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选自《全球通史》材料三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1)据材料一分析“寡人”指的是谁?涉及他创建的有哪些重要政治制度?(3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信息?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推行的这一政治制度的历史作用?(5分)(3)在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方面,包含着众多的矛盾和问题。试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归纳其中最主要的两大矛盾。由汉到明清,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4分)32.(14分)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践。阅读下列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