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阿克托海乡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三模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本试卷共15页,(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卡试卷类型涂黑。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右边的方框,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涂黑。考生应根据自己选做的题目准确填涂题号,不得多选。答题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含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1912年3月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制定与颁行的。它既规定了总统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种广泛的权力和实际的责任。这表明该法A.是当时各政治派别妥协的产物B.旨在确保各政治派别和各阶层的利益C.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思想D.具有典型的因人设法的工具主义倾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制定与颁行”“既规定了总统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2-种广泛的权力和实际的责任”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孙中山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而设立的。孙在卸任临时大总统后给袁世凯设置了三项条件之一,把原来的美国式的总统制改为法国式的责任内阁制。A本身说法正确,但是不是主要的;BC说法错误。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临时约法2.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起义爆发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体现出从洋务运动开始的社会变革对推翻满清政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ABD三项本身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3.亚里士多德说:“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城邦的一般含义,就是为了要维护自给生活而具有足够人数的公民团体。”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民自治构成了民主性的奴隶制社会B.公民意识决定了人人平等的人际关系C.公民组织包括了本邦的奴隶和外邦人D.公民权利保证了城邦社会的长盛不衰【答案】A【解析】【详解】城邦制度下实行公民自治,有资格的公民直接参与政治,集体管理城邦,构成了直接民主制下少数人的民主,故A项正确;奴隶制社会下,不可能实现人人平等的人际关系,故B项错误;公民组织是不对外邦人开放的,故C项错误;直接民主制的弊端最终加速了城-3-邦社会的衰落,并未长盛不衰,故D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到雅典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制.4.有人用邓小平的经典话语来概括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头几年的基本特点应该是A.“摸着石头过河”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头几年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故选A。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5.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美元与黄金危机》一书中提出: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充当国际货币,则必然在货币的币制稳定方面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持有的国际货币增加,这就要求该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实现,如此则必然会带来该货币的贬值;另一方面,作为国际货币又必须要求货币币制比较稳定,而不能持续逆差。这就使充当国际货币的国家处于左右为难的困境,这就是特里芬难题。以下对材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为了汇率保持稳定,要求国际货币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B.世界贸易需要更多国际货币,所以国际货币国要保持贸易逆差C.贸易逆差,是导致国际货币贬值的根本原因D.特里芬难题道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作为国际货币又必须要求货币币制比较稳定,而不能持续逆差”说明A项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持有的国际货币增加,这就要求该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实现”可知B项不符合题意;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材料中罗伯特•特里芬指出了这一体系的弊端,D项不符合题意;C项材料没有体现,符合题意。故选C.-4-6.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答案】C【解析】1688年光荣革命以和平方式进行,是一场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它使英国上下达成共识即抛弃革命,用和平渐进方式实行制度创新来促进国家的近代化,成为英国模式的鲜明特点。故排除ABD,选C。7.某历史学家指出:“一个世纪以前,工业革命将大批劳动力吸引到大机器和能源所在地——工厂里面。今天,相反的趋势在进行当中,现代通讯革命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内燃机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B.电话、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应用C.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D.电影、电视的出现和影视艺术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现代通讯革命”“人们在任何地方创造思想和处理信息”判断应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关,因此答案为C;选项A与材料中“通讯革命”不符,排除;电话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的,排除B;选项D中的电影、电视和通讯革命无关,排除。8.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且要袁立行宪政”。对这种做法评价正确的是A.主观设法有悖法治原则B.宪政实行推进民主进程C.政体变化导致政局不稳D.分权制衡维护共和制度-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信息“孙中山对推翻清朝后的制宪进程作过合理的安排,准备循序渐进,分三期完成……“见让位于袁,便另订《临时约法》,集权于责任内阁,限制总统权力”可知,孙中山因为“让位于袁”而改变了原来的制宪进程,这说明孙中山的做法有违法治精神。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信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临时约法9.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答案】A【解析】“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说明元曲风格以俗为尚,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比较接近民众,贴近生活,人们容易接受,故A项正确;“寄情山水,意境悠远”属于山水画的特点,故B项错误;元曲的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句式整齐,语言精炼”是唐诗的特色,故C项错误;“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是明清小说的特点,故D项错误。点睛:优秀传统文化中,常体现出明显的民族性、地理性、时代性等特征,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只有具备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扬下去,本题契合弘扬古代传统文化的热点,考查考生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知识层面上考查到了唐诗、文人画、元曲、明清小说等;能力层面考查到了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等信息。10.“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A.五四运动爆发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D.苏联建成杜会主义社会-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一线红、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民国七年、《红色中华》”等信息可知,题干反映的是1918年马克思想主义中国的传播,B项正确;五四运动是1919年,A项排除;中共的成立是1921年,C项排除;D项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建立是1956年,故不选。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概况11.下图旗帜存放于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战争馆。与这面旗帜的诞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B.秋收起义C.红军长征D.三大战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武装,组建于1927年,曾参与秋收起义,后缩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该部队的组建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意义。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12.下图所示为抗日战争时期一次重大战役,该战役()-7-A.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B.把中国的抗战带入了相持阶段C.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战役D.在敌后战场有效牵制了日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地图右下角可以分析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要战役,从地图上的地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这次战役是淞沪会战,依据所学可知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所以本题选A。B是广州武汉的失守;C是百团大战;D中共的敌后战场。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日战争·淞沪会战。二、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题、/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题、第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材料三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等-8-(3)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分析中国人在对外态度上有何进步。【答案】(3)进步:19世纪后期,中国人被动接受西方文化和简单模仿西方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解析】【详解】(3)进步: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出现的现象是因为19世纪后期,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被迫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民众也只是简单的模仿;材料三中20世纪末,“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也在影响世界,更加自信的融入世界,中国人在积极主动的学习并融入世界。14.问答题秦朝时期开始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秦朝中央的行政制度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