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迎考要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迎考要点《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入学考试重点:《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二、填空题三、单项选择题四、多项选择题五、错误判断题六、问答题七、计算题复习要点正全文开始:一、名词解释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迎考要点本文内容:《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二、填空题三、单项选择题四、多项选择题五、错误判断题六、问答题七、计算题复习要点正全文开始:一、名词解释1.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3.资源配置职能:是通过财政收支改变资源的配置,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4.收入分配职能:是指国家财政通过集中性收支调节社会上收入与财富的分配,使之达到公平与公正的分布状态。5.经济稳定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收支及财政政策使经济达到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6.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国家集中的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7.公产收入:是指国有山林等公产的产品收入,政府部门主管的公房和其他公产的租赁收入,公产变价收入等。8.规费收入:指国行政机关对居民或单位提供特殊服务时收取的工本费和手续费。如工商执照费、商品检验费、结婚证书费、户口证书费、护照费等。9.财政收入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表示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特定规模。10.经验数据法:是通过对国内外一定时期的有关数据资料的分析与对比,来确定一个合理的财政收入规模,以此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11.要素分析法:是指对影响和决定剩余产品价值率和财政集中率的要素进行分析研究,以此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界限及其占国民收入的适当比例。12.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13.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比例。14.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但达到起征点时,全部课税对象都要征税。15.免征额: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16.直接税:是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17.间接税:是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18.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的征收依靠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一般说来,它和生产资料的占有没有直接关系。19.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20.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在征税前,就要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课征对象和征收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不经国家批准不能随意改变。税收的固定性,还包含有征收的连续性的含义。21.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税收制度由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附加和减免、违章处理等基本要素构成。22.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它是交纳税款的主体。23.课税对象: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征税的根据,即确定根据什么征税,是纳税的客体。24.加成:是加成征税的简称,是对特定纳税人的一种加税措施。25.从价税:是以课税对象的价值形式为计税依据的税类。26.从量税:是以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积或体积为计税依据的税类。27.国债: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的形成的国家债务。28.国债的含义:国债国家公债的简称,是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国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29.国债规模:是一个国家政府举借国债的数额与国民经济有关指标之间的关系。30.市场利率国债:是指在发行国债时不确定利率标准,待国债上市转让时,依市场的供求关系等随时变动,还本付息时国家也按市场利率确定其利率水平。31.保值国债:是指在国债发行时已确定利率基数,但为避免物价上涨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国债利率还将随市场的物价水平的上张而上浮。32.公募法:亦称公募拍卖法、公募投标法,即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招标的方式发行国债。33.承受法:即由金融机构承购全部国债,然后转向社会销售,未能售出的差额由金融结构自身承担。34.出卖法:即政府委托推销机构利用金融市场直接售出国债。35.偿债基金:就是由政府预算设置专项基金用以偿还国债,即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拨缴一笔专款设立基金,由特定机关进行管理,专门用以偿还国债所用,而不能用于其他用途。36.财政支出: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是国家(政府)把筹集到财政资金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分配活动,是政府履行其职能而支付的相应费用资金。37.量入为出:是指在合理组织财政收入的基础上,根据收入安排支出,支出总量不能超过收入总量。38.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和为公众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或所属公共部门的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行为。39.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也包括用于进行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40.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41.财政支出规模:通常表现为财政支出的总量。????????????????42.政府采购制度:是指有关政府采购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和制度的总称,其基本内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政府采购法规;(2)政府采购政策;(3)政府采购程序;(4)政府采购管理。43.教育事业费:主要是指各级教育部门的事业费,包括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类中小学及幼儿教育经费,国家批准设立的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经费,教育部门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以及广播电社教育经费等。44.行政管理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及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经费支出。45.国防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防建设、国防科研事业、军队正规化建设等方面的费用支出。46.文化事业费:指文化部和地方文化部门的事业费,包括艺术表演团体经费、图书馆等经费、群众文化经费等。47.人员经费:主要用于文教科学卫生等单位的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奖学金等开支项目。其中,工资是人员经费支出中最主要的内容。48.共用经费:用于解决文教科学卫生等单位为完成事业计划所需要的各项费用开支: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49.定员定额管理:是通过制定文教科学卫生等单位的人员编制和财务收支限额来安排和控制文教科学卫生支出的管理制度。????50.全额预算管理:是把事业单位的各项收支全部纳入国家预算,单位的收入全部上缴,支出则全部由财政拨付。51.差额预算管理:是先以事业单位本身的收入抵补支出,不足部分由财政拨付。52.间接调控:就是通过税收、财政补贴、折旧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等来制约非政府部门投资的条件,通过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来调控非政府投资的方向、规模和结构。53.直接调控:就是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结合非政府部门投资的状态。安排政府自身投资的方向、规模和结构,从而使全社会的投资达到优化状态。54.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55.社会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它是一国居民的基本保障,即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后仍能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56.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行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分配形式。57.失业保险:向破产企业职工、濒临破产企业精简的职工、企业辞退的职工以及被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支付失业救济金和医疗补助费。58.社会救助:是通过国家财政拨款,保障生活确有困难的贫困者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59.现收现付制:是指社会保障完全靠当前的收入满足当前的支出,不为以后年度的保险支出作资金储备。60.完全基金制:是指为社会保险设立一种基金,这项基金在数量上能够满足今后投投保人支付保险津贴的需要。61.部分基金制:是指缴费水平在满足一定阶段支出需要的前提下,留有一定储备。62.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实行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63.价格补贴:这是因国家价格政策形成有关方面的利益变动而由国家给予的补贴。64.企业亏损补贴:这是指由于国家政策的多方面干预使企业发生亏损而由国家财政给予的补贴。65.财政贴息:这是指国家财政对某些企业或项目的贷款利息,在一定时期内给予全部或一定比例的补贴。66.现金补贴:这是补贴接受主体在自身权利之外得到超额收入的那部分财政补贴。67.实物补贴:这是从补贴接受主体手中转移给最终受益者的。而现实的补贴,则只能在实际获益者同补贴接受主体进行商品买卖时才能发生。68.国家预算:是国家财政的收支计划,它是以收支一览表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地位的文件,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69.国家决算:是对预算执行的总结和终结。70.预算外资金:是根据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财政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自收自支的资金。71.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规定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的职权的一项根本制度。72.单式预算:是传统的预算编制形式,它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统一编在一个总预算内。73.复式预算: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74.分税制:是分税制预算(财政)管理体制的简称,是在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75.转移支付制度:主要是指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或下级政府)进行无偿的财政资金转移所制定的制度。是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76.财政结余:是国家预算执行结果收入大于支出的余额。77.财政赤字:预算赤字或预算执行结果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78.经济发行: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而增加的货币发行。79.财政发行:即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增加的货币发行。80.财政政策:是为了实现预定的财政目标所采取的调节措施与手段。81.财政目标:是政府希望通过预定的财政措施的实施所能达到和实现的目的。82.财政措施:实际上是政府实现财政目标的财政政策工具。83.财政信用措施:是指政府运用信用原则所采取的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筹集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的手段。84.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的稳定器,指在经济中能够自动地趋向于抵消总需求变化的政策工具与活动。85.相机抉择稳定器:指为了使经济达到预定的总需求水平和就业水平,政府根据不同情况所决定采取财政措施。86.财政平衡:通常是指所度财政收入与支出在总量上的平衡。87.决算赤字:即国家在编制预算时并没有安排赤字,只是在国家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意外事故,致使国家预算没有被很好地贯彻执行,其结果,在国家决算中表现为支大于收的差额,即“决算赤字“。88.赤字预算(赤字财政、预设赤字):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财政目标而采取的财政手段。89.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90.信用:是指经济上的一种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91.消费信用:是企业或金融机构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一般直接用生活消费。92.民间信用:常常是人们的发展生产和从事流通活动筹措劳动资金的渠道,资金使用方向有了重大变化。93.直接融资: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运用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资金供给者是直接贷款人,资金需求者是直接借款人。94.间接融资:则是指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

1 / 1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