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颍上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无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安徽省阜阳市颍上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在中国有句古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因此也不能继承娘家的财产。在某些专业技艺、技巧方面有家规行规,如“传子不传女”。这种现象受中国哪种制度的影响()A.禅让制B.宗法制C.世袭制D.分封制2.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471年。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496年。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A.封邦建国B.王权至上C.王位世袭制D.宗法制3.《荀子·儒效篇》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人口C.土地和耕牛D.人口和铁犁4.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形成B.神权与王权结合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王位世袭制确立-2-6.商周时期的甲骨文中有许多与“”有关,如“福”字形为图一,“两手捧酒献于祭台上”,“宗”字形为图二,“尊祖祭祀的庙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商周的统治集团未实现高度集权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血缘宗族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基础D.商周王权充满了神秘色彩7.电视剧《红楼梦》中有两位贵族青年兄弟:贾宝玉和贾环。弟弟贾环内心对同父异母的哥哥贾宝玉十分嫉妒,但是表面又对他非常惧怕。按照中国古代的宗法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贾宝玉长相俊美,性格乖巧,深得祖母喜欢B.贾环性格阴险狭隘C.贾宝玉年纪长于贾环D.贾宝玉是正室夫人之子8.下图体现出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不包括()A.“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B.中央政府机构既配合又牵制C.全国官僚机构体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D.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9.下图为中国古代某朝代的疆域图。此图最早可能出现于()-3-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10.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时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公天下”主要体现在()A.地主阶级开始夺取政权B.按照德才察举官员C.布衣将相格局全面形成D.依据政绩任免官吏11.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A.中央集权B.规范法度C.君权神授D.皇权至上1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B.颁布“推恩令”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D.分封同姓诸侯国13.《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周王责令鲁国国君赴镐京贡献鲁国特产。春秋初年,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去鲁国求葬费、“告饥”“求车”。这一转变突出体现了()A.周王室日趋衰微B.周王室受到各诸侯的摆布C.鲁国国君服从周王的调遣D.鲁国是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14.唐朝中期,唐政府都要在每年的春天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考试)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15.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4-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16.《史记》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该事件中负责案问的最有可能是()A.御史大夫B.内阁C.御史台D.太尉17.依据才学选拔官员,在社会上形成一定的公平、公正、合理的氛围;也促进了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建立,被西方誉为“第五大发明”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18.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能够体现宋代“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A.通判B.御史大夫C.刺史D.监察御史19.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B.参知政事C.枢密院D.军机处20.胡惟庸之子因在大街上纵马奔车掉下摔死,胡未禀报皇帝就将车夫杀死。皇帝大怒,让胡做出补偿,胡请求用金钱弥补,遭到贬斥。此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整治胡党行动。这反映了()A.胡惟庸打压内阁B.胡惟庸家藏万金C.相权妨碍了皇权D.中央集权亟待加强21.明朝内阁制在我国政治史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内阁”是()①内侍机构②君主专制产物③决策机构④制约皇权工具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5-22.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A.地方武将拥兵自重现象普遍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C.西北边境的威胁得到了缓解D.事权分割导致冗官现象严重23.某学校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想了解江西省和浙江省的省份名称的来历。研究发现,这两省在古代分别隶属于“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这两个行政设置,最早应该出现在()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24.“(封函传递迟速)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百里加快者。即此一事,已为前代未有者。”按这样的方式和速度传达皇帝“谕旨”的是()A.唐朝的尚书省B.明朝的内阁C.清朝的军机处D.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25.“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对此理解最为准确完整的是()A.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B.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局面C.北宋分散削弱相权,产生严重弊端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26.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27.洪武三年太祖曰:“今礼(儒士严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今创业之初,正当使下情通达于上,而犹欲效之,可乎?”明太祖的本质意图是()A.汲取元亡教训B.剥夺丞相权力-6-C.强化君主专制D.保证政令畅通28.《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29.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下列属于秦朝时开始归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是()①河套地区②岭南地区③云贵高原④吴越地区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30.2019年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举行。阅兵是国家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仪式,中国最早的阅兵式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此时的阅兵多数是在用田间打猎的方式来祭祀诸如蚩尤这类神明,以祈求丰收或战争获胜。因此夏商时期的阅兵最主要反映的是()A.中国古代的早期注重农业发展B.阅兵活动与民生息息相关C.给国家的行动笼罩上神秘色彩D.中国古代的早期是尚武之邦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15.0分,共15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7-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所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积极影响?(8分)(3)明清时期,宰相制度被废除,内阁设立,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些机构的增减,表明明清时期何种制度得到空前的加强?(6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8-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材料三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孙中山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汉代任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察举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6分)(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6分)(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4分)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