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预测卷(A部)(一)(含解析)1.西周分封的诸国,主要分布在七个地区:其一为王畿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流域;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一带。这说明西周分封的着眼点是A.防止地方离心力B.加强对东方的控制C.强化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控制农业生产区【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七个区域和课本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可知,王室封国主要分封在渭水流域、黄河汾水流域及洛阳开封安阳等地,这些地区都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所以西周分封制的着眼点是为了控制农业生产区,故A正确;分封制加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防止其离心,但不是分封制的主要着眼点,故BCD不选。2.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这主要说明A.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B.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C.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D.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两个‘副产品’”之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时期,此时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来又在边地设郡。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传统的血缘政治开始让位于地缘政治,分封的宗法政治开始让位于类似于公务员制度的官僚政治。材料中“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所产生的两个“副产品”中的察举制,打破原来的世卿世禄制,也使血缘关系渐趋减-2-弱。故答案为A项。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君主专制并不“完善”,排除;C项,中国古代历史自秦朝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汉朝不是社会转型时期,排除;D项,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地方势力不能决定集权的发展,排除。3.《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营田》记载,绍兴六年樊宾提举江淮营田公事,置司建康府,“官给牛、种,抚存流亡,岁中收本谷三十万斛有奇,除客户当给六分,官收十余万斛”。这表明南宋“营田”的实行A.有效缓解了土地兼并B.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导致了税收政策的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宋代的农业政策。依据材料“官给牛、种,抚存流亡,岁中收本谷三十万斛有奇,除客户当给六分,官收十余万斛”结合所学可知,南宋“营田”的实行使流亡的农民获得了一定的生产资料,保证了农业生产的进行,这有利于减少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营田”的实行稳定了社会秩序,为政府提供了财政收入,并未缓解土地兼并;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农业生产,不是商品经济;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营田”的实行稳定了社会秩序,并未体现税收政策的改变。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顾炎武在提出以经学取代理学的同时,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大计”。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据此可知,顾炎武A.主张学术研究应回归儒家原典B.挑战理学的正统地位C.倡导用六经解决一切现实问题D.强调研究经学要务实【答案】D-3-【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关注‘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大计’”、“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顾炎武主张读书应该经世致用,关注社会现实,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并未主张学术研究回归儒家原典;B选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挑战理学的正统地位不是材料主旨;C选项“解决一切现实问题”表述过于绝对,不是顾炎武的主张。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5.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A.洋务运动时期B.预备立宪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中华民国初期【答案】B【解析】【详解】预备立宪期间,科举制已经废除,原先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可以改作其他办公场所,且这一时期皇帝制度仍然存在,公文中的“仰慕天恩”特指皇帝的恩赐。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期科举制没有废除,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不能改作其他办公场所。故A项、C项均错误。中华民国初期已经不存在皇帝,与题干公文中的“仰慕天恩”这一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6.下表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几个经济数据的统计表。该表统计数据表明项目195019511952195319541955私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435759286801784872226878-4-私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指数100136156180166158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425765539297108801340113358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指数100154218255315314——据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制表A.我国开展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已完成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C.生产关系改造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D.建国初期重工业的经济基础极为薄弱【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公私合营的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指数都明显增加,反映出当时三大改造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C正确;我国开展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指的是“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但与题意不符,故A排除;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建国初期就已出现,但不符合题意,故B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重工业基础薄弱”,故D排除。7.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以后,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材料体现了重庆谈判的主要意义是A.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B.增强了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C.国民党没有理由发动国内战争D.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答案】A-5-【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可知重庆谈判让广大民众了解到中共争取和平的诚意,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重庆谈判的政治意义,不能增强中共消灭国民党的实力,故B项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是重庆谈判的结果,不是主要意义,故D项排除。8.以下是1997年世界出口经济数据统计,据此可以推断A.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衰落B.改革开放加快中国的工业化进程C.我国的工业产业结构趋向合理D.世界制造业中心实现向中国转移【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1997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加快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使得出口的工业制成品比例较高。故B项正确。图表中只是1997年世界出口经济数据统计中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不能体现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开始衰落。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工业产业结构”的内容。故C项错误。中国制成品占较高比重不能说明世界制造业中心实现向中国转移,属于过度推断。故D项错误。-6-9.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说:“对于雅典人来说,公民不仅是选民,而且可以轮流以抽签或背诵诗文的方式充当地方首长或法官。他必须保持自由之身,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劳。任何受命于他人或须以劳力为生的人,都不可能有此闲暇或能力从事这类工作。因此,就绝大多数雅典人看来,劳动者似乎不适宜充任公民。”这体现了雅典A.公民权利实现的局限性B.民主自由的局限性C.公民权利范围的局限性D.审判制度的局限性【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他必须保持自由之身,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劳。任何受命于他人或须以劳力为生的人,都不可能有此闲暇或能力从事这类工作。因此,就绝大多数雅典人看来,劳动者似乎不适宜充任公民。”表明雅典公民必须保持自由之身和有闲暇的精力及经济基础,体现的是雅典公民权利实现的局限性,故A项正确。民主自由的局限性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权利实现的局限性,故B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公民权利范围的局限性,故C项排除。材料与审判制度无关,故D项排除。10.“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这位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这里的“他”A.用市场调节的方式管理经济B.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以渐进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D.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他想要同斯大林主义分手,但不是同这种制度分手。他虽同这种制度的创造者决裂,可是他崇拜由这位创始者所创造的世界。”结合所学可知,“他”指的是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改革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7-济的是戈尔巴乔夫;B选项错误,“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属于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C选项错误,“以渐进方式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列宁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1.1975—1989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先后签订4个“洛美协定”,主要内容有向非加太地区国家提供财政援助,确定双方之间的平等伙伴和相互依存关系,放宽对非加太地区国家产品进入欧共体市场的限制等。协定的签订表明A.非加太国家经济区域集团化成效显著B.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C.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依存度的加强D.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结构转型收效明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要内容有向非加太地区国家提供财政援助,确定双方之间的平等伙伴和相互依存关系,放宽对非加太地区国家产品进入欧共体市场的限制等。”可知欧共体加强了与非加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依存度的加强,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欧共体和非加太地区国家之间是经济合作,不是区域集团化趋势,故A项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12.《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这表明A.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B.全球化使移民间的矛盾日益加剧C.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D.全球化助长了竞争中的利益失衡【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可知,在全-8-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会发生变化,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中日益落后;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全球化使移民间的矛盾日益加剧;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全球化助长竞争中利益失衡的信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开启了海洋知识积累和传播的新时代,形成了综合运用牵星术、地表目标、水情导航的成熟的导航技术,首次将指南针运用于导航。宋代近海贸易的发展促成了近海区域市场的形成,加强了近海地区的市场联系,推动了海洋性地域特点的形成,为远洋贸易及其与内地市场的联系奠定了新的运行机制。水上信仰有了巨大发展,形成了完整有序的水上神灵信仰体系,催生出圣妃信仰等若干新的信仰因素。宋人对亚洲海域的地理方位、航路、季风、潮汐等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宋人的观念中海洋不再是虚幻的神仙世界,而是充满风险和财富,可生财取利的生存空间。——选编自黄纯燕《造船业视域下的宋代社会》材料二14世纪,鼠疫席卷欧洲,带走了2400多万人的性命。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欧亚商路关闭,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之后不到50年的时间理,将自己的国土推进到了欧洲的中心维也纳。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宗教斗争几乎在争夺土地的过程中同步打响。幸运的是,体魄强健、免疫力强大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在鼠疫流行的灾难中受到的损失远小于其他欧洲各国。在伊比利亚半岛上,人口急剧膨胀,各种奢侈品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