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客观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尚书》曰:“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此处“百姓”是指以封地为族姓的百官。但在战国典籍中,却常用“百姓”称呼普通民众。上述称呼的变化反映出A.宗族观念形成B.平民获得政治特权C.官僚政治确立D.礼乐秩序渐趋崩溃2.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3.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设三老、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是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郡县的。这体现了A.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B.郡县制尚未广泛推广C.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D.啬夫由中央直接任命4.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其中包括廷议制度,即国有大事皆由朝廷讨论后向皇帝提出意见,最后由皇帝裁定。据此可知该制度A.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B.标志君主专制的强化C.导致中央集权被削弱D.加强了对百官的监督5.汉代初期的行政区划体系如下图所示。汉代的诸侯王国以下是郡县,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之外,汉高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汉初的地方行政体制A.否定了秦朝的郡县制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短期内稳定汉朝政局D.直接导致了七国之乱6.唐代科举进阶后,吏部选官以书判人,“故人竞学书”;北宋时期为了防止考官识别字迹,采取誊录制度,科举进阶后直接授官。故欧阳修说:“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今文儒之盛,其书屈指可数者,无三四人,非皆不能,盖忽不为耳。”材料可表明A.书法艺术受选官制度影响B.文人士子审美情趣改变C.书法艺术在唐代达到巅峰D.儒学成为官方正统哲学7.据统计,明朝监察御史共209人,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充任六科给事中的人选,一般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这表明当时A.我国监察制度走向完备B.注重考查监察官员素质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D.科举是官员的主要来源8.日本著名学者内藤湖南发现:“(唐朝)天子对臣下的奏章批示时,所用的文件,都很友好温和,决不用命令的口吻。然而到了明清时代的批文,就完全使用对仆从一样的粗鲁的词语,成了命令。”材料折射了A.儒家思想兴起B.封建主义兴起C.君主专制加强D.中央集权加强9.清代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处官员任命也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军机大臣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随时令其离开回原衙门:各军机大臣的事务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这说明清代军机处A.没有定制、是临时机构B.运行高效、但决策具有随意性C.随机择人、保密性特强D.法规完善、政务处理有章可循10.古代雅典公民对于城邦戏剧活动非常热心,据说每年都有一千多雅典公民参加戏剧演出。演出的经费由城邦来负责,各项剧目在城邦的有序组织下进行。上述城邦集体活动A.凸显了雅典各阶层的政治权利B.增强了雅典公民的公民意识C.成为传播人文思想的舞台D.意在培养雅典人的艺术素养11.雅典民主政治后期,党派斗争频繁尖锐,一些政客常常以民主为号召,鼓动民众把陶片放逐法作为打击政敌的武器。这反映出,陶片放逐法A.导致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B.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C.背离了维护民主制度的初衷D.有利于维护雅典民主政治12.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面哪一项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含义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C.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D.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13.英王乔治三世(1738~1820年)先后撤换过4个首相,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往往寿命不长。1770年,乔治三世任命自己童年朋友诺思勋爵为首相,此后诺思任首相长达十年。这反映了A.《权利法案》并未实行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国王掌控国家行政大权D.责任内阁制名存实亡14.美国制宪会议代表富兰克林说:“首先我承认,对这部宪法的若干部分,到现在也仍然不能同意,但没有把握说永远不会同意。同时我也怀疑,无论召开多少次会议,也未必能制定一部更好的宪法。因为每个代表固然会带来自己的智慧,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他的偏见。我们能指望有完美无缺的成果吗?”由此说明富兰克林A.阻碍了宪法制定的进程B.批评美国宪法弊端丛生C.主张设计权力制衡框架D.认为制宪应该选择妥协15.法国1875年宪法赋予了参议院很大的权力,如它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案,但参议院的议员却是由地方代表和地方政治家间接选举产生。这样规定可能主要是A.实行精英政治的需要B.满足共和政体的需要C.调和不同势力的利益D.维护工业资产阶级利益16.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权力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德国政体变革在当时A.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B.促进了工业化发展C.削弱了宪政的民意基础D.超越了时代的要求17.1864年8月,清廷决定,将丁韪良翻译、总理衙门四名官员校改和润色的美国外交家惠顿所著的《万国公法》四卷刊刻付印,先印制300部,供总理衙门及各通商口岸对外交涉时参考。清政府此举目的是A.加入欧美主导的国际体系B.废弃陈旧的宗藩体制C.全面了解西方的法律体系D.应对列强对华新挑战18.1876李鸿章针对领事裁判权问题提出:“中西律例迥殊,本难合一,若如所议另立通商章程详细规条……凡通商各口交涉讼案,皆按西律判断……华民可免吃亏,西人亦无借口。”由此可知,李鸿章目的在于A.学习西方的法律法规B.促进外交体制近代化C.变革中国传统的律法D.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19.李剑农在《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写道:“因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只有各都会城镇;纵使有些乡区地方,也在他们的政令管辖之下,但当军事扰攘之时,人民心理对太平军尚怀反感;这种制度,实无施行的可能。”这段材料A.体现了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愿望B.反映该制度无法施行的客观因素C.表明该制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20.太平天国永安建制,封杨秀清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资政新篇》中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A.落后性与先进性并存B.革命性与民主性并存C.空想性与先进性并存D.愚昧性与落后性并存21.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来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英国议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实现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这表明英国A.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B.力图维护其在华利益C.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D.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22.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日舰队的隶属关系表。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A.洋务派任人唯亲B.军队指挥体系落后C.军队贪污腐败盛行D.舰队数量的过多23.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C.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D.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24.作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记述:“其后两年,辛亥革命到来了。我们乡僻地带(浙江兰溪),交通阻梗,不知秦汉,遑论魏晋,如‘革命’这样的名词,从来没听到过;乡间所说的,还是‘造反’。”这主要表明A.农民阶级不知道辛亥革命B.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C.中国社会未出现丝毫变化D.农村地区与外界完全隔绝25.下表为《申报》中“民族”和“中华民族”词语使用频率变化表这些变化表明A.民族主义生成依赖于大众传媒B.国家的统一增强了民族凝聚力C.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意识提高D.民族危机提高了国人民族意识第Ⅱ卷材料解析题(共50分)26.(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热爱自由和独立的人们开始不再钟情于来自革命的希望,开始担心他们建立的政府不切实际,基于对社会公德的错误认识……”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原则”,联邦党人于1787年云集费城,旨在“构建政府,解决联盟危机”。——托马斯.H.考克斯《美国宪法创制史观的演变》材料二美国宪法规定联邦、州是最重要的两个权力主体,其中又着重规定了联邦权力的三个主体——国会、总统、最高法院。联邦与州的关系首先是权力分立,宪法分别规定了联邦与州的权力范围,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别行使其权力。其次,联邦与州的权力是相互制约的,这两级政府分别产生,互不隶属。各州州长也在联邦参议院享有平等的参政权。众议院与参议院地位平等,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始终由不同的势力分别控制。联邦没有州的支持,无法采取任何措施;相反,州长却不需要联邦的支持,就能采取任何措施。联邦只能通过联邦法院,尤其是最高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对州的行为进行监督,纠正其错误。——摘编自庄崴《论美国宪法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联盟危机”出现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的特点。(6分)(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787年宪法制定的意义。(6分)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回顾历史,鸦片显然只是战争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由于中西方对国际关系、贸易和司法管辖的观念大相径庭,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比鸦片问题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确实,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与中国人对商业的鄙视态度是无法共存的。由工业革命产生的力量与通过变化获得的进步思想,推动了西方向海外扩张,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这股潮流。不幸的是,清朝宫廷与中国的士大夫对这些事实一无所知,因此,中国与西方碰撞时便显得极其痛苦。——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古老封建社会的催化剂,使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刘卫川《略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差异》材料三鸦片战争用火和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潮流。——茅海建《天朝的崩溃》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鸦片战争前夕,中英双方冲突的表现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8分)(2)根据材料二、三,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的催化剂。(8分)28.(18分)[历史——选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末清初,由于长期战乱,分布在直隶、山西、山东、河南、湖北、糊南、陕西、甘肃等省明代藩王的田地,在农民战争期间,大部分被各地佃农夺回耕种。顺治年间,清政府对于明代藩王的田地主要采取变价的处置办法,即将其变价出卖给原佃农。虽然清政府对于明代藩王田产变价所索取的价银只有数钱以至一、二两每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增再增,以至于原佃农无力购买,大大损害了佃农的利益。康熙七年(1668年),清政府为了加速垦荒,增加赋税收入,并承认明代藩王所占田地给予“原种之人,令其耕种”,永为世业,号“更名田”。第二年,鉴于更名田内原“废藩自置之地”,“输粮之外,又纳租银,重征为累”,所以“与民田一例输粮,免其纳租”,从而减少了税种。——摘编自陈支平《清初更名田立法考实》(1)根据材料,概括康熙实行“更名田”的背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实行“更名田”的内容和意义。(9分)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