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儒家《春秋公羊传》对四民的解释是:“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谷曰农;巧心劳手成器曰工;通财货曰商。''材料对“士农工商”的划分依据是()A.社会地位B.知识水平C.道德品质D.职业分工2.北魏至唐朝中叶,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配给农民,这些土地的大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纳租税,服徭役、兵役。这一措施()A.加重农民的赋税负担B.动摇了封建土地制度C.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D.导致自耕农经济衰退3.随着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重要转变,享有特权的世族贵族不存在了,奴婢、部曲等“贱民”和佃农都进入国家户籍管理,成为国家法律意义上平等的编户齐民,整个社会朝向“等齐化”发展。这一转变()A.不利于封建国家赋税的征收B.反映了国家对民众的控制削弱C.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消除D.促进了契约普遍化趋势的出现4.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冶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这可以论证出当时()A.制瓷业专业化程度较高B.制瓷工序繁琐工种混杂C.瓷都景德镇制瓷业发达D.制瓷业已出现雇佣关系5.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A.地理环境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农耕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C.鸦片的流入致使白银大量外流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6.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一直是比较稳定的。但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上述现象()-2-A.致使金银大量流入欧洲B.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C.导致荷兰进行殖民扩张D.加快欧洲社会性质的转变7.下面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品种传入中国时期玉蜀黍(玉米)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落花生(花生)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烟草(烟)17世纪初(明末)传入中国番薯(红薯)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A.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B.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C.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D.标志世界市场开始出现8.《全球通史》中提到:“各强国,尤其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对外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例如英国,到1914年,已在国外投资了40亿英镑,等于其国民财富总数的四分之一那时,法国也已在国外投资了450亿法郎,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六分之一德国虽然是后起者,一直将其大部分资本用于国内工业发展,但也在海外投资了220亿至250亿马克,约合其国民财富的十五分之一因而,到1914年,欧洲已成为世界的银行家”。材料表明()A.西方列强的侵略方式发生重大转变B.工业革命加速资本原始积累C.世界开始从孤立走向一个整体D.世界金融秩序陷入混乱9.1908年《天津商会开办大事记》曾列举天津商会开办以来“解商纷,纾商困,救商急,恤商难'',此外还办报纸、兴学堂、救灾、戒烟、劝工、参与地方治理等。材料反映出商会()A.践行了“实业救国”B.扫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C.主导了中国的近代化D.成为了基层的政经一体化组织10.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A.扩大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B.出现了新的经济成分和阶级C.培养了一批新式知识分子D.有效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11.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抗战()A.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B.利于国民政府加强对经济的控制C.使中西部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心D.客观上加快了西南工业化的步伐-3-12.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A.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B.时人顽固抵制和反对新的交通工具C.现代交通工具未改变中国交通状况D.新式交通工具冲击了传统伦理观念13.1971年12月,美元从一盎司黄金可兑换35美元贬值到38美元,到1973年2月,一盎司黄金可兑换42.22美元。导致美元贬值的主要原因是()A.凯恩斯主义的盛行B.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C.与苏联的长期争霸D.美国实力的相对衰退14.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高尔基汽车厂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援建,哈尔科夫拖拉机厂设备是德国和美国制造的,并由美国人担任建设总工程师。这表明()A.苏联工业化得到西方国家支持B.苏联利用西方资源推进工业化C.西方与苏联双方意识形态趋同D.苏联的经济体制发生根本变化15.余粮收集制确保国家收集了大量的粮食,但也导致了农业生产生产日益萎缩。特别是在1921年,国内形势已转向和平,农民却还没有看到余量收集制结束的希望,于是不满情绪便变成了绝望情绪,农民由消极对抗变成公开反抗。据此可知()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应该强制推行B.余粮收集制不符合国情C.苏俄社会主义道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D.经济政策转变的迫切性16.有学者指出,苏联作为当时欧洲几乎最落后的国家,又面临资本主义的包围、特别是法西斯的侵略,值此生死存亡关头,很难有比斯大林模式更好的选择。这揭示出斯大林模式()A.深受当时国际环境的影响B.迅速壮大了苏联的工业实力C.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目标D.是适应战争形势的战时体制17.作于1958年的《采茶舞曲》有这样两句歌词:“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好呀么好换钢”。这两句歌词从侧面表明当时A.茶叶收入成为工业资金的主要来源B.农业为工业化服务的客观事实C.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18.1961年我国生猪收购量降到历史最低870万头,1963年是4015万头,1965年达7859万头。这种增长是由于()A.农业跃进成果卓著B.政策调整调动了农民积极性C.人民公社优势显露D.国家经济结构有了根本改变19.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挂靠国有、集体等企业,带上“红帽子”经营。20-4-世纪90年代中期后,大部分私营企业纷纷主动摘帽还原,以真实面目开展经营。这种“摘帽''现象()A.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B.加大私营企业的投机性C.削弱了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D.推动了对非公经济的保护20.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A.发展经济的需要B.社会制度相同C.屡遭战争的重创D.受到美苏威胁21.“美国自1991年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值。”材料反映了美国()A.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B.“混合经济”取得了积极成效C.经济“滞胀”局面未能扭转D.“新经济”模式带来了新效应22.法国政府于1946年正式颁布“国有化”法令,国有化企业涉及煤炭、电力和运输等基础工业。在金融业中,国家控制了60070的银行业务和40%的保险业务。这表明()A.法国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B.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C.法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D.公有制成为法国经济的主体23.下图为某网站介绍当前欧洲经济形势文章的配图。该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有可能是()A.欧洲各国政府面临严重经济困难B.福利国家所造成的弊端日益显露C.欧洲债务危机需要国际社会化解D.超前消费是解决金融危机的手段24.“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这表明()A.发达国家已丧失经济技术优势B.西方国家对当前利益分配不满C.贫富分化引发了反全球化运动D.反全球化成为无法逆转的趋势-5-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52分,其中26题28分,27题24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吸引海外各国派逵使团通商,以壮国威,明初对各国均一律实行厚待贡船的“优值”及“免统”政策。海外客国纷纷派逵商团煎来讶问,中国的贸易范围也逐步扩大,明政府花销加大,政府不堪重负。为;咸轻财政负担,自永乐年间开始,政府逐渐开始限制前来通商的使节团重。到了明朝中期,倭寇问题变得日益严重,明朝的对外政簞趋于保寸,并最终导致了嘉靖年间的全面海禁。到了隆庆、万历年间再度开海以后,外国商船来华只要按比例纳税后便可入帝交易。由于来华外商必须通过官牙行的中介才能进行买卖,不可以与民间商人直接交易,因此这还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贸易。——摘编自刘隽永《明清两朝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材料二“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节,律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的“全球化”也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摘编自王栋、曹德军著《再全球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对外贸易政策演变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两次融入“全球化”的不同特征,并简析新时期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因素。(16分)-6-26.开始于美国的大危机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面对经济危机,上任伊始的罗斯福先后向国会提出数十个法案,引起了最高法院的强烈不满,频频以“违宪”要求罗斯福撤回提案。但奇特的是,拥有立法权的国会并未弹劾总统,而是巧妙地成立特别委员会,在配合法案实施的同时率制总统权力……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国会成立各类委员会50多个,有效发挥了“国会决策中枢”的功能,为美国渡过难关做出了重要贡献。——摘编自魏汝明《浅析美国国会委员会制度》材料二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了70个有关外国的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其中24个协议在冶金和金属加工工业,5个合同是与美国和德国的商号签订的。如苏联同福特公司签订的关于为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的咨询和供应设务的合同;美国勃兰德塔商行(帮助改造莫斯科汽车厂)和马基商行(设计和建造马格尼托格尔冶金联合企业)等都在苏联投资设厂。——摘编自曹广金《论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美苏关系的影响》材料三早在1931年9月,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就主张:“中国求自卫应统制经济。”……在统制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国民政府于1935年制定了《三年国防计划》,加快了金融改革与金融統制、重工业建设和铁矿统制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的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摘编自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的研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分析这些措施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10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出现以上现象是因为实行了什么发展模式?并简析20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哪些条件?(8分)-7-(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8-2019.11高三历史期中答案1【答案】D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德能居位”、“辟土殖谷”、“巧心劳手人”、“通财鬻货”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划分是按照职业分工划分,选项D正确;选项A与四民划分标准无关,排除;B、C属于片面解读材料,只说了四民划分的部分影响因素,概括不全,排除;2【答案】C材料反映的是北魏到唐朝中叶的均田制,均田制下“这些土地的大部分只能使用,不准买卖”,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