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海南省海南枫叶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D.专制王权强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宗法观念浓厚,强调尊宗敬祖,B正确;材料也没有反映男尊女卑思想严重,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个人观念淡漠,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专制王权强大,排除D。所以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影响2.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千米)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千米)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千米)子男都城五里(边长l.7千米)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西周对都城边长的严格限制,说明了分封制之下严格的等级关系,C项正确;A项中“各地经济实力的不平衡”和D项“以宫殿、庙坛为中心”材料都没有体现;西周时期统-2-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项不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3.毛泽东在一首诗里说:“祖龙(指秦始皇)魂死秦犹在,百代皆行秦政治。”毛泽东之所以认为“秦犹在”,是因为A.秦王朝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B.秦王朝的思想、艺术、文化影响深远C.秦王朝统一中国的伟业永远为后人铭记D.秦王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沿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秦犹在指秦朝开创的制度后世沿用,主要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秦王朝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但后世文字字体变化很大,货币样式也变了;秦王朝统治时间很短,思想艺术文化经常和汉朝的成就放到一起;秦王朝统一中国,但后世又发生了几次大分裂,故选D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关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还可以考查其加强的过程:秦朝建立,汉朝沿袭,隋唐创新,宋元完善,明清达到顶峰。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C.肯定了秦统一货币的制度D.肯定了秦统一文字的政策【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郡县制。裂天下都会而为之郡邑(县),废侯卫为郡守县令,郡邑-3-(县)、郡守县令是秦朝郡县制和地方官制,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是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所以A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度。5.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是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诛灭了诸吕,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这表明汉初封国制度有利于A.加强君主专制B.稳定政治局势C.削弱中央集权D.解决王国问题【答案】B【解析】由材料“……郡县官吏消极观望……刘氏子弟发兵讨伐……维护了刘氏统一政权……”等关键信息可知,汉初实行封国制度有利于稳定政治局势,所以答案选B,排除A。C材料没有涉及。封国制度到了后来形成了地方割据,不利于中央集权,排除D。6.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共同点是A.独立处理政务B.直接管理地方政务C.拥有官吏任免权D.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答案】D【解析】【详解】明代以前的宰相为百官之首,统领百官,总理军政,权力直接来源于宰相制度,具有仅次于皇帝的最高人事任免权、最高行政权。明代废丞相,皇帝把最高人事任免权,最高行政权都收归自己,强化了君主专制,内阁只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没有决策权,故AC错误。内阁与宰相是中央的行政官职,不涉及地方官制与地方政务的直接管理。故B错误。丞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4-也只是皇帝的侍从,无法独立处理政务,故C正确。7.柏拉图曾这样评论雅典民主:“在这种国家里自由到了极点……这里什么东西都充满了自由精神……只要有谁建议稍加约束,他们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此现象A.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B.凸显了间接民主制存在的弊端C.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D.导致了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答案】D【解析】由材料“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可见雅典的民主政治导致了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故选D;材料“在这种国家里自由到了极点”说明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而非草创,排除A;雅典民主政治属于直接民主,排除B;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8.同样是古代文明的典范,罗马和希腊对待公民权的态度却大相径庭。雅典观念中“公民”的资格是有严格限制的,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罗马后期的这种做法A.实现了罗马疆域内公民的平等B.利于古罗马统治基础不断扩大C.使罗马公民权利比希腊更广泛D.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答案】B【解析】“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说明对于外邦人也承认罗马公民权,显然这一举措有利于扩大罗马对外统治,B正确;A中公民平等显然不符合事实;C中没有比较希腊广泛性;D与材料-5-扩大统治相反,排除。9.2004年11月2日至4日,伊丽莎白女王出访德国,到柏林亡者纪念堂里向所有战争死难者献花圈,并在柏林交响乐厅举办大型音乐会,邀请名流1850人为修建德累斯顿圣女教堂募捐。女王的这趟舟车劳顿没有白费,德国媒体称其为“抚平了英德二战恩怨的和解之行”。由此可见,女王的这趟“舟车劳顿”表明其在英国国家政治生活中A.不管内部事务,但可以处理一定的外交事务B.女王无实权,却可以代表英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C.女王无所事事,只是其个人行为D.作为国家元首,可以处理国家大事【答案】B【解析】【详解】2004年的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在君主立宪制下,英国的国王是无实权的,但是对外代表英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故选B;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不管是内部事务还是外交事务,都没有实权,故A的表达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由于英国女王代表英国,所以其行为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国家行为,故C的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英国女王是国家元首,但由于没有实权,是并不能处理国家大事的,故排除D。【点睛】概念学习和理解是历史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有些题目就是在偷换概念,考生如果不是很熟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很难做对,在考题选项设计中的偷换概念中导致理解失误而丢分。还有的题涉及的是几个概念的区分和准确理解,只有把握每个概念的具体含义才可以,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就深入理解才能做对。所有的概念都需要放到特定的时空去理解,这一题的两个概念就需要结合所处的时代来理解。这一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准确理解和表达。10.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主要体现了-6-A.美国司法程序的复杂性B.美国行政命令的随意性C.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D.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出司法程序,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行政命令的随意性,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是美国总统和最高法院关于移民限令互相制约,这体现了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美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故D项错误。点睛:排除法是历史选择题的万能解题法,解题时把握“排除三原则”:不符合史实的选项首先排除;其次是符合史实但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再次是符合材料信息但不符合主旨信息的。本题中AB不符合材料信息,D项不符合史实。11.美国的开国元勋杰斐逊认为:“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基于这一理念,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A.确立了两党对峙格局B.加强了地方政府权力C.规定了总统两届任期D.贯彻了分权制衡原则【答案】D【解析】材料中杰斐逊的名言表达的意思是,由于相互猜疑,各权力部门之间就会相互监督和制衡,在美国宪法中体现为三权分立的特点,故D项正确;两党制和总统连任两届都不是1787年宪法的内容,故AC项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1787年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故排除。12.“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把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这表明近代德国政治制度A.军国主义色彩浓厚-7-B.专制主义思潮盛行C.具有民主选举基础D.国会对政府有监督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判断出德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故选A。易错选B,B说法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D不符合德国。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民主政治的扩展·德国13.《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扛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A.便利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B.便利英国掠夺中国劳动力办厂C.表明英国的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D.表明英国要向中国大量投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中英《南京条约》开放了福州、厦门、广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从材料可以看出,开放福州,是为了掠夺武夷山的红茶;开放上海,是为了到江浙一带倾销商品。可见,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到中国掠夺原料、倾销商品。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列强侵华的目的14.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老百姓对太平军破坏庙宇、毁灭偶像的行为很不满;士大夫们大多反对洪秀全的宗教革命,指责洪秀全将“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扫地荡尽。这段材料的主旨是A.太平天国运动失去农民阶级支持-8-B.清政府已经陷人空前孤立的境地C.洪秀全的思想完全排斥传统文化D.思想文化冲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答案】D【解析】根据“老百姓对太平军破坏庙宇、毁灭偶像的行为很不满”“指责洪秀全将‘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扫地荡尽’可知,洪秀全宣传的思想和传统思想观念发生冲突,遭到老百姓以及士大夫们不满甚至反对,从而影响了太平天国运动,故D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老百姓以及士大夫们对太平天国的行为不满甚至反对,无法体现清政府陷人空前孤立的境地,B错误;洪秀全把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宗教思想结合起来形成拜上帝教,故C错误。15.甲午战争时,日本以“文野战争”之名,举国之力上下整体动员起来对中国作战。而黄海战后,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博倭人全国之师。”郭嵩焘也说:“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这反映出A.日本己经成为资本主义强国B.中日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备战上C.中国缺乏现代民族国家意识D.洋务运动未能实现中国的富强民主【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材料“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说明甲午战争时,中国还没有形成近代的民族意识,社会政治还是一盘散沙的状态。中日军事装备虽然相差不多,但实质差异在制度、观念和民众状态,故C项正确。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是在一战后,排除A项;B项与题意不符;D项从题干中体现不出来。点睛:解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