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姓名准考证号祝你考试顺利!历史本试题卷由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简答题和探究题四部分组成,共6页。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据考证,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陈姓源流反映了西周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A.郡县制B.行省制C.分封制D.礼乐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妫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陈姓源流反映了西周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的特点,周王分封土地和人口给诸侯。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适当扩展相关知识。分-2-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内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内为分封制。要注意区别分封制、封建制、宗法制的概念和含义,避免混淆错误。2.秦始皇为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开创的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是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答案】C【解析】【详解】王位世袭制开创于夏启时期,故排除A项;分封制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故排除B项;三公九卿之是秦始皇为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开创的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故选C项;三省六部制形成于隋唐时期,故排除D项。【点睛】秦始皇设立三公九卿制度,从秦朝一直沿用到两晋,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建立创造了雏形,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3.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为减轻负担,他设置了A.御史大夫B.中书省C.殿阁大学士D.军机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识记和简单迁移能力。本题主要考察君相之间的矛盾;A项秦朝设三公诸卿制度中的三公中就有御史大夫(负责监察);B项三省六部中三省的中书省(起-3-草皇帝诏令);C项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丞相会专权乱政,故废除,并设置殿阁大学士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到明成祖朱棣时期正是设立内阁;D项清朝没有丞相,或者宰相,设置军机处。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丞相4.据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察举制的推行B.九品中正制的实施C.科举制的设置D.中央集权制的加强【答案】B【解析】【详解】从时间上“东晋”到“南齐”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正是九品中正制,同时九品中正制依据出身和门第将人划分九品,将出身作为选官的标准,并不考察才干,因而会出现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察举制主要在汉朝时期,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A。从“东晋”到南齐”可以看出此现象出现的时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而科举制的设置是在隋朝,故时间上不符;排除C。本题中的现象是由于选官制度所导致的,与加强中央集权并无关系。故D项错误。【点睛】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依据出身和门第将人划分九品,将出身作为选官的标准,并不考察才干,使士族完全垄断了官场,门阀制度处于统治地位,隋朝被科举制所取代。5.从罗马建城到罗马共和国初期,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为改变这一状况而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是A.陶片放逐法B.万民法-4-C.《十二铜表法》D.《民法大全》【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统治时期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改变了贵族垄断立法权并随意解析法律的情况,故C项正确。克里斯提尼时期实行陶片放逐法,与罗马无关,故A项正确。万民法是指罗马帝国时期实施的法律,而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故B项错误。《民法大全》是罗马帝国时期编撰的,标志罗马法的成熟,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罗马法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设问要求“为改变这一状况(贵族垄断了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而颁布的第一部成文法”,结合《十二铜表法》的地位即可知道答案。6.在梭伦改革期间,对财产的限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最初受土地财富范围的限制扩展到非土地财产范围的限制,进而导致贵族权力进一步削弱。这种现象A.使民主主体范围扩大B.违背梭伦改革初衷C.铲除旧贵族政治特权D.导致雅典走向衰落【答案】A【解析】材料“最初受土地财富范围的限制扩展到非土地财产范围的限制,进而导致贵族权力进一步削弱”反映了梭伦改革削弱贵族势力,有利于平民工商业阶层的权力扩大,从而使民主主体范围扩大,故A正确;梭伦改革初衷是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材料内容并没有违背其改革初衷,故B错误;梭伦改革并没有铲除旧贵族政治特权,故C错误;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D错误。故选A。7.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其主要意义在于A.使议会获得选举国王的权利-5-B.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C.宣告封建专制统治的终结D.规定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说法错误,国王是世袭的;B项正确,《权利法案》通过法律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司法权、军权及财权等,故本题答案选B项;C项不符合题意;D项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后。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的代议制·《权利法案》8.1875年初,国民议会最后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的是A.法国B.英国C.美国D.德国【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是以“一票共和”的形式确立的,故选A;英国没有成文宪法,故排除B;美国的宪法是1787年通过的,不符合题干所述时间,故排除C;德国的宪法是1871年通过的,故排除D。9.李鸿章认为:“各国洋人,不但辏集海口,更且深入长江,其藐视中国,非可以口舌争。”外国势力深入长江流域是通过下列哪个条约获取的()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马关条约》【答案】C【解析】《天津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逐步深入到长江流域,故C正确;A是东南沿海;B主要开放天-6-津;D不是最先深入长江流域。点睛:本题要知道《天津条约》开放的那几个口岸,开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以自由驶入长江一带通商口岸。10.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在运动中,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C.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所以D项符合题意。ABC三个选项是历史事实,所以正确答案是D项。11.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在评论某个事件时写到“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材料中的“分水岭”是指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B.长征的胜利结束C.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D.遵义会议的召开【答案】D【解析】材料“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反映了1935年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党中央的领导,中共摆脱共产国际的影响独立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故D正确;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属于1927年后的井冈山时期,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1936年长征胜利结束,这并不是毛泽东掌握领导权的“分水-7-岭”,故B错误;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当时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影响仍然存在,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故选D。12.20世纪50年代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该国际会议是A.雅尔塔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答案】C【解析】“求同存异”的方针出现于万隆会议上,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雅尔塔会议周恩来没参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日内瓦会议不涉及“求同存异”的方针,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第26届联合国大会也不涉及“求同存异”的方针,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13.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此后,他的北京之行A.推动了新中国重返联合国B.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C.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D.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答案】B【解析】尼克松访华是1972年,新中国1971年重返联合国,A项说法不符历史事实,排除;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B项正确;C项说法太绝对,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C;尼克松访华是1972年,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是1979年,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8-点睛: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北京之行”指的是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本题容易错选D,把1972年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1979年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混为一谈。14.2018年底,国民党候选人韩国瑜当选高雄市长后表示,“九二共识”是国民党两岸交流的最高指导原则。下列对“九二共识”认识正确的是A.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B.促使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突破C.打破两岸隔绝促进两岸关系新发展D.直接推动两岸三通一探愿望的实现【答案】B【解析】【详解】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排除A;“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奠定了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有利于“一国两制”将来在台湾的实施,促使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突破,故选B;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打破了两岸隔绝促进两岸关系新发展,排除C;两岸三通一探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九二共识”直接推动的,而且发生在“九二共识”达成之前,排除D。15.“冷战”是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其“行动不包括A.推行杜鲁门主义B.建立北约组织C.实施马歇尔计划D.发动朝鲜战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冷战是指采取出武装进攻以外的敌对行动。杜鲁门主义是美国遏制-9-苏联的政治手段,组建北约是军事手段,实施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援助西欧经济复苏的经济手段,都没有出现武装冲突,符合冷战的定义,故排除A、B、C项;朝鲜战争是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一次武装战争,属于热战而非冷战,故选D项。16.下列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A.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多极化格局已经确立B.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形成C.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D.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多极化格局已经确立”表述错误,多极化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A错误;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