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江西省奉新县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左传》记载,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晏婴。晏婴献策回答:“唯礼可以已之”,若行礼制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这表明先秦的“礼”是()A.治国安邦的重要措施B.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C.维护宗法分封的工具D.强化等级秩序的手段2.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之间举行盟誓时记载的誓词为:一定要“忠心事主”,决不“与贼为徒”,否则夷灭氏族,绝子绝孙。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宗法制度的严酷苛刻B.分封制遭到了破坏C.卿大夫对诸侯的忠诚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A.国家管理制度化B.从人治到法治C.礼仪与政治分离D.为民主政治奠基4.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并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东周。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B.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D.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5.秦代北方的郡只相当于今天的一两个地区,河东郡就略似今天山西省的临汾、运城两地区;而南方的郡有如今天的一个省或更大,九江郡起初就相当于今天安徽省及江西省的大部。后来南方政区的幅员越变越小,其政区幅员的变化效率比北方要快。这种变化表明()A.统治疆域的扩大B.北方经济的衰落C.中央集权的加强D.政区细化的趋势6.东汉改西汉御史大夫为司空,不负责监察之责,而将御史大夫属下的御史中丞改任御史台长官,负责监察百官,权位与司隶校尉、尚书令并重,号称“三独座”,这反映出东汉()-2-A.中央集权加强B.中央监察体系的完备C.君主专制的强化D.监察机构的权势较大7.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认为中国魏晋以下门第社会之起因,最主要的自然要追溯到汉代之察举制度。但就汉代察举制度之原始用意言,实在不好算是一种坏制度。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强调察举制是门第社会的主要起因B.认为察举制比九品中正制好C.肯定以品行取代血缘世袭的进步性D.认为科举制要优于察举制8.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A.摧毁了门阀政治B.扩大了政权基础C.促进了社会公平D.与人才培养脱节9.宋代大臣文彦博概括当朝政治的特点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王夫之也谈到“终宋之世,文臣无殴刀之辟(无死刑)”。这说明宋代()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基本解决B.实现了儒家君民共治的理想C.君权弱化促使官僚政治成熟D.治国方略的调整影响政治生态10.从灭南宋之后湖广、江西、江淮、陕西数省的辖区均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接壤,其治所均在与京师最近的水陆交通线上,也不难窥见行省代中央“分镇方面”之职能是相当突出的。这反映了元代行省()A.战略地位的相当重要B.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C.实现了地方高度自治D.削弱了地方与中央的联系11.《元史·百官志》记载:“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政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材料表明宣慰司属于()A.行省属下分治军民的机构B.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C.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D.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12.明朝地方机构的设置几经变化。最初因袭元旧制,设立行中书省或中书分省,后形成以三司分治省政的基本体制;宣德年间,设置巡抚主持地方政务(巡抚总领一省军民大政、三司悉听节制);正德年间,为应对农民起义、倭寇入侵等问题,又加派兵部尚书督察院-3-御史身份的“总督”管理数省。由此可见,明朝()A.意在健全各级基层机构巩固统治B.地方过度分权导致机构运转不灵C.临时性措施复杂多变,漏洞百出D.地方管理政策具有中央集权色彩13.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C.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14.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A.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B.标志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D.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5.1860年,《北京条约》签字后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说:“我们永久性的利益在于贸易,而贸易的繁荣全赖于秩序和安定”,“中国政府的垮台只会对英国的非领土权益造成严重损失……英国的利益依靠一个中央政府的存在”。为此,英国()A.放弃了割占中国领土的要求B.要求中国开放全部沿海港口C.提出外国公使必须进驻北京D.积极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16.与洪秀全齐名的太平天国首领杨秀清,出身广西,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父母去世后,离家流浪,与人结伙护送洋货,交结不少两广江湖豪客.后来因失业回到家乡,仍作烧炭工人.杨秀清此时的失业,与某一城市的开港有关.这一城市应是()A.上海B.广州C.南京D.天津17.晚清时期,贫困和破产的宗族成员日渐增多,他们开始脱离宗族庇护,到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中寻求庇护和活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日渐撕裂笼罩在这些地区上空的和谐宗法社会之网。材料表明太平天国的兴起得益于()A.民间宗教组织和秘密会社兴起B.乡村宗法社会瓦解导致成员贫困化C.传统政治的社会控制机制衰落D.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18.1840—1866年满汉官员比例变化为:年代满汉总督比满汉巡抚比1840年1∶0.751∶2.3-4-1866年1∶6.51∶12对此表解读最准确的是()A.鸦片战争加剧了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B.晚清统治危机激化了满汉矛盾C.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了清朝权力结构变化D.鸦片战争促进了满汉民族融合19.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是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取每天的口粮,所以对他们来说,即使当选了政府官员,也无法全心全意地从事公职。因为所有公职都是无偿的,当时为解决这一问题,鼓励人们参政,雅典()A.颁布“解负令”B.实行陶片放逐法C.发放工资和津贴D.实行财产等级制20.克里斯提尼时代以来,雅典的富人们之所以更加慷慨、更加明显地把时间和金钱花在所有公民的利益上,出于“对社会的感激之情而产生的有条件的承诺”,这种感激表现为“荣誉”或“政治职务”。材料说明()A.捐献制度缓和了雅典的阶级矛盾B.富人的捐献有助于获取政治利益C.财产多寡决定了公民的政治地位D.雅典民主制存在滥用权力的危机21.著名学者威尔·杜兰特说:“对于雅典人来说,公民不仅是选民,而且可以轮流以抽签或背诵诗文的方式充当地方首长或法官。他必须保持自由之身,随时准备为国家效劳。任何受命于他人或须以劳力为生的人,都不可能有此闲暇或能力从事这类工作,因此,就绝大多数雅典人看来,劳动者似乎不适宜充任公民。”这体现了雅典()A.公民权利范围的局限性B.民主自由的局限性C.公民权利实现的局限性D.审判制度的局限性22.公元前454年,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终于达成协议,立法委员会全部由贵族担任,但起草委员和法律须经由贵族和平民共同组成的军伍大会选举和通过,经元老院批准,才能生效。这一协议()A.扩大了古罗马统治的社会基础B.实现了贵族与平民政治上的平等C.是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标志D.适应了罗马疆域不断扩大的需要23.有专家指出,《十二铜表法》以来的成文法,罗马大法官发布的有关谕令和判例,以及公民大会和元老院的一系列决议,其他长官的各种命令等,经过长时期积累逐步形成了系统的法规。这说明罗马法()A.多元一体注重实效B.司法实践灵活高效C.不断追求公平正义D.立法过程主观随意-5-24.有学者指出:斯图亚特之前的英国本就有立宪君主之事实,历代英国君主为传统政治文化、宪政精神自觉制约。因此,所谓“光荣革命”实际上不过一场复古改制,君主立宪应该称为“君主复宪”。这一观点旨在()A.弱化“光荣革命”在政治变革中的应有作用B.指出英国近代议会权力至上的本来面目C.肯定英国近代代议制度形成的历史意义D.肯定斯图亚特王朝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25.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取消或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让人口增加和新兴工业城市的选区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而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的请愿书——《人民宪章》则要求:年满21岁且精神正常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国会每年举行一次改选,平均分配选区。据此可知()A.议会改革是人民获得民主权利的最好方式B.政党制度的成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C.马克思主义学说一定程度影响了当时社会D.当时的社会与人民所希望的民主存在差距26.参与制订《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基于对“人性黑暗”的认识,《1787年宪法》()A.推行两党制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C.规定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D.实行三权分立27.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针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基于南方各州代表的坚持,最终通过的法案规定:国会在20年内无权禁止奴隶交易。这反映了美国()A.中央政府缺乏强制权力B.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不同C.宪法遵循分权制衡原则D.1787年宪法体现实用主义精神2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总统解散众议院须得到参议院同意;内阁由总统任命并对议会负责。这表明法国()A.实现了孟德斯鸠的理想政体B.事实上确立了总统共和制C.民选立法机构获得充分权威D.共和派取得了彻底的胜利29.1871年4月16日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的立法机构是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组成,主席由宰相担任。设58席,普鲁士占17席、巴-6-伐利亚占6席、萨克占4席、符腾堡占二4席。只需14票便可否决宪法修正议案。因此普鲁士在联邦议会有很大影响力。这表明该宪法()A.赋予帝国邦联主义色彩B.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C.保留传统军国主义色彩D.植根于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30.1882年,俾斯麦提出烟草专利法,遭帝国议会否决。1883年,议会中各反对党攻击俾斯麦政府的军事开支。1887年,俾斯麦要求议会批准今后七年的军事预算草案,而议员们只同意批准三年经费,直到皇帝下令解散这届议会,重行选举组成新议会,七年军事预算提案才得以通过。这说明当时的德国()A.宪法规定的君主立宪政体遭到破坏B.议会依法有效行使了对行政的监督权C.民主意识增长,宰相无力控制议会D.帝国议会只是君主专制的一块遮羞布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3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朱元璋推行严刑峻法,对大臣擅权、武将骄横给予最严厉的打击,所谓“以重典驭臣下”。明律简于唐律,严于宋律。又在明律之外,把案例编为《大诰》,颁给各级学校作为必读教材,以后又编了《大诰续编》《大诰三编》。其序言说:“诸司敢不急公务而务私者,必穷搜其原,而置之重典。”所载都是惩治贪官污吏、地方豪强的重大刑事案件,其中凌迟、斩首、族诛的有几千条,弃市以下万余条,大都出于朱元璋亲自裁定。针对元季官吏贪冒、徇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