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彭山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四川省眉山市彭山一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24.《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开篇: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天子正式任命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候。司马光认为这是真正礼崩乐坏的开端,是周室衰落的关键,“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司马光此举意在A.对周天子的分封表示不满B.强调坚持传统秩序的重要性C.说明维护纲常伦理的必要D.承认“三家分晋”的合法性25.先秦时期,儒家推崇的“父慈子孝”仅体现在道德层面;汉代以后则变成了法定义务,强调“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这种变化A.强化了儒学独尊地位B.反映了家庭关系的不断紧张C.淡化了家庭伦理关系D.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26.汉高祖吸取秦始皇时形成“内重外轻”二世而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汉武帝时又形成“内重外轻”局面,至汉平帝时基本达到了“内外相制”的境地;但到东汉末年又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最终导致东汉灭亡。这些变化说明A.中央行政体制尚未完善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C.中央与地方要适度分权D.地方分权在不断削弱27.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A.杜诗发明和推广水排B.铁农具的广泛应用C.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28.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权利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C.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29.唐代前期的政治人物,大多数是北方人。唐代后期进士及第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福建、江西和湖南。入宋以后,南方士人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在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也大都是江南人士。这些现象反映了A.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程朱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C.江南政治实力比重增强D.科举制促进社会结构变动30.中国在唐代就有关于犹太人的记录。在清代犹太人的教堂里,可以看到下面这样的对联:“自女蜗嬗化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之本,由阿罗开宗而后中华衍教得学儒学释学道之全.”这体现出A.中华文化对外来的宗教具有宽容性B.外来弱小文化依附于中华文化存在-2-C.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既同源又同质D.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民族31.宋欧阳修在一篇祭祀亡友的文章中写道:“(一个人)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形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公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这反映了,当时A.理学关于世界本体论的阐释B.文人看重人生的精神价值C.统治者关于政治权力的加强D.史家关于修史权力的维护32.雕版印刷由单色到元末始用于经书的朱、墨两色,继而到明末发展为流行的三色、四色。明中期以后,版画发达,刊印书籍有“传奇行于世,无不冠图”之称。雕版印刷的不断进步折射出A.市场经济的活跃B.文化氛围的宽松C.社会需求的强大D.社会转型的缩影33.1397年,刘三吾等受命主考会试,结果录取的都是南方人,引起北方士子强烈不满。朱元璋命张信等人复查,但结果仍如此。有人上告说刘张等人串通,朱元璋大怒,在处置刘张等人后,又亲自阅卷,最后录取的都是北方士人,史称“南北榜事件”。这实质上反映了朱元璋A.笼络北方士子借以巩固政权B.力求化解人才流动的区域冲突C.避免科举取士过分倾向南方D.严格奉行科举选拔的公平原则34.康熙年间的衙门旧习,在朝廷税收定额之外,另行“加耗”一成,用于维修县衙等公共设施。雍正元年,一位省级官员奏请实施“火耗归公”:“知县征收钱粮,可加征百分之十的附加税,并将加征所得,大部分留在地方政府,作为行政经费。”各级地方官员依职务高低,从中收取份额。“加耗”合法化的政策A.使清朝腐败问题日益加剧B.旨在解决基层官员薪俸问题C.利于减少地方官扰民现象D.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35.在很多国家的历史上,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中国明清时期,几个大都市的人口与城区规模却小于两宋与元代。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城市管理更严格B.工商业发展受阻C.工商业市镇兴起D.人口向海外迁移41.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贷问题,是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国家—农民”关系的一把钥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3-时间史料出处类别文帝三年贷种食未入,入未备者,皆赦之《汉书·文帝纪》生产和消费并贷元狩三年徙贫民,衣食皆仰给县官,假予产业《史记·平准书》生产和消费并贷本始四年遣使者振贷困乏《汉书·宣帝纪》生产性借贷地节三年假田与贫民,贷种、食《汉书·宣帝纪》生产和消费并贷初元元年假公田与贫民,家资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汉书·元帝纪》生产和消费并贷清康熙年间部分国家赈贷年份地区事由贷放措施赈贷物康熙三年浙江海宁刮飓风、修海塘动款货币康熙五年广东旱灾动支通省积谷散赈谷物康熙十年淮扬民饥截留漕粮6万石,并备仓米4万石粮米康熙三十七年江南寿州凤阳等十二州县水灾免额赋,发常平仓谷谷康熙四十二年山东济南等水灾免额赋、发帑金、截漕粮钱、粮——据《中国历代自然灾害及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整理材料二对小农而言,过贫则造反,过富则独立,只有不贫不富的状态最有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都依赖于增长缓慢的农业剩余,农民依赖于这种剩余而生存,国家依赖于这种剩余而运作,因此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长久存在。……正因如此,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大都有赈贷之举,其主要原因是维持小农的不贫不富的生存状态,以防崩断国家与小农间的微弱均衡关系。——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材料三夫发仓廪,本以利民,而其弊反甚:仓舍一启,豪强骈集;里胥乡老,匿贫佑富。公家之积,只以饱市井游食之徒;而野处之民,曾不见得糠秕。富者连车方舆,而贫者曾不获斗升。-4-——徐光启《农政全书•荒政》(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国家农贷的主要特征。(8分)(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实施农贷的目的,并说明国家农贷不能保持小农“不贫不富”状态的原因。(10分)(3)材料三反映出国家农贷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境?(7分)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白蛇传》故事的演变时代故事梗概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描写了奚宣赞因垂涎美色而与蛇精白娘娘结亲,险被挖去心肝。后白蛇被道教真人镇压在石塔之下,他才得以脱身明代短篇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白娘子对许宣迷惑、威胁,但亦有情愫。当许宣得知白娘子为蛇精后,惊恐万分,在法海禅师的帮助下收压了蛇精清代戏曲《雷峰塔》中白娘子是爱慕许宣而下凡的蛇仙,但终因许宣的动摇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后因其子的孝行感动天地,而被释放民国改编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坚定地站在白娘子的一边,与她共同反抗法海。白娘子被压于雷峰塔后,其丫鬟小青搬来众仙,击败塔神,推倒了雷峰塔新中国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的白娘子既有守护爱情的痴情,也有涂炭生灵的任性;法海为报私仇而降妖除魔,但在顽固中又夹杂着对苍生的怜爱——据《略论白蛇传故事的主题流变》等解读材料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45、【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顺治时设河道总督治理黄河,康熙时河连总督也兼治京杭大运河。雍正帝将河南、山东黄河段设为东河,江苏段设为南河,分置两河总督管理。乾隆时期,两河总督在各省设置了二十多个厅汛,每年用于河工的经费平均在七百万两左右,占当时国家收入的六分之一。1855年,黄河在河南决口,当时内争外扰几乎将大清王朝逼到了死亡边缘,堵筑黄河决口所需多达两千余万两白银,捉襟见肘的清廷迟迟没有解决,黄河终夺山东大清河入海,苏北河道遂断流,江苏南河总督成为摆设。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一代大政——河工,关系-5-黄河、大运河治理的国家工程,失去了昔日的珠荣而走上了解体之路。当然,河政体制的消逝也与晚清海运,铁路运输和商品市场扩大等密切相关。——摘编自贾国静《清代河政体制演变论略》(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前期河政体制改革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指出清朝晚期河政体制逐渐解体的原因。(8分)高三入学考试历史答案24-35BDCCAAABCACC41.答案:(1)特征:生产性农贷和消费性农贷并重;实物农贷为主要形式(农贷形式包括实物与资金,但以实物为主);农贷带有赈灾救济性质。(每点2分,8分)(2)目的:维护小农经济的延续;调节贫富差距;扩大国家经济来源;赈灾救济,缓和社会矛盾,以稳定和巩固统治。(任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6分)原因:封建国家政权的维持必须依赖于对农民的盘剥和掠夺;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必将导致贫富分化。(4分)(3)困境:地方势力巧取豪夺,国家农贷对象发生严重偏离;农民未得实利,贫富差距反而加大。(7分)42.答案:示例1论题:《白蛇传》故事的演变与中国社会变迁。阐述:宋代白蛇的妖魔化的形象及其被镇压的结局,是宋代程朱理学兴起,强调封建伦理规范的产物;明清作品中的白蛇亦妖亦人,其妖化的形象和结局是明清时期强化封建专制统治的要求,而其追求自由幸福的人格形象,与明清商品经济繁荣、社会氛围宽松有关;民国作品中白蛇等角色对法海的反抗及结果,受到了新文化运动崇尚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影响;新中国-6-作品中白蛇等角色具有复杂化的形象内涵,是现代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下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体现。综上,《白蛇传》故事反映了两宋、明清和近现代的中国社会变迁,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12分)示例2论题:《白蛇传》的故事情节与儒释道三教关系。阐述:宋代作品中道教真人的出现,印证了这一时期统治者对道教的推崇和道教广泛的社会影响;明清作品中道教真人的角色被佛教禅师所取代,说明了这一时期民间信仰佛教的民众众多,佛教是一般百姓信奉的主要宗教;而历代作品中白蛇与法海的斗争是故事的主要情节,体现了道教与佛教在古代中国的冲突斗争。宋明作品的结局中白蛇因恶行受到了惩罚,清代作品的结局是白蛇因其子的孝行被释放,都凸显了程朱理学的官方学说地位,儒学在宋代以后的儒释道三教的斗争与融合中占据着优势地位。综上,《白蛇传》的故事情节折射出儒释道三教在宋代至清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与融合。(12分)说明:学生还可以分别从白娘子、许仙、法海人物形象的演变,白娘子与许仙、白娘子与法海的关系,女性地位的提高、男女关系变化或个性意识增长,乃至文学体裁的变化等角度拟定论题。45.【答案解析】(1)特点:兼治黄河、大运河;分段管理;机构逐步完善;政府重视;经费充足。(2)原因:黄河泛滥改道:急据动荡的政治局势(或外来侵严重、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财政危机;新兴运输方式的兴起(或晚清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兴起);商品市场的扩大。(任答4点即可,不足则每点;答其它原因一概不给分)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