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2.古代雅典曾经出现“无论贵贱、无论财富的多寡,在政治上,雅典公民一律平等的奴隶制社会中的最高民主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克利斯提尼改革使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最高民主阶段”到来B.在雅典“最高民主阶段”期间,各级官职向全体成年居民开放C.“最高民主阶段”时期,公民参政有一定的物质保证D.在“最高民主阶段”,陪审法庭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3、柏拉图说:“人是一种文明的动物,然而他需要适当的教育,若教育的不好,他就是最野蛮的动物”“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据此你认为柏拉图()①肯定、重视人的价值②赞同雅典直接民主制度③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④重视教育,以挽救颓废的城邦制度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B.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C.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D.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5、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曾说:“我们所应当悲伤的不是房屋或土地的丧失,而是人民生命的损失。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使我们城邦光明灿烂的是这些人和类似他们的人的勇敢和英雄气概。”他的这一思想()A.否定了基督教神学世界观B.使人们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C.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本质D.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流观念6.法国历史学家布立赛在《圆明园大劫难》一书的前言中这样写道:“假如英法联军的‘远征’根本没有发生,从而使本书失去存在的理由,那该多好啊。”该著作出版时,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致信布立赛说:“我欣慰地看到,一位法国作家为澄清我们共同历史上的片断作出了贡献。”从中可见,作者()①痛感焚掠圆明园,对中国至为残酷②痛斥英法两国殖民军极其可耻③迎合了政府否认圆明园劫难历史的态度④希望他的书能够增强“记忆责任”A.只有一项正确B.只有一项不正确C.全部正确D.全不正确7.《清史编年》载:甲午年十月,英使欧格讷来津与李鸿章谈调停中日战争事。欧问:当如何和法?李答:惟先劝两国停战,再议朝鲜善后事宜。欧云:今要议和,非允赔兵费不可。李曰:与其赔兵费,不如留此费以用兵,断难依允!通过材料能判断出当时()A.日本想尽快结束战争B.英国力图压制日本C.英国建议牺牲朝鲜D.李鸿章拒绝了英使的议和条件8、有学者这样评述一场侵华战争时期的中国政局:“上端成了一种专制魔王,既愚昧无知,又缺乏自信,下端成了无法管制的暴民。很显然,如此组织结构不能仅凭纸面上的改革即-2-渡过新世纪之难关。”这场侵华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A.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10.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①发昌机器厂创办②京师大学堂建立③中国共产党成立④国民党改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1、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12、张鸣在《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中写道:“对于农村而言,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苏维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倾向。”这里的“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就是指中国革命()A.没有充分发动群众B.不了解中国国情C.照搬苏俄模式D.以工人运动为中心13、“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A.国民革命的兴起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D.战略反攻的开始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影响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15.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则材料实质上()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B.肯定了西方的先进技术C.肯定了“中学为体”在当时具有积极作用D.指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缺陷16.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17.周恩来1958年在青岛民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适宜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适宜于建立也无法建立民族共和国。历史发展没有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条件,我们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办法。”这一论述()A.指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缺乏历史基础B.要求给予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自主自治C.旨在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合理性D.表明建立民族共和国的时机尚不成熟18.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3-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的提出D.参加日内瓦会议19、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谈道:“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是新式的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并形象地说:“他们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离不开共产党了。‘空前绝后’,他们的子女也将接近共产党了。”这次会议谈论的主题本质上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B.私营工商业的前途命运问题C.加重私营工商业比重问题D.控制私营工商业发展的问题20.如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1.“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图一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A.人民公社化期间中国的农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C.“大跃进”运动客观上促进了农村水利工程快速发展D.人民公社化期间国家经济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22.“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此“隆中三策”被提炼为党的理论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23.“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强堵上。”(据北京晚报2013年3月2日)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的落寞,是由于()A.中苏关系恶化B.计划经济彻底退出舞台C.中美关系正常化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24.国际舆论曾评价新中国某一“开放行动”是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25.不久前,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译本(1920年陈望道翻译)在山东广饶被发现。对该书在中国出版,有人评价说:“从此,这个徘徊于欧洲大地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成果有()①新三民主义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④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大跃进】dàyuèjìn指1958年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在工业、农业等各方面出现的飞跃发展,也泛指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发展。-4-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③④D.②③26.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7、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8、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旨在()A.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B.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C.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29、1956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活动和文化科学的指导思想,这是已经确定的。但是,在学术问题上,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有人不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或达到了和马克思主义不一致的结论,他仍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评论围绕的主题是()A.“双百”方针的实施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30、据西方主要媒体报道:“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这评论的是我国()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C.“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D.“银河—Ⅰ号”研制成功二、材料题(共2题,第31题10分,第32题30分,共40分)31.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1839年4月3日在广州发给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机密信说:“我以最最忠诚的心情献议陛下政府,立刻用武力占领舟山岛,严密封锁广州、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