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旭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周周考试题(含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四川省自贡市旭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周周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评论道:“美国人并不是慈善家,欧洲引入美国力量的结果,必然是甘心情愿地受制于美国,并帮助美国进行冷战。”该学者之所以这样评论是因为美国A.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B.实施了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提出了杜鲁门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慈善家”“欧洲引入美国力量”“帮助美国进行冷战”可知,该学者评论的是马歇尔计划,故答案为B项。AD项,根据所学可知,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一方,提出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一方,与“欧洲引入美国力量”不符,排除;C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军事集团,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2.苏联通过这场战争成功地把中国诱入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这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这场战争而重返亚洲,中国因为这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这场战争”指A.朝鲜战争B.古巴导弹危机C.俄国十月革命D.越南战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苏联通过这场战争成功把中国诱人与西方决裂的道路,日本通过这场战争订货而迅速繁荣,美国因为这场战争而重返亚洲,中国因为这场战争而失去了统一的最佳时机”的信息说明苏联和中国一道对付美国发动朝鲜战争,日本利用朝鲜战争订货迅速繁荣,故选择A符合题意;B是发生在20世纪六十年代的美-2-洲;C项是1917年;D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所以答案选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朝鲜战争3.基辛格在1968年遗憾地指出:“时间月复一月地流逝,美国起初只是军事代价益增,后来连美国的国际名声也赔进去。”这表明A.朝鲜战争以美国失败而告终B.柏林墙的修建成功地遏制了杜鲁门主义C.美国被越南战争拖入泥潭D.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军事代价益增”说明这是一次军事行动,“连美国的国际名声也赔进去”说明这次军事行动给美国带来恶劣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因遭到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而惨败,并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故答案为C项。A项,朝鲜战争于1953年结束,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而且是“冷战”的表现,与材料中“军事”不符,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手势,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4.1958年,戴高乐重返政坛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后,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下列能够体现“戴高乐主义”本质的是A.强烈的民族主义B.恢复法国欧洲的霸主地位C.主张东西方联合制美D.挑战美英主导的世界格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戴高乐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法国总统戴高乐制定的法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构想和指导原则。戴高乐主义就其本质而言可称为法兰西民族主义,它-3-包括三方面思想:民族主义思想、集权主义思想和独立自主思想。戴高乐主义以谋求法国在国际政治中的独立自主和世界大国地位为政治目标。戴高乐主义的实施对于维护法国的主权和独立,提高法国国际地位,推动欧洲联合和世界多极化发展有积极作用。但限于实力对比,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法国的国际地位,因此B、C、D三项不对,故选A项考点:欧洲的联合点评:欧洲的联合这一考点,是常考点。一般在考察时都借助新材料来切入,本题亦是如此,但万变不离其宗,考查点多集中于欧洲联合的原因、历程和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这几个问题上。5.第十六届不结盟运动峰会在2012年8月召开,提出了“共同管理世界”的口号。由此可知,当今不结盟运动A.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B.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C.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力量D.取代联合国管理世界【答案】C【解析】【详解】“共同管理世界”表明不结盟运动积极参与世界管理,是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力量。故答案为C项。A项,该项主要是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用,不符合题干中“当今”的限定,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美国的霸权主义,排除;D项,该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6.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的煤钢工业为基础,联合其他西欧国家的煤钢企业,建立一个超国家的行业联合体,对煤钢进行统一管理,此设想被称为“舒曼计划”。该计划A.为化解法德矛盾提供了蓝图B.实现了欧洲对煤钢资源的垄断C.有利于美国加强对西欧的控制D.实现了西欧政治经济上的联合【答案】A【解析】-4-【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舒曼计划”,西欧六国逐渐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对战略物资煤、钢等进行管制,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故答案为A项。B项,“垄断”的说法不符合事实,煤钢共同体成员国仅仅有六个国家,排除;C项,欧共体成立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摆脱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排除;D项,欧盟的成立使西欧在政治经济上实现联合,排除。7.某课题的关键词语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研究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体现了多极化趋势,苏联解体反映了两极格局的瓦解,故该课题的中心内容应该是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演变,故选D;材料不仅仅反映的是美国,还包括西欧日本、中国、苏联等,而且也不能反映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信息,排除B;世界多极化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趋势,但尚未形成,排除C。8.第三世界国家在二战后崛起,下列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使联合国逐渐成为第三世界国家斗争的舞台B.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C.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D.彻底改变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时至今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仍是第三世界国家斗争的目标,D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ABC项,根据所学可知,第三世界的崛起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联合国成为第三世界国家斗争的舞台,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此三项表述都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5-排除。【点睛】解答否定式(或逆向型)选择题务必要注意的两点:a.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而平时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b.此类题目较多地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结果、意义、影响等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9.“美国是要借经济问题扼住欧洲的咽喉,从而左右欧洲的政治。”由此可知,马歇尔计划的真实目的是A.扶持西欧B.遏制“共产主义”C.控制西欧D.帮助西欧渡过经济难关【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扼住欧洲的咽喉”“左右欧洲的政治”并结合所学可知,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控制西欧。故答案为C项。AD项,根据所学可知,扶持西欧、帮助西欧渡过经济难关仅仅是马歇尔计划的表象、初衷,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遏制“共产主义”是“冷战”的目的,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0.1958年9月14日的清晨,法国总理戴高乐与来访的德国总理阿登纳进行了私下交谈,当他明确提出“我们除了共同走一条路之外,没有其他道路可走”时,82岁的阿登纳立刻绽开激动的笑容,他等这一刻已经等了很久了,因为他深信“德国的道路必须通向欧洲”。这表明A.法德双方在信任的基础上实现了和解B.法德双方已经决定建立欧洲共同体C.法德双方决定实行统一的外交政策D.法德双方同意建立经济军事同盟-6-【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欧洲的一体化。依据所学可知,二战后法德逐渐走上联合,开始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但法德双方只是同意建立经济同盟,并没有建立军事同盟,也不可能会没有分歧。欧洲共同体是1967年才建立的。所以应选A。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一体化11.普京谈到柏林墙时表示,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种阻挡工事和分界线,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她为什么能够屹立成百上千年?因为她保护了人民,而柏林墙却分离了人民。”下列对长城和柏林墙命运不同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都是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B.中国的万里长城因是民族象征而闻名C.柏林墙因象征“冷战”而令人痛恨D.普京比较两者的用意在于重视民心所向【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长城的修建是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骚扰,与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无关,故A项分析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项;BCD项符合史实,排除。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名师点睛】“冷战”与两极格局形成的关系:“冷战”是美国与苏联主动对抗的表现,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导因,“冷战”的过程也就是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多极化趋势在两极格局中孕育、发展,并不断侵蚀和破坏着雅尔塔体制下的两极格局。一般认为,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2.“(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英)保罗·约翰逊《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作者认为的“求变之风”是指A.东欧剧变-7-B.苏联解体C.中国振兴D.日本崛起【答案】A【解析】由于意识形态变化,国际格局在20世纪末发生重大变化,首先是1985年开始的东欧国家社会性质的变化,A正确;苏联解体是1991年;C和D是20世纪70年代,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多级化的原因。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法德和解是欧洲一切组织建设的基础”“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的因素为基础的……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欧洲。”——周荣耀《戴高乐主义论》材料二在黄金年代(1950~1973年),美国的GDP增长显著落后于除英国外的所有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它们的GDP年均增长率竟分别是美国的1.5倍和2.4倍。至于人均GDP增长率,美国则慢于所有西欧国家和日本,仅相当于西欧国家人均GDP年增长率63%。——高峰《二十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1)戴高乐的“欧洲观”的核心是什么?依据材料简述这一核心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3)在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的今天,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在国际社会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答案】(1)核心: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内容:欧洲联合必须以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基本前提和首要条件;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摆脱美国的控制和影响,使欧洲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欧洲。(2)原因:经济多极化推动了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资本主义阵营美、西欧、日三足鼎立,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政治关系变化推动了多极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中苏关系恶化);国家利益冲突,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性的发展都反对单边力量控制世界,“第三世界”国家的不-8-结盟运动兴起。(3)经济: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国家经济实力。政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坚持不结盟的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