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六校联盟(深圳实验广州二中珠海一中惠州一中东莞中学中山纪中)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提供的四个备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每题2分,共48分)1.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粘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出现40多次;《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可见A.古代中国是最早培植黍和稷的国家B.黍和稷自古就是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C.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重要的粮食作物D.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料2.《左转》记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这一现象表明A.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B.诸侯争霸战争连绵不断C.“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D.国家政治秩序受到挑战3.《新全球史》中说:(商鞅)由于给个体耕种者以土地的所有权,世袭的贵族阶层在经济中的地位被大大削弱,这一措施使秦国的统治者在国内能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作者阐述的是A.土地私有制的重要作用B.秦国能够统一的根本原因C.自耕农取代了贵族阶层D.官僚政治优于贵族政治4.战国时,贵贱天然有别的观念逐渐被人类本质无别、差别在于后天的观念所取代,人性善恶的讨论成为争鸣的主题。据此可知此时A.对人类共同本性的探讨成为潮流B.社会政治结构变动影响观念变迁C.强化社会秩序成为诸子思想共识D.性恶论顺应了专制集权发展的需要5.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甲骨文及周代的金文中画人坐形,则席地,乃殷周同俗。兵器戈、矛弓、刀等,甲骨文与金文无殊。殷周同用贝为货币,“贝”字常见于甲骨文及金文中。这表明A.商周的风俗一致B.甲骨文与金文同为成熟文字C.周代的文化水平高于商代D.文化的发展一脉相承6.学者易中天在《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2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这不能说明A.国家分裂严重阻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B.南北朝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影响C.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导致民族之间的差异缩小D.从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就有了南方和北方的划分,一直延续到后世7.儒学讲究“圣人境界”或“圣人气象”,宋代理学以“平淡自摄”“无欲故静”的境界取代了先秦儒学“知其不可而为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象。由此可知宋代理学A.追求脱离世俗的自由观B.开始注重人的自身修养C.强调坚持人格的独立性D.融合了佛道思想的主张8.清初,内阁是协助皇帝办事的最高中枢机构,设大学士、学士若干名。军机处建立后,皇帝常调大学士办事,形成“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的惯例,内阁不过“秉成例而行”,办理日常公务。这表明A.内阁大权旁落而名存实亡B.内阁成为军机处下属机构C.内阁仅负责处理例行事务D.内阁通过军机处行使职权9.《南京条约》第九条规定,中国政府必须准许“全然豁免”战争期间充当汉奸的中国人,已经被监禁起来的卖国贼,也必须全部“加恩释放”。此条款表明英国A.与清朝建立起了正常关系B.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C.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D.对中国内部事务的干涉10.1885年,清政府改台湾府为台湾省,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此举提高了台湾的战略地位,加强了东南海防。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解释和历史结论B.历史叙述和史料实证C.历史解释和历史观点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11.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英国国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此举体现了英国A.坚持公平贸易B.维护中国核心利益C.丧失了竞争优势D.维护在华侵略权益12.国内学术界对晚晴历史演进过程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晴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3——晚晴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是A.社会群体的角度B.社会生活的角度C.社会思潮的角度D.近代化的角度13.20世纪30年代,“农村危机”成为非常强烈的呼声,“复兴农村”“农村改进”“改革土地之地”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大批知识分子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投身乡村,形成了全国性运动。这表明当时A.日本侵华致使中国农村陷入危机B.社会各界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C.中共土地革命政策群众基础深厚D.五四运动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14.1931年,中央代表团来到瑞金,谴责毛泽东没有采取坚定的“阶级和群众路线”、搞游击战术、在土地革命中持“富农”思想。他们号召无产阶级领导土地革命、扩大红军、开展正规战争以替代游击主义。这一做法A.说明毛泽东的军事策略出现错误B.有利于纠正右倾投降主义错误C.不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D.直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5.下表为1943年国民党经济部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展示了主要经济部门中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例。据此可知工业部门国营经济私营经济水电工业89%11%冶炼工业90%10%机器制造业73%27%化学工业75%25%食品工业23%77%服饰品工业8%92%A.国家统制经济适应了形势的需求B.国民经济的不平衡性加剧C.公有制经济控制了国民经济命脉D.民营资本受到官僚资本的压制16.1956年1月,周恩来在党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上呼吁:不要搞那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要“使我们的计划产成为切实可行的、实事求是的计划,而不是盲目冒进的计划”。这一呼吁针对的是A.“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4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了“右倾保守”的思想C.知识分子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D.“一五”计划后期经济建设中川西的冒进势头17.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认为,“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这说明A.罗马皇帝享有国家最高权力B.罗马法蕴含一定的契约精神C.罗马法体现了“君权神授”原则D.罗马是君主专制国家18.苏格拉底说:“只要我还活着,还有力量,我就永远不会放弃哲学。或停止劝告你们,对你们之中每一个我所碰到的人指出真相,以我惯常的口吻说:最优秀的人啊,最强大、最以智慧和力量著称的雅典公民,你只关心钱财、名誉和荣誉,却不注意也不想到智慧、真理及你的灵魂的完善,难道你不觉得羞愧吗?”可见当时的雅典A.直接民主的弊端暴露B.城邦宗教信仰自由的缺失C.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盛行D.人文主义思想成为社会主流19.16世纪,伊丽莎白女王授予吉尔伯特“去发现、探测、寻找未被任何其他基督教君主或人民占有的土地、国家和领地”。当他们接近西印度群岛时,船员们只顾抢劫满载财宝的西班牙商船,而将殖民计划抛之脑后。这一现象A.论证了英国殖民霸权的兴起B.反映了英西两国矛盾尖锐C.体现了英西两国殖民扩张的差异D.表明了殖民者的贪婪和掠夺20.有学者研究发现,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定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子女的婚姻需要得到父母的同意”成为欧洲社会各界普遍提出的一个要求。这表明宗教改革时期A.新旧宗教趋于合流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C.自由婚恋成为主流D.家长权威得到尊重21.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了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A.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B.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C.统一的时间有利于规范社会行为D.时间的精确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522.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运用到1967年。据此可知A.田纳西州的立法违反了美国宪法B.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C.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D.斯科普斯言论违背了美国宗教信仰自由23.下表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布)年代19301931193219331934193519361937193819391940外贸额164315021002661.8510.3477.4485.4523.7475.1271.4485.2表中贸易额的变化反映了A.帝国主义对苏联的经济封锁B.经济危机严重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C.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自给自足的优越性D.苏联经济建设忽视世界市场的作用24.特朗普就任总统以来推行“美国优先”的理念,包含以下几个相互关联的观点:一是“美国优先”是衡量一切政策是否必要的唯一标准;二是对现行的国际协定,只要是认为对美国不利,都必须退出,无论该协定多么重要。其理念主要表明特朗普A.建立美国主导的价值观和世界秩序B.企图避开联合国追求单边主义C.追求利益最大化却不愿承担相应责任D.掩盖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倾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25题20分,26题20分,27题12分,共52分)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英国皇家学会是从培根的实验哲学的追随者们成立的一个非正式社团发展而成的。1660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被视为英国科学体制化的标志。1666年,法国皇家学院由法国政府批准成立,以皇家名义招聘全国优秀科学家到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并给予薪俸。这一模式对后来其他国家的科学体制化产生了很大影响。英国皇家学会虽然冠以“皇家”之名,实为自主的民间组织。起初英国皇家学会的科学家会员仅分布在少数几个专业上。从17世纪60年代到18世纪30年代,医师会员的比重一直居于半数以上,始终保持在在55%左右。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化学家、工程专家的比重也在逐渐增加,地质学家可谓异军突起,到19世纪60年代已成为仅次于医师的第二大群体。——摘编自徐飞等《现代科学体制化进程的案例研究》材料二中国在洋务时期有了科学体制化的最早萌芽。从甲午战争到民国初年,伴随着6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改良,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壮大,成立了许多的科学社团,从而促进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辛亥革命后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科学家团体也随时产生,并成立了相关的科技学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科学社,1915年,从美国学成归来的许多有识青年提出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中国科学社在体制上仿效英国,它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共同体,1928年,中央研究院宣告成立。中央研究院从模式上属于法式。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科学研究机构。科研机构的建立,科研人才的增多,科学家的职业化和科学共同体的出现等,表明了中央研究院时期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科学体制化。——摘编自帅娜《中国近代科学体制化的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专业构成的变化并分析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西科学体制化的异同。简要说明近代中国科学体制化对中国当代科技发展的启示。(14分)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中国古代真的“重农抑商”吗?》材料二“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材料三在文艺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