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土壤[学考合格练]1.土壤有机质含量()A.热带地区高于温带地区B.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区C.江南丘陵红壤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D.青藏高原寒漠土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答案:B2.关于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促进了土壤中矿物养分的形成B.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C.陡峭的山坡往往形成深厚的土壤D.炎热少雨的气候利于土壤的形成答案:B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4.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2-解析:第3题,就某个小尺度区域来说,地形和地质条件相对是稳定的,所以对土壤的形成影响比较稳定。而当砍伐森林、开垦坡地、过度放牧后,植被减少,水文要素受到影响,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空气质量也会产生影响。故答案为C。第4题,土壤肥力的形成得益于生物活动;山坡会受到流水的冲刷,土壤在河谷易沉积;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答案:3.C4.A5.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答案:C6.东北平原黑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B.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使有机质长期积累起来的C.地表植被覆盖率大,植物归还给土壤的有机质多D.人们耕作科学,对土地的利用合理答案:B7.下表为我国东北地区、内蒙古草原和新疆塔里木盆地三地检测的表层土壤的分析数据,由数据可以推断,从东到西排列的顺序最有可能的是()pH值有机质含量SiO2含量Al2O3含量CaO含量甲4.112.4%62.39%16.02%2.44%乙6.98.8%68.58%2.06%9.87%丙8.81.29%65.05%3.63%14.96%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甲、丙、乙答案:A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中的矿物质和有机质都来自成土母质B.有机物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其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志C.影响土壤形成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地形D.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土壤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地带性土壤肥力小答案:B下图为土壤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3-9.图中的根系在土壤肥力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A.加速岩石的风化B.为土壤富集更多的水分C.分解有机质D.富集养分元素10.从进入土壤的植物有机残体数量看,下列植被由高到低排列为()①温带落叶阔叶林②亚寒带针叶林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①>②答案:9.D10.D11.读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是组成土壤的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2)土壤水分和________贮存在土壤孔隙中,两者的组成比例常随外界________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彼此消长。(3)性状良好的土壤,能够调节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既能___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答案:(1)矿物质有机质(2)空气气候条件(3)水分空气热量通气透水蓄水保温[学考等级练]土壤是自然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植物扎根立足的场所,我国东北地区是黑土地,华北地区是黄土地,成都平原是紫色土,江南丘陵分布着红壤。据此回答1~2题。-4-1.下列土壤颜色与其形成因素的连线正确的是()A.黑土——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B.黄土——湿热的气候条件C.紫色土——风蚀作用D.红壤——岩石性质和特征2.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说明()A.植物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B.矿物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C.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影响巨大D.空气的氧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解析:第1题,黄土与干旱气候有关,紫色土与岩石性质和特征有关,红壤与湿热的气候有关。第2题,矿物质是土壤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植物是土壤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答案:1.A2.B入渗率指水分自地表渗入土壤中的强度,以每小时若干毫米表示。在某种情况下,降雨渗入土壤时的最大入渗率,叫“入渗容量”。读图回答3~4题。3.若图中曲线表示干湿状况不同的沙壤土和粘壤土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的入渗率变化情况,则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①—湿粘壤土B.②—湿沙壤土C.③—干沙壤土D.④—干粘壤土4.关于入渗率和入渗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其他条件相同,降水时间越长,土壤的入渗率越大B.若其他条件相同,降水量越大,土壤的入渗率越大C.在降雨量满足时,入渗容量出现在入渗初期D.在降雨量满足时,入渗容量出现在降雨后期解析:第3题,四条曲线代表四种土壤,这四种土壤又可以分为干和湿、粘和沙,就入渗率来讲应该是干>湿,沙>粘,所以①为干沙壤土,②为湿沙壤土,③为干粘壤土,④为湿粘壤土,故选B。第4题,刚开始下雨时,土壤相对较干,雨水下渗得更快,入渗率更高。答案:3.B4.C-5-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回答5~6题。5.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与土壤肥力的关联最密切B.绿色植物促进了土壤的形成C.植物是土壤肥力的唯一来源D.森林根系很深,树冠高大,直接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6.土壤有机质含量()A.亚热带森林地区温度高,植物生长量大,但土壤有机质低于温带草原地区B.湿润地区微生物分解快,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干旱地区C.江南丘陵水热条件好,红壤有机质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低于青藏高原寒漠土解析:第5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的作用密切相关,但土壤中矿物养分来自母质;森林直接提供土壤表层的有机质较少,故选B。第6题,土壤有机质的多少取决于枯枝落叶多少和热量高低,温度较低的地区,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得多,高温湿润的地区虽然生物的生长量大,但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有机质较少,故选A。答案:5.B6.A土壤有机碳浓度反映的是进入土壤的生物残体等有机物质输入与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为主的有机物质损失之间的平衡指标。读土壤有机碳浓度与海拔的关系图,回答第7题。7.下列关于土壤有机碳浓度随海拔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海拔越低,温度越高,微生物活动越强,有机碳浓度越低B.海拔3800m以下,有机物质迁移速度慢,易积累-6-C.海拔3800m处,有机物质输入量最大、损失量最小D.海拔7000m处,温度低,提供的有机物质少,有机碳浓度极低解析:选D。从图中可知,在海拔3800m以下,土壤有机质浓度呈波动变化,故A、B错。3800m处有机质浓度大,主要是气温较低,微生物分解缓慢,故有机质含量高,故C错。海拔7000m处,温度低,植物少,提供的有机质少,有机碳浓度极低,故选D。8.杭州某校的地理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南部山区开展了一次“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出下面的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图,请你与他们一起探究下列问题。(1)图中的植被和土壤是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带名称)带的直观标志。(2)同学们将该土壤标本带回实验室进行pH值测定,得到的pH值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7。(3)从图中获知________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但土壤的形成是________、地形、水文、生物乃至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试分析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小于(3)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与土壤之间进行着物质的交换,是土壤中有机质的来源,决定了土壤肥力的高低;生物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