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厦门市湖滨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夏商周三代,宗庙位于国都的中心。《礼记·曲礼》中记载:“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牲口房和库房)为次,居室为后。”这说明三代()A.祖先崇拜占据重要地位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等级制度影响日常生活D.重视农业成为社会共识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C.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D.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3.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4.《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6.有学者认为,唐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7.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2-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8.形成于秦代的以避君讳为核心的避讳制度,至唐宋而臻于完备,至清代达到了极点。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A.礼乐制度日益完备B.社会风尚的不断进步C.儒家思想地位巩固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9.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10.1842年,美国第六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说:“导致该场战争的原因是叩头!——狂妄无知的中国人装腔作势,严拒平等对待外邦,尽管是通商,也要把主仆关系强加于外人,并将其尽情羞辱。”“该场战争”导致()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日本获得在中国设厂的权力D.各国在北京设立使馆界11.1869年4月正式公布生效的《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规定,涉及洋人的案件由领事或领事派陪审官会审;凡为外国服役及洋人延请之华民涉讼,亦得由陪审官会审,如案件中并不涉及洋人,陪审官不得干预;纯粹华人之间的案件,领事不得干涉。这种会审制度()A.推动中国司法走向近代化B.传播了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C.带有浓厚的半殖民地特色D.实质是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12.19世纪末,爱国诗人邱逢甲哭别故乡、内渡广东时,曾作诗曰:“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它充分表达了作者()A.对鸦片战争战败的痛心B.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C.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赞扬D.对收回祖国河山充满信心13.19世纪晚期,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康梁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3-14.自1840年以来的半个世纪,傲慢的外国公使、领事和咄咄逼人的传教士及商人,经常使人们想起中国的不幸。日益增长的不平之感,再加上一些更大的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宗教的因素,酿成了一场广泛的排外运动。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事件是()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15.“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此语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A.背景B.经过C.性质D.影响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17.“辛亥革命后,称中国为‘中华民国’,说明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是这个地方的国家和民族的称号,‘中华民国’只是将其具体化;说明自此后,‘中国’概念由文化、地域和模糊的指称正式被赋予了明确的政治含义”。材料认为辛亥革命()A.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和累积性B.有利于近代政治观念形成C.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国家认同D.部分地完成了反封建任务18.五四运动中形成“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据此可知,五四运动()A.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是工人阶级领导的新型运动C.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条件D.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19.中国共产党“一大”规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中国共产党“二大”将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影响这一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帮助C.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D.中国共产党对国情认识的深化20.1922年,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创刊号写道:“现在大多数人民所要求的是什么?我们敢说是要统一与和平……为了要和平要统一而推倒为和平统一之障碍的军阀,乃是中国大多数人的真正民意。”下列各项中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湖北新军起义B.秋收起义-4-C.黄花岗起义D.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21.1931年,“(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应该在图1中的()A.①B.②C.③D.④22.国民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中共“七大”→八七会议→敌后游击战C.秋收起义→井冈山道路→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D.中共一大→瓦窑堡会议→中共“二大”23.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买办阶级是有区别的,地主买办营垒内部也不是完全统一的,“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这一报告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将工作重心转向城市C.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24.对表1所述历史事件的认识,正确的是这场战役()表1战役时间指挥者组织兵力破坏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1940年8-12月彭德怀100多个团2000多千米近3000个A.是全面抗战以来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B.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C.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D.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25.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委托起草了会议宣言,在宣言的最后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这一口号()A.体现了新中国政府主权的人民性B.表达了对建设新中国坚定信心图1-5-C.表明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彻底结束D.促进了新中国政权的迅速稳定26.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A.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到来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27.《共同纲领》提出:“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经济事业,人民政府应鼓励其经济的积极性,并扶助其发展”;1954年宪法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后者是对前者全盘否定B.两者都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C.两者均由全国人大通过D.反映了社会性质正发生改变28.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据此可知当时新中国()A.在法律上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B.政协会议退出了历史舞台C.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行政机关D.已完成过渡时期的总任务29.1987年,周纯娟拿到了香港中国旅行社签发的第一号《台湾同胞回乡探亲证》,回到了阔别38年的家中。对这一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A.两岸间实现真正停火B.两岸真正实现了直接三通C.两岸达成“九二共识”D.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30.1997年7月1日零点,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在于()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C.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D.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新的发展时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四题,31题11分,32、33题各8分,34题13分,共40分)31.(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óu,仇的异体字),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6-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纪》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1)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2分)(2)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3分)(3)据材料三指出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制度的影响。(6分)3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材料二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1)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7-措及其意义。(4分)(2)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