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一、选择题土壤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1.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是()A.成土母质B.土壤质地C.生物D.基岩2.生物与土壤关系密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B.植物为土壤提供无机质C.动物不能为土壤提供有机质D.微生物主要通过对有机质分解、转化及腐殖质的合成,促进土壤发育解析:第1题,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A对。第2题,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的作用密切相关,但土壤中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母质,故A错;土壤的有机质主要是来自各种动植物的残体、微生物体及其会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质。因此,动植物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故B、C错;微生物主要通过对有机质分解、转化及腐殖质的合成,促进土壤的发育,D对。答案:1.A2.D3.下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正确的判断是()①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②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条件、理化性质③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肥力性质④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矿物养分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D。岩石是土壤的成土条件,但不影响土壤的水热条件,故①错;气候主要影响-2-土壤的水热条件、理化性质,故②对;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肥力性质,故③对;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矿物养分,故④错。故选D。读下图,回答4~5题。4.图示反映的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是()A.成土母质B.地貌C.时间D.气候5.图示a、b、c、d四幅图的含义对应正确的是()①a——低等生物作用②b——岩石风化崩解③c——土壤分层形成④d——成熟土壤形成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解析:第4题,时间决定着土壤的发育进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从无到有,从薄到厚,层次由少到多,逐步发育成熟。第5题,读图,根据图示含义可知,a为岩石风化崩解,b为低等生物作用,c为土壤分层形成,d为成熟土壤形成。答案:4.C5.D6.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土壤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②土壤的形成与地形和人类活动无关③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④气候条件是影响土壤类型的重要条件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解析:选C。土壤受其他自然因素影响,不是独立的生态系统;土壤的形成受地形类型、坡度影响,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土壤肥力的高低受有机质含量大小的影响,而有机质的来源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气候的光热水影响土壤的形成,影响其土壤类型。故选C。7.下图为江南丘陵某研究区红壤在不同措施下(均不施肥)的实验结果。与处理措施①比较,该实验结果表明()-3-A.②处理措施使土壤有机质增多,利于保持水土B.③处理措施使土壤酸性增强,利于积累有机质C.②处理措施导致水土流失增强,土壤酸性减弱D.③处理措施导致水土流失减弱,土壤酸性增强解析:选A。读图可知,与处理措施①比较,②和③两种处理措施均使土壤有机质增多,土壤酸性减弱,加强了坡地的植被覆盖率,利于保持水土。相对比来说,措施②比措施③减轻土壤酸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效果更明显。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把甲、乙、丙、丁四份质地不同的土壤堆成形状大小相同的圆锥体,在其中三个土堆上覆盖一层相同的草皮。通过模拟实验观测相同降水强度下土壤质地、植被覆盖与水土流失量的关联性。读实验相关数据和土壤质地的三角坐标示意图,回答8~9题。实验相关数据表甲乙丙丁土壤质地(%)砂粒40457814粉粒25251419黏粒3530867水土流失量(g/m2)47.3201.215.776.98.甲土壤属于()A.砂土B.壤土C.黏土D.粉土9.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壤质地()-4-A.砂粒与黏粒比重接近B.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C.粉粒与黏粒比重接近D.砂粒比重小,黏粒比重大解析:第8题,根据表格中甲土壤的质地百分数值,对照三角坐标图,可以判断甲土壤属于壤土区域。第9题,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植被覆盖条件下,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乙土壤,根据表格中土壤质地百分数值,可以判断乙土壤黏粒比重小,砂粒比重大。答案:8.B9.B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11.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解析:第10题,就某个小尺度区域来说,地形和地质条件相对是稳定的,所以对土壤的形成影响比较稳定。而当砍伐森林、开垦坡地、过度放牧后,植被减少,水文要素受到影响,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贫瘠,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空气质量也会产生影响。故答案为C。第11题,土壤肥力的形成得益于生物活动;山坡会受到流水的冲刷,土壤在河谷易沉积;土壤的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低于草地。答案:10.C11.A二、综合题12.下图是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1)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空气组成。野外一般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对土壤进行观察。(2)土壤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一个____________的系统,是联系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关键环节。(3)土壤不仅是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可利用的珍贵的____________。解析:(1)土壤是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野外对土壤的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2)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位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3)土壤不仅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功能的可持续性与农业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答案:(1)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2)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开放有机界无机界(3)自然环境自然资源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下图示意土壤侵蚀强度与坡度的关系。(1)据图说明土壤侵蚀强度与坡度的关系。(2)针对缓坡(坡度在24°及以下)地带土壤侵蚀特点,提出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行性措施。解析:(1)读图,将坡度分为缓坡和陡坡,分别观察不同坡度的土壤侵蚀变化情况。缓坡(坡度在24°及以下)地带,土壤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陡坡(坡度在24°以上)地带,土壤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2)可采取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护坡工程;生物措施,如保护森林,改善居民的能源结构,调整农业结构,减轻对土地的破坏。答案:(1)缓坡(坡度在24°及以下)地带,土壤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陡坡(坡-6-度在24°以上)地带,土壤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2)修建梯田、护坡、排水等工程;营造薪炭林,开发小水电,利用新能源,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保护森林资源;调整农业结构,鼓励多种经营,发展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