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末综合检测(三)[学生用书P105(单独成册)](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4题。1.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①B.②C.③D.④2.“本以正身,改德温温,如冬之日,如夏之云。”“夏之云”令人舒适是因为________作用增强()A.①B.②C.③D.④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对于“霜飞晚”起主要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4.在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图中序号的正确顺序为()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解析:第1题,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②表示地面辐射,故B正确。第2题,“夏之云”令人舒适是因为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气温有所下降。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故D正确。第3题,诗句的意思是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阴天,大气逆辐射强,所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果好,霜下得也晚了。③是大气逆辐射,故C正确。第4题,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①)为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层时,一小部分被大气削弱(④),大部分照射到地面,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后,地面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外释放能量,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②)的能量后,大气增温,大气以辐射的方式向周边释放能量,其中一部分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③),大气逆辐射将地面损失的一部分能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故C正确。答案:1.B2.D3.C4.C-2-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在新西兰测得太阳紫外线辐射比10年前所测得的数据要大12%。据此回答5~6题。5.数据表明()A.地球大气层中臭氧含量在减少B.大气比10年前清洁了,紫外线容易穿过大气C.人类向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臭氧减少,紫外线增多D.对流层中的臭氧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增强6.下列现象中与紫外线增多直接有关的是()A.土壤酸性增强,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受腐蚀B.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C.季风区的洪涝灾害增多D.患白内障和皮肤病的人数明显增加答案:5.A6.D7.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C8.有关大气各层气温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B.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C.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D.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解析:选B。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高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再增加;而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故选B。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被广泛使用,如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回答9~10题。-3-9.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增加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A.递减B.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增→递减→递增10.探空气球探测到的水汽集中在()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答案:9.D10.A2017年9月29日,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发射升空。读地球大气气温垂直变化示意图,回答11~12题。11.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穿越大气层时的温度变化,与图中曲线相符的是()A.①B.②C.③D.④12.可能对航天通信产生干扰的太阳活动是()A.太阳风和黑子B.日珥和耀斑C.太阳风和耀斑D.日珥和黑子解析:第11题,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穿越的大气层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排除③和④。②近地面的温度为-50℃,与实际情况不符,①为20℃左右,符合实际情况。故A正确。第12题,太阳风和耀斑对航天通信会产生一定干扰。答案:11.A12.C2018年8月4日下午2时,在学校的地理专用教室,济南某普通高中的小李和小王两位-4-同学结合所学的大气知识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来探讨热量在大气和不同下垫面之间的传递过程及其差异。实验过程可简要描述如下:(1)取甲、乙两个同样的空密闭容器,且两者内部均为10℃的干空气。(2)接下来,在甲、乙两容器内分别加入同体积的水和干沙子;并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温度计(已清零)分别固定在水和干沙子内的相同深度上。(3)将两个密闭容器在同一时间并列放置在太阳下。(4)前半小时内,持续观察并描述温度计读数的变化情况;1小时内,每隔10分钟进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度数。(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与所学的相关结论进行对照。结合以上描述和下面的图片信息,回答13~14题。13.下面关于前半个小时内,甲、乙两容器内温度计读数变化情况的描述,合理的是()A.同步升温B.无明显变化C.甲升温快于乙D.甲升温慢于乙14.在分析数据的时候,两位同学发现甲容器内温度计的读数均低于乙容器,原因可能是()①水与干沙子的热力性质差异②水与干沙子的热量传递方式相同,但同体积干沙子的热容量更大③水与干沙子的透明度差异大④水体存在蒸发散热的现象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第13题,由材料可知,甲容器内为水,而乙容器内为沙子,沙子的热容量明显低于水,所以升温速度快,故选D。第14题,甲容器内为一定体积的水,乙容器内为一定体积的干沙子,水与干沙子的热力性质存在差异,导致干沙子升温速度快;水与干沙子的热量传递方式不同;水与干沙子的透明度差异大;水体存在蒸发散热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温度,故选D。答案:13.D14.D15.一架飞机由北极向赤道飞行,保持万米高度,它穿过的大气层()A.始终在对流层B.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C.始终在平流层-5-D.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解析:选B。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而变化,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为10~12千米,高纬度地区为8~9千米,因此一架飞机由北极向赤道飞行,保持万米高度,应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故选B。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是风向标符号,长线段表示风向,短线段表示风力大小,风尾上的短横线一条代表2级,8级时用三角形表示。据图回答16~17题。16.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A.①处为陆风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C.④处更易形成降水D.③处风力小于①处17.关于城市与湖陆风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陆风减弱B.围湖造陆使湖陆风增强C.湖陆风使城市湿度下降D.湖陆风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解析:第16题,据图可知,①处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说明是湖风,故A项错误;②处盛行下沉气流,故B项错误;④处在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容易出现阴雨天气,故C项正确;③处风力为8级,大于①处,故D项错误。第17题,城市地面硬化会增加湖面与陆地的温差,导致湖陆风增强,故A项错误;围湖造陆会减小湖面与陆地的温度差异,使湖陆风减弱,故B项错误;湖陆风会使城市湿度增加,故C项错误;湖陆风使湖水对陆地气温进行调节,从而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故D项正确。答案:16.C17.D(2019·浙江衢州、湖州、丽水三地市质检)下图为某大湖湖面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8~19题。18.属于长波辐射的是()-6-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9.该地对流层大气热量直接来自()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8题,由图可知,①是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②湖面反射属于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③湖面辐射是长波辐射,④是云层辐射,属于大气逆辐射,是长波辐射,C对,A、B、D错。故选C。第19题,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但对地面辐射强烈吸收。图中③湖面辐射属于地面辐射,C对,A、B、D错。故选C。答案:18.C19.C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形成下降风,其风力大,破坏性强。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分布图(单位:m),回答20~21题。20.从形成过程分析,下降风现象和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相似的是()A.海风B.陆风C.山风D.谷风21.在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下降风最为典型的科考站是()A.长城站B.昆仑站C.泰山站D.中山站解析:第20题,由材料可知,下降风是南极冰盖表面的剧烈辐射冷却使得近地层空气密度增大,海拔较高处近地层空气密度比同一水平面上其他位置的空气密度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加速向下运动而形成的,其成因和山风相似,C正确。第21题,由图可知,中山站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其下降风最为典型,D正确。答案:20.C21.D(2019·天津南开中学期末)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7-①②③④代表城市或乡村,甲乙丙丁代表区域中的四个居民点。读图回答22~23题。22.图中规模最大的城市最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23.因受图示热力环流影响而形成东南风的居民点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22题,通常情况下,城市规模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城市气温越高,热力环流越明显。由图可知,①所在区域热力环流影响的范围最广。第23题,根据上题可知,①是规模最大的城市,它与周边地区形成热力环流,风从郊区吹向城市。乙地位于城市东部,风从乙地吹向①地,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故乙地盛行东南风。答案:22.A23.B伊朗古城亚兹德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城中古老的“风塔”是一种用来通风降温的建筑设计。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可让人们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据此回答24~25题。24.“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A.便于室内空气流出B.便于采光C.便于室内热量散发D.便于室外空气流入25.有关室内空气的流动状况,说法正确的是()A.从四周流向水池B.从水池流向四周C.中央为上升气流D.四周为上升气流解析:第24题,“风塔”在房屋的最上面,四面镂空便于室外空气流入,下沉到房屋底-8-部的水池。选D正确。第25题,空气透过镂空进入室内下沉到底部的水池,经水池降温后的凉空气,从水池流向四周的房间,起到降温的作用。选B正确。答案:24.D25.B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甲、图乙。(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18分)材料一几种下垫面的吸收率。下垫面道路(沥青)混凝土砖石土壤(黑土)沙漠草水吸收率0.8~0.950.65~0.90.6~0.80.65~0.80.6~0.950.55~0.850.74~0.840.9~0.97材料二图甲中小区1下垫面吸收率较高,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2下垫面吸收率较低,平均吸收率为0.64。材料三图乙中小区3风速较大,风速为3m/s;小区4风速较小,风速为2.5m/s。(1)根据材料一、二可知,下垫面吸收率小的小区温升幅度要________(大或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2)根据材料三,分析得出,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