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考查内容:以世界经济史为主)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D.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图示信息可知,这些出土铁器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新疆地区。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是先进的生产工具,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当时都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由此可知,铁器分布可以反映社会发展程度,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当时铁制农具并未得到普遍使用,该表述绝对;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不能得出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此时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该表述过于绝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如表是我国从汉至隋江南稻作农业的相关记载。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史料出处“今水潦移于江南,迫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史记平准书》-2-“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地理志》“江西良田,旷废未久,火耕水耨,为功差易”《晋书地理志》“江南之俗,火耕水耨,食鱼与稻,以渔猎为业”《隋书地理志》A.农业生态破坏现象严重B.江南农业耕作方式粗放C.经济重心呈现南移趋势D.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史书记载,在我国从汉至隋江南稻作农业的相关记载中,江南耕作方式一直是“火耕水耨”,这是一种较粗放的耕作方式,选项B正确;材料无法反映江南生态情况,选项A排除;材料未体现出南北经济变化情况,不能得出经济重心南移结论,选项C排除;D与题干无关,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火耕水耨”。3.“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A.海上丝路繁荣B.遣唐使节来华C.张骞出使西域D.朝贡贸易推行【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市舶是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所以“市舶之利,颇助国用”这种现象的发生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遣唐使节来华不是海上贸易;C选项错误,张骞出使西域开通的是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贸易无关;D选项错误,朝贡贸易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进贡和回赐-3-关系,不是市舶贸易。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4.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教材内容牢记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然后再仔细阅读材料内容,两者进行对照,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宋代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一个“革命时代”,无论是在市场的规模、市场的分布地点上、还是在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上都有“革命性”的变化。A项内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所以排除。材料内容只是反映了宋代乡村市场已成为惯例,反对在乡村交易的意见遭到最高统治者的拒绝,并不能表明乡村市场繁荣,所以B项错误。D项与材料内容及史实相反。与前朝相比,宋代出现了草市与夜市,县以下可以设市,这表明宋代政府对商业发展监管放松,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5.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D.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洋货”“火柴”“洋布”都是西方工业制成品。依据材料中“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等信息可知,这体现了西方商品对中国民众生活的影响较大,中国民众与世界市场联系的日益紧密,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关税主权开始丧失始于《南京条约》,材料并未体现关税问题;B选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4-济开始解体,但并未被商品经济所取代;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市场的被动开放或主动开放。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6.下图是晚清画报中的《明眸皓腕》,描绘了女性在新式照明灯下尝试台球游戏的场景,令人看出上海的社会生活。该图可以视为A.图像史料B.文字史料C.历史概念D.历史结论【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晚清画报中的《明眸皓腕》和图片中的信息“女性在新式照明灯下尝试台球游戏的场景”可判断,A项正确;据材料“晚清画报”可判断,不是文字史料,B项错误;据材料“描绘了女性在新式照明灯下尝试台球游戏的场景”可知,它不是历史概念,C项错误;据材料“晚清画报中的《明眸皓腕》,----令人看出上海的社会生活”,它不是历史结论,D项错误。7.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5-A.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D.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932年”、“抗敌火柴”、“挽回利权,振我中华”、“十九路军”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犯上海闸北,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勇反击,“一·二八”事变全面爆发,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利用国人的爱国热情进行营销之前已经出现,不是新的营销方式;C选项错误,中国的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此时期民族火柴工业发展举步维艰。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8.如图是1949年3月美国记者伯恩斯拍摄于上海的两张照片。从中可以看出A.民族工商业受到列强与官僚的双重挤压B.国民政府覆灭时上海陷入了混乱与动荡C.下层民众遭受了没有硝烟的侮辱与伤害D.中国社会萌生着反差强烈的富裕与贫穷-6-【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图片中“偷棉花的妇女”、“流浪儿”反映了对下层民众的侮辱与伤害,照片中看不到战争场面,符合“没有硝烟”,故C项正确;照片人物是“偷棉花的妇女”、“流浪儿”,未涉及民族工商业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与“1949年3月”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富裕与贫穷”反差,但不是“1949年3月”才“萌生着”,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和物质生活的变迁•近代社会生活变迁•表现。9.下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迄今,我国尚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故A项的表述错误;图片中未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故排除B项;C项的表述与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的现状不符,故排除;图片中“一五”计划期间,工人们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展重工业建设的场景体现了工人投身于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热情。故选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50年代探索•“一五”计划-7-10.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中国的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村开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经营的自主权,粮食产量增加,农业发展,A正确。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才完成,排除C。1980年并没有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排除D。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材料并没有涉及,排除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11.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这一变化分析合理的是A.促使法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B.加速了法国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C.导致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D.刺激了法国对外贸易出口的增加【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表格内容可知,当时法国货币的含银量不断下降,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期,含银量不断下降说明货币价值下降,这是价格革命的表现,价格-8-革命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B项。A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并未成为殖民霸主,排除;C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是商业革命的影响,而材料表述的是价格革命,排除;D项依据所学知识此时期法国对外贸易出口的增加原因是法国的对外侵略扩张,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需要掌握价格革命的表现和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表格的解读与分析,注意表格中的数据和时间。12.新航路开辟后,为争做世界霸主,英国采取的保护本国工商业者的利益,参与贸易竞争的政策是A.圈地运动或羊吃人运动B.重商主义政策C.对外大肆进行殖民扩张D.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答案】B【解析】【详解】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政府的政策,为了争做世界霸主,英国政府采取“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者的利益,参与世界殖民霸权,故B项正确;圈地运动或羊吃人运动是工业革命之前获取劳动力和市场的手段,A错误;对外大肆进行殖民扩张不是新航路开辟之后的政策,C错误;进行罪恶的奴隶贸易不符合材料中“保护本国工商业者的利益”信息,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依据材料的信息和时间,本题材料中“英国采取的保护本国工商业者的利益”是解题的关键,还要注意工业革命以及黑奴贸易的时间。13.马克思曾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前的资本“原始积累”,最强有力的手段是A.海外掠夺和奴隶贸易B.正当贸易所获取的利润C.积极鼓励农业发展D.西欧国家间的早期商业战争【答案】A-9-【解析】【详解】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它在国内主要表现为将农民和土地分开,英国圈地运动是代表;在国外主要表现在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抢劫金银财物、贩卖奴隶等手段来聚敛财富,16世纪的奴隶贸易是代表,故选A。BD不属于资本原始积累的最强有力的手段,排除;重农与资本原始积累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14.1664年,英国每季度进口的棉布总量达到100万件,占进口总额的73%,20年后这一比例达到83%。为此,英国议会不得不在1700~1721年间多次颁布禁止进口和销售印度棉布的法令,甚至通过法律要求丧葬时使用羊毛裹尸布。这一举措A.阻碍了英国的出口贸易B.加剧了海外的殖民掠夺C.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中心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17世纪后期英国大量的进口棉布,对英国本土的纺织业形成冲击,因此英国政府采取强制性举措禁止进口印度棉布,这一举措客观上促进了英国本土棉纺织业的发展,而到了18世纪晚期,英国纺织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故D正确;材料中英国的政策是禁止进口和销售印度的棉布,与出口贸易无关,排除A;这一举措只是禁止外国棉织品在英国销售,与海外殖民掠夺无关,故排除B;英国成为世界工业中心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结果,故C错误。15.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