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11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自主学习夯基固本]-2-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历史条件□1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2.主要经过(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确定了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通过了《□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重要文件。(2)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4施政纲领;会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3.历史意义(1)结束了□5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6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7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2)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8人民民主政权,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条件: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和□1组织基础。(2)召开:□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通过了《□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3)意义:标志着□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5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6长期共存,□7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历史背景中国是一个□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3-2.逐步确立(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3民族区域自治。(2)1954年通过的《□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3.实施结果□5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6西藏自治区相继成立。4.重大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7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8经济发展和□9社会进步。[巧点妙拨云开日出][特别提醒]《共同纲领》规定了国家性质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规定了国家各个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误区警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误区警示]中国的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不是多党制。因为在中国,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与之密切合作,属于参政党;在西方,各党派通过竞选轮流执政。[误区警示]民族区域自治中的“自治”不是少数民族的自治,而是少数民族地区所有人民的自治,是“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知识点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充分体现出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执政党与参政党相互监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民族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石。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成为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而是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4.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原则。知识点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建立[材料探究]材料一材料二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材料三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材料一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其地位如何?(2)材料二中宪法条文规定我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毛泽东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目的是什么?人民政协的职能发生了什么变化?提示:(1)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5-(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核心:民主集中制。(3)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目的:调动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性,参政议政,建设社会主义。变化:由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变为统一战线组织,主要职责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要点归纳]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的比较1.区别项目人民政协人民代表大会性质不同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民主(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是我国的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共同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职能不同人民政协的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最高立法、任免、决定和最高监督权及应由它行使的其他职权监督权不同政协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的性质,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是一种民主监督人大监督是运用国家权力实行的监督,具有法律约束力产生方式不同政协委员通过民主协商推荐产生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2.联系(1)两者都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本质,都能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两者都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跟踪训练]1.美国著名未来学者约翰·奈斯比特曾说过: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答案B-6-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国避免了政党斗争现象,并发展成为稳定的民主国家,而这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密切相关,这种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故选B项。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材料探究]材料一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定,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材料三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把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胡锦涛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从材料一分析,我国考虑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原因有哪些?(2)材料二中体现的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实行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提示:(1)原因:由我国各民族发展的历史和国情所决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2)原则:平等、团结、互助。目的:实现共同繁荣。(3)作用: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点归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1.特点(1)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3)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7-2.优越性(1)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2)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3)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4)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跟踪训练]2.《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答案B解析从材料提供的信息来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地理分布的国情,符合人口分布的国情,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机构,所以B项符合题意。1.昨日的报刊就是今日的历史资料。下图有助于我们了解()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解放战争的进展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答案B解析从题干材料的内容“毛泽东当选全国委员会主席”和“普遍宣传《共同纲领》”,-8-可以判断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故选B项。2.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D.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答案B解析解题关键是“1954年”。A项是在1949年;B项是在1954年;C项是在1956年;D项是在1956年。故选B项。3.习近平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下列中国的各项民主制度中最能反映讲话主旨的是()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解析由材料“人民当家做主”“人民的主体地位”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能反映讲话主旨,故选B项。4.下面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据此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权的特点不包括()A.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B.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C.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答案D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不是实行多党联合执政,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通过政治协商会议参政议政,民主党派不是执政党,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9-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