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时跟踪检测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8·江苏扬州邗江中学高一测试)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解析:材料中“受禾”“求年”“有足雨”这三个词都是有关农业的,农业的发展对于当时中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的收成决定了整个国家的经济情况,故选A项;“求年”只是一个祭祀活动,并不能决定农业收成,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D项材料没有体现。答案:A2.(2018·安徽屯溪一中高一期中)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先秦时期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能够说明当时()A.魏国生铁铸造工艺技术高超B.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发展C.铁制农具已成为随葬必备品D.曹魏政权极为重视农耕经济解析:魏墓出土的一整套铁农具并不能说明魏国生铁技术高超,故A项错误;从题干河南辉县魏墓出土的农具成套来看,成套的农具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C项中随葬必备品说法绝对,错误;材料中是先秦时期,曹魏政权是三国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B3.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A.夏商时期B.战国、秦汉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解析:铁制工具开始出现和普遍使用是在战国、秦汉时期,铁器的普遍使用推动了水利工程的兴建,B项正确。答案:B24.《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解析:水车需要人力带动,排除A项;水车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提高了农田的抗旱能力,B项正确;C、D两项说法错误,排除。答案:B5.下图是中国古代农耕壁画。此图主要反映了()A.曲辕犁在北方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C.农业产量大大提高D.集体耕作方式的优化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小农经济的特点。材料没有反映出是南方还是北方,且曲辕犁是江东水田的生产工具,A项错误;图片反映了在土地上投入了更多的生产劳动,这是精耕细作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粮食产量的多少,C项错误;铁犁牛耕产生后的生产方式是个体农耕,不是集体耕作,D项错误。答案:B6.(2018·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一期中)《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B.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C.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D.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土地租佃关系也逐步形成,因而推动租佃关系确立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将土地分租,实行分户经营是为了让农民精心生产,勤奋劳动,并不能直接体现政府的重农政策,故B项错误;材料将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是将集体生产变为农民小家庭个体生产,因而改变了生产组织方式,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废除土地国有制,故D项错误。答案:C7.(2018·安徽屯溪一中高一期中)王祯在《农书》中认为农业生产的关键在于时宜、3地宜,并详细地论述了开垦、土壤、耕种、施肥、水利灌溉、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业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措施。据此可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A.注重精耕细作B.结构日趋合理C.分工日益细化D.技术领先世界解析:依据材料“开垦、土壤、耕种、施肥、水利灌溉、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农业精耕细作的表现,故A项正确;农业结构、分工细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两项排除;材料没有进行中西对比,无法得出技术领先世界的结论,故D项排除。答案:A8.(2018·河北保定高三一模)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解析:从材料中的“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可知,中国古代的历法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需要,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8分)9.(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兰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后汉书》材料二: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4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魏晋南北朝翻车《齐民要术》隋唐筒车、曲辕犁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十二气历》明清《农政全书》(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8分)(2)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10分)答案:(1)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2)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