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达标检测(四)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一、选择题如图为世界某板块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读图完成1~2题。1.甲处的板块运动方向是()A.向西南移动B.向东北移动C.垂直隆升D.垂直下降2.该板块边界()A.甲处形成裂谷B.乙处形成海岭C.丙处岩石年龄较丁处老D.丁处地壳厚度较甲处大解析:1.B2.C第1题,由该板块的形状与位置可知,该板块为印度洋板块。该板块的西南部为生长边界,板块北部和东部为消亡边界,由此推断,该板块的运动方向为由西南向东北。第2题,甲处位于消亡边界,裂谷多形成于陆地板块的生长边界,A错误;乙处位于消亡边界,海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多形成海岭,B错误;丁处是生长边界,岩石是新涌出来的岩浆冷凝形成的,形成年代最晚,C正确;甲处位于陆地,丁处位于海洋,甲处地壳厚度较丁处大,D错误。读下面景观图片,回答3~4题。3.甲图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C.强烈的侵蚀作用D.剧烈的火山活动4.乙图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2-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解析:3.B4.A第3题,甲图为著名的华山景观,是地壳沿断裂面上升形成的。第4题,由图可知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经侵蚀而出露地表。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5~6题。5.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D.自A向B由老到新6.图中长腰山是()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解析:5.D6.B第5题,图中出露地表的各岩层中,A处岩层最老,故自A向B岩层越来越新。第6题,由长腰山所处的地层剖面可以看出其岩层是向下凹陷的,应为向斜构造,此处地形是向斜成山,故B项正确。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7~8题。7.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8.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3-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解析:7.B8.A第7题,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干旱区,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B对。该地区降水少,流水、冰川作用不是主要因素,A、C、D错。第8题,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先有沉积岩层形成,后有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形成花岗岩。后地壳抬升,松软岩层被外力侵蚀,形成蜂巢式地貌,A对。海南博鳌玉带滩是一条自然形成的狭长形沙滩半岛,如图。玉带滩以“分隔海、河最狭窄的沙滩半岛”而被列入为“吉尼斯之最”。据此完成9~11题。9.玉带滩是由()A.地壳下陷导致与陆地分离而形成的B.热带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的C.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D.海浪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的10.玉带滩的形成使得其西侧水域趋向()A.变宽B.变浅C.变深D.稳定11.近年来万泉河等河流上游修建了许多水库,这最有可能造成玉带滩()A.远离大陆B.连接北岸C.向东推进D.向西后退解析:9.C10.B11.D第9题,沙滩地貌是外力沉积而成的。图中玉带滩呈狭长形状,沿海一侧较平直,应是河流带来泥沙受海浪的顶托在此堆积而成的。第10题,玉带滩为流水沉积地貌,它的形成会使其西侧水域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而变浅。第11题,上游水库的修建会使下游水量减少,泥沙沉积量减少,西部河流的沉积作用减弱,东部海浪的侵蚀作用增强,使玉带滩向西后退。二、综合题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4-(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2)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____。(3)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__________风。(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是风蚀蘑菇,它是风力侵蚀作用的产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第(2)题,据图可知,D岩层覆盖于E岩层之上,年龄较新,又因C侵入E、D岩层,说明C岩层年龄更新,因此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列的顺序是E、D、C。第(3)题,由于流动沙丘的缓坡为风的来向,参照指向标方位系统可知该地盛行东北风。第(4)题,断层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花岗岩侵入属于岩浆活动范围,因此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答案:(1)西北内陆风力作用强烈(2)E、D、C(3)东北(4)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13.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差别很大,A处呈________,B处呈________。(2)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测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试分析该地区聚落沿河、沿海岸分布的原因。解析:第(1)题,A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流的下蚀作用强,河谷呈“V”型;B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河谷呈槽型。第(2)题,C处位于河流出山口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几十年来,该地区耕地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5-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重,导致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第(4)题,影响该地区聚落分布的原因主要与地形、土壤、水源和水运有关。答案:(1)“V”型槽型(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速度放慢,泥沙堆积形成(3)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与1949年相比,该地2012年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的泥沙增多,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缓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的沉积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