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冲刺训练1(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面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品种传入中国时期玉蜀黍(玉米)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落花生(花生)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烟草(烟)17世纪初(明末)传入中国番薯(红薯)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A.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B.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C.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D.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大致是在晚清时期,故排除A项;明清厉行海禁,限制中外交往,所以外来植物传入中国不是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故排除B项;世界市场的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故排除D项。玉米、花生、烟草和红薯这些植物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向外传播,所以这些植物传入中国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故选C。2.“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B.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2-C.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D.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经过工业革命,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排除A;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是要适应对外殖民扩张的需要,排除B;到19世纪中后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最终取得世界殖民霸权,排除C;由材料“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反映欧洲商业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选D。3.(时空观念——开辟新航路)“葡萄牙航海家接受了国王约翰二世的命令,率领两条各载100吨的双桅大帆船,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驶去。半年后,他们在非洲最南端的崖石上刻下了国王的名字,以及葡萄牙盾形纹徽、十字架等等,以纪念这一发现。”材料的“这一发现”指A.发现“好望角”B.绕过非洲到达印度C.发现美洲大陆D.完成了环球航行【答案】A【解析】据材料“他们在非洲最南端的崖石上刻下了国王的名字”可知该航海者到达了非洲南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迪亚士到达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A正确;B是达伽马,晚于迪亚士;C是哥伦布没有经过非洲南端;D是麦哲伦及其船队。4.据《葡萄牙帝国在亚洲:1500~1700》记载,威尼斯人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口输出的胡椒等香料年平均贸易量1496年为1200吨,1506年则锐减65%以上。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欧洲货币贬值导致了严重的商业危机B.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C.葡萄牙人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商路-3-D.中国茶叶代替了胡椒等香料的地位【答案】B【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1500—1700”,由此推断变化的原因与新航路的开辟有关系。结合已学知识可知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传统的商路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逐渐由地中海沿岸发展到大西洋沿岸,因而意大利的一些城市逐渐衰落,B正确。新航路开辟引起的是货币膨胀,A错误;C和D显然与材料商路转移没有直接关系。5.英国艺术家威廉·希斯常以漫画表达对大量机器进入人们生活的反思。下图《怪物汤》描绘了一位贵妇看到放大的泰晤士河水滴后的惊恐。这幅漫画反映了A.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共识B.技术革新带来社会问题C.工业革命造成大众恐慌D.经济发展加剧贫富分化【答案】B【解析】【详解】“机器进入人们生活”“泰晤士河水滴后的惊恐”说明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从而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B正确;材料只是说明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并没有提出保护环境的措施,A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环境导致民众恐慌,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贫富分化的信息,D错误。6.18世纪英国的商业,一些历史学家使用了诸如“商业革命”“一场真正的商业爆炸”等字眼。国内商业以较大的幅度增长,而海外商业活动增幅更大,国际贸易在英国当时的商业发展领域里遥遥领先。导致英国商业爆炸的主要因素是-4-A.工业革命完成的推动B.殖民扩张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D.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经过16世纪打败西班牙,17世纪打败荷兰以及18世纪打败法国,英国在18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上最大殖民国家,海外殖民扩张成为国内商业爆炸的主要原因,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完成是19世纪40年代,故A项错误。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是17世纪,故C项错误。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7.“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张,与较不发达的经济体建立联系……可以毫无顾虑地对那些拒绝按它的意愿进行贸易的国家使用武力。”当时英国能够这样做的主要条件是A.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B.工业革命的完成C.“日不落帝国”的形成D.电气时代的到来【答案】B【解析】【详解】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对外倾销自己的工业产品,并用武力打开了不愿意贸易的国家,比如对中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故B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是1688年,不符合时间,故A项错误;“日不落帝国”的形成是18世纪中期,故C项错误;电气时代的到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D项错误。8.1901年,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在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后,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后来又不断兼并其它中小公司,最终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65%。此后并购浪潮席卷了美国,每年大约有3000家中小公司消失,大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该现象A.推动工厂制度的基本形成B.悖离了自由资本主义思潮-5-C.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D.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现象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垄断组织的出现,垄断组织通过优胜劣汰实现了优化组合,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有利的条件,故C项正确;工厂制度的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故A项错误;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故B项错误;垄断组织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D项错误。9.阅读1887—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其中,人均收入的增加曾出现过两次。这两次都得益于年份1887年1914年1936年1949年人口数(千人)377636455243510789541670人均收入(元)35.941.2250.5134.98A.西方侵略加剧B.政府政策调整C.官僚资本膨胀D.中华民国成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人均收入增加的两次分别是1914年、1936年。1914年的增加得益于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鼓励实业发展的法令。1936年的增加得益于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因此两次都得益于政府政策的调整,故B项正确。1914年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A项错误。官僚资本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与材料时间不符,且官僚资本一直扮演反动的角色,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国民收入的增加无-6-法起到积极作用,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表述过于笼统,且其作用只体现于1914年,故排除D项。10.观察下图,这些企业A.从生产技术角度看,都使用机器生产B.从产业结构角度看,都属于轻工企业C.从产品销售角度看,都重视对外贸易D.从企业创建角度看,都为洋务派创办【答案】A【解析】材料中所示的几个企业都属于近代企业,都采用机器生产,故A项正确。矿务局、江南制造总局等属于重工业,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企业产品的销售,无法得出都重视对外贸易。其中汉阳铁厂属于洋务企业,不重视对外贸易,故排除C项。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属于民族企业,故排除D项。11.钱乘旦评价某一件事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这一事件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实现了自强求富目的C.促进了民族工业初步发展D.以建立民主制为目标-7-【答案】A【解析】材料“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表明该事件学习西方的现代化,用以维护中国传统,由此可知所述为洋务运动,A符合题意;B“实现了”说法不正确,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已经失败,C不正确;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是制度,D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12.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市场扩大刺激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地位由入超变为出超D.开埠通商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之后,题干现象没有体现资本输出,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大量入超,故C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受国际市场的需要,江浙地区“乡农卖丝争赴市”“家家置纺车”故B项正确;“置纺车”说明仍是手工生产,不是机器生产,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13.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对这一谕令理解不准确的是A.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其目的是扩大税源,缓解财政危机-8-C.表明清政府坚持重农抑商政策D.为缓解统治危机,被迫作出政策调整【答案】C【解析】【详解】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故A项正确;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故B项和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中“酌度办法具奏”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显然重视商业发展,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14.如图是1913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的“新爱国”香烟的烟盒封面,烟盒下面文字为:“中国人,中国金钱,中国实业,中国利权,爱国诸君请吸香醇精美之爱国香烟”。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A.南洋公司注重营销策略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侵略C.外国烟草在华销售锐减D.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利用“收回利权”“爱国”来做广告,以此推销烟草,体现出企业家注重营销策略,故A项正确;一战发生于1914年,材料也没有体现出欧洲列强对于中国经济侵略的放松,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外国烟草在中国的销售额减少,故C项错误;此时中国社会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故D项错误。15.19世纪70年代,中国蚕丝业面临一个严峻问题:生丝质量低劣引发外国丝商的强烈不满。-9-外国丝商发出警告:“除非在这两方面(包装和质量)采取改进措施,否则他们的生丝就必须从我们的消费中排除出去。”而民国初期,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的危机有了一定程度缓解。这一变化出现的客观原因是A.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D.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兴办实业【答案】B【解析】从材料“民国初期,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的危机有了一定程度缓解”可以看出,民国初年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故B项正确;A项是19世纪末,排除;C项是19世纪60年代,排除;政府的支持是国内因素,不是客观原因,故D项排除。点睛:关键时间点“民国初年”。16.下图为《1887—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