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双测过关(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A级——学业水平达标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通过如图可以判断北京人()A.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结成群体,共同劳动C.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D.会建房屋和纺织缫丝解析:选B根据所学,北京人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与图片信息相符,故选B项。2.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作出重大贡献。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A.黄河中游B.长江下游C.珠江三角洲D.辽河流域解析:选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而河姆渡文化位于长江下游,我国由此成为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故选B项。3.传说中蕴含真实的历史信息。传说中“黄帝发明了陶器,炎帝发明了酿酒”。考古学家在距今约4000多年的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一个陶杯(见右图),这一考古发现可以印证传说中的历史信息是()A.炎黄二帝热衷发明B.中华文明起源于山东C.该陶器是黄帝作品D.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酿酒技术解析:选D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在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的陶杯属于酒器,这印证传说时代的先民已掌握制陶和酿酒技术,D项符合题意。4.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A.推理B.考古-2-C.想象D.传说解析:选D在古史传说中,炎帝、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炎帝“尝遍百草”,黄帝“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故选D项。5.“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有乱政,而作禹刑”;“鲧作城郭”。上述信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禅让制形成B.王的出现C.早期国家诞生D.世袭制的确立解析:选C“禹刑”“城郭”所指的法律和城墙等被看作国家机器,按地域而不是血缘关系划分版图是国家区别于氏族的地方,因此上述信息主要反映了早期国家的诞生。6.殷墟考古发掘中,曾经在一个坑内集中出土一千多把石刀,另有坑内出土440把石镰和78件蚌器,由此可推测商朝()A.尚未进入青铜时代B.家庭手工业很发达C.农业采取集体劳作D.开始出现贫富分化解析:选C农具的集中保管反映了当时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故C项正确;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和贫富分化,故A、D两项均不正确;家庭手工业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B项错误。7.“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C.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D.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夏桀、商纣王、周幽王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都因为自己的暴政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故选B项。8.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燕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燕国国君C.卿大夫D.士解析:选B周王是天下大宗,但题干有限定条件“燕国的宗法体系”,故A项错误;宗法制有一定的范围要求,在天下范围内,燕王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大宗,故B项正确;卿大夫、士在燕国的宗法体系中,属于小宗,故C、D两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4分)9.尽管“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经证明了夏朝的存在,但国外和国内仍有相当的历史学者怀疑夏朝的存在,因为至今尚未发现像商周那样用甲骨文、金文来记录的当时的史实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3-——摘自《竹书纪年》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摘自《尚书·君奭》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摘自《山海经·海经·海内南经》材料二二里头遗址(1)你认为夏朝是否存在?请说明你的理由。(7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考古史料和历史文献在上古历史研究中的认识。(7分)解析:第(1)问,先表明观点,认为存在,就从文献资料和考古成果两方面说明存在的理由;认为不存在,就从史料角度说明不存在的理由。第(2)问,先说明考古史料和历史文献各自的优劣点,然后指出二者结合才能全面了解历史。答案:(1)存在。夏的核心区域就在今豫西和晋东南部。首先,在文献资料方面,《竹书纪年》《尚书》和《山海经》里均有记载。与此同时,在考古成果方面,河南二里头遗址也很有可能被证明是夏文化遗存。根本不存在。至今尚未发现像商周那样用甲骨文、金文来记录的当时的史实史料。(2)考古史料作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活动和思想,对于了解上古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通常是散乱和零碎的。历史文献大都是后人的追述和概括,都带有感情色彩,史料价值不免要打折扣。考古史料和历史文献相结合,才是深入和全面了解上古历史的基本途径。B级——选考能力提升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考古学家在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大量农具和贮藏食物的窖穴。窖穴中有碳化了的粟,粟为耐旱作物,适合在黄土地带生长。据此可以判断()①当时我国已经出现原始农业②先民能够因地制宜地种植作物③半坡居民修建大量水利工程④南方湿润气候有利于农业生产A.①②B.②③-4-C.③④D.①④解析:选A依据题干关键词“窖穴中有碳化了的粟”可知已经出现原始农业,西安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黄河流域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半坡人最早种植粟,结合题干中“粟为耐旱作物,适合在黄土地带生长”得出因地制宜种植农作物。③不符合史实;半坡遗址位于我国北方,④错误。2.后人根据神话传说绘制了大禹治水像(右图),通过图片能得到印证的历史信息是()A.大禹治水,多次过家门而不入B.大禹用疏导法将洪水引入大海C.大禹建立夏朝,早期国家产生D.耒耜是当时重要的生产工具解析:选D图片描述的是大禹手拿耒耜,不能直接反映A、B、C三项。通过图片只能印证耒耜是当时重要的生产工具,故选D项。3.在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后,各封国视周王为“天下共主”并根据规定定期朝觐周王和缴纳贡赋。这表明()A.西周时期已经是官僚政治B.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C.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形成D.商周遗留原始部族政治色彩解析:选B据材料“周初封邦建国”可知推行分封制,是贵族政治而不是官僚政治,故A项错误;从材料“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到“各封国视周王为‘天下共主’”可知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制从秦朝建立,从材料“周初封邦建国”得出不是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4.“天命”是商周时期的重要观念,商人认为“天命”不可转移,而周人则以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故统治者为了获得“天命”,必须“敬天保民”。这表明周代()A.王权与神权相分离B.德治思想逐步形成C.天子权力有所下降D.对天的认识理性化解析:选B由“天命”可知商周时期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故A项错误;由材料“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敬天保民”可知周代具有爱惜百姓的德治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爱惜民力的德治思想而非天子权力及对天的理性认识,故C、D两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4分)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5-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摘自《诗经·周颂·我将》(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7分)(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诗经·周颂·我将》所蕴含的主要意义,概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积极作用是稳定统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得出以乐歌形式歌颂了周文王的功德;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二,得出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答案:(1)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作用:稳定统治秩序;维护政治联系。(2)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