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防灾与减灾(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当地时间2016年4月7日,印尼锡纳朋火山再喷发,黑烟滚滚堪比末日。火山周围的居民被迫撤离。下面是卫星在火山喷发后不久拍摄到的图像。读图回答1~2题。1.要获取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图,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ISC.GPSD.数字地球2.如果利用卫星对火山灰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多幅火山灰图片,可以获得()①火山灰喷出的起始位置②火山灰漂浮速度③火山灰影响的范围④火山灰漂浮的方向⑤此时段当地的风向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第1题,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图是应用遥感(RS)技术获得的。第2题,从火山喷发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出火山灰的状况,获得火山灰喷出的起始位置、移动方向、速度、影响范围、此时段当地风向等。答案:1.A2.D遥感技术和GIS的应用在抗灾减灾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据此完成3~4题。3.两颗卫星同时运行,每隔9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A.受地面条件限制少B.测量范围大C.手段多,获得信息量大D.获得资料速度快,周期短4.遥感技术和GIS二者优势的结合,可以实现()①灾前圈定危险区,指导防灾-2-②灾中做出损失评价,指导救灾③灾后能对灾害损失做出快速评价④二者结合可实现动态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达到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等功效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每隔9天覆盖地球一遍,说明遥感技术具有获取资料速度快的优势。遥感可以快速获取资料,GIS对资料进行处理整合,从而作出灾情评价,指导抗灾活动。答案:3.D4.C台风(或飓风)是海面上生成的强烈气旋。台风(或飓风)一旦登陆,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如果在一个海区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台风(或飓风),造成的损失会更大。读图,完成5~6题。5.对台风(或飓风)进行监测预报的主要手段是()A.GPSB.GISC.RSD.雷达6.减轻台风(或飓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①加强监测预报②限制工业生产规模③保护和恢复原有湿地④加固海岸堤防⑤修建水库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解析:通过RS可以对台风(或飓风)进行实时监测。加强对台风(或飓风)的监测预报以及加固海岸堤防是防御台风(或飓风)的重要措施。同时湿地能储蓄飓风带来的降水,并在风雨后将其慢慢释放,从而减少洪水的发生。答案:5.C6.C日本当地时间2017年7月20日9时11分,日本福岛县及官城县发生里氏5.6级地震,震源深度40公里,未引发海啸。据此回答7~8题。7.遇到突然到来的地震,而我们正在楼上教室里上课,正确的逃生方式是()A.立即从窗户往外跳楼B.遵守纪律,坚持上课C.快速进入电梯下楼D.双手抱头,就近在桌旁躲避-3-8.地震发生时,在家中的当地居民不正确的避震方法是()A.若在平房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家具旁B.正在用火时,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用电开关C.在楼房可选择厨房、浴室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D.迅速钻到床柜里解析:第7题,当遇到地震的时候,一般强度的地震不会对建筑物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只有遇到强烈的地震,才会使得建筑发生坍塌损毁。所以当地震来临时,一定要就近在桌旁进行躲避,注意保护头部并防止被坠物砸伤。第8题,人一旦钻进床柜后,便立刻失去了机动性,视野被挡、四肢被束缚,很容易遭受连带性伤害,不仅会错过逃生的机会,也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答案:7.D8.D读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9~10题。9.在a、b、c、d四处,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A.aB.bC.cD.d10.若在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方有一游客,则发生灾害时该游客逃生的方向是()A.向北方向B.向南方向C.向东北方向D.向东南方向解析:第9题,由图中的等高线可以判断,a处为山谷,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第10题,发生泥石流灾害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答案:9.A10.C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中应急行动见下图。据此完成11~12题。-4-1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水灾B.泥石流C.旱灾D.寒潮12.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②自然灾害的种类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④救灾人员的数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11题,储备基地的救生物品应主要服务于附近地区的应急救灾,所以储备的物资与附近地区的灾害类型密切相关。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在发生水灾时要用上的物品,所以可判断该基地附近主要灾害是水灾,故选A。第12题,从图中可看出,应急时间是指从储备基地到灾区的反应时间。它的长短与两地的距离有关,同时还与交通线的通行能力相关。与自然灾害的种类和救灾人员的数量无关,故选C。答案:11.A12.C13.下列工程属于防灾减灾设施的是()①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长江、黄河上游防护林工程③“西气东输”管道④沿海海防林工程⑤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⑥D.①②④⑥解析:选D。组合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西气东输”工程属于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属于新能源的开发,针对我国的能源分布不均和能源不足问题,故不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防洪;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沿海防护林—减弱风力,保护沿海生态;长江、黄河、珠江大堤-防洪。选择D项。2016年6月8日开始,江西全省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出现特大暴雨,部分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6月11日,江西省遂川县衙前镇农民开展生产自救——清理水稻秧苗和恢复农田(下图),最大限度地减少洪灾损失。根据材料完成14~15题。-5-14.我国南方为洪灾多发区,平时应做好防洪准备,主要包括的三个方面是()①关注汛期天气预报②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③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④准备逃生物资⑤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③④⑤15.同学们进行互救演习时,把落水人救上岸的常见方式有()①抛救生圈、救生衣②划船去救人③游泳去救人④做人工呼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14题,防洪准备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关注汛期天气预报;二是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三是准备逃生物资。第15题,做人工呼吸是落水者被救上岸后的救治手段。答案:14.C15.A2015年1月5日中国气象网讯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民政部、国家减灾办近日公布了2014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2014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24353.7万人次受灾,1583人死亡,235人失踪,601.7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5万间房屋倒塌,528.1万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4890.7千公顷,其中绝收3090.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373.8亿元。由此可见,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的生活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6~17题。16.下列事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①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②兴建黄河中游防护林工程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沿海防护林工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7.下列有关在防灾减灾中的个人行为,不妥当的是()A.优先拯救生命是灾难救助的一项基本原则-6-B.当灾难突然降临时,最要紧的是保持积极的心态C.防灾减灾是社会行为,个人无能为力D.在不同的灾难和瞬息万变的灾情面前,需要冷静地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解析:第16题,兴建水利枢纽、加固堤防可以防治洪涝灾害,防护林工程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沿海防护林工程可以防海浪侵袭,这些都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第17题,防灾减灾,既需要社会参与,也需要公众个人参与。答案:16.D17.C18.日本东京地区的居民多数备有避难袋和急救卡,主要是为了防备哪种自然灾害()A.洪涝B.地震C.龙卷风D.寒潮解析:选B。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质灾害多发,故日本人多数备有避难袋和急救卡。2014年12月12日,长1432千米,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下图为海河流域局部图。读图完成19~20题。19.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缓解河口咸水入侵发生的问题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20.要防御海河流域洪涝灾害,需采取的措施有()①修建水库②加固沿海大堤③人工降水④修建入海新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第19题,长江是南水北调的主要水源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7-质的关注;南水北调使长江入海水量有所减少,搬运能力减弱,入海泥沙减少;河口处可能出现海水倒灌、咸水入侵现象;海洋潮汐是日、月对地球引力的结果,和南水北调无关。第20题,海河流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修建水库,可调节海河水量的季节变化,有利于防治洪涝灾害,①对;加固沿海大堤,主要解决海水入侵问题,②不对;人工降水导致水量增加,更易加剧涝灾,③不对;修建入海新河,有利于汛期海河水的下泄,有利于防御洪涝灾害,④对,故选B。答案:19.A20.B二、综合题(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堰塞湖是指地震后引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河水冲击泥土、山石而造成堆积,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形成的湖泊。地震灾区堰塞湖应急处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排除堰塞坝以内拦蓄的大量洪水,保证堰塞湖的稳定和安全,以免堰塞湖蓄水可能引发堆积体上游淹没或溃决,产生二次灾害。(1)在抗震救灾中将遥感技术(RS)广泛运用到对地震、滑坡、堰塞湖的动态监测上,请说明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2分)(2)试分析堰塞湖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2分)(3)针对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付?(6分)解析:第(1)题,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使监测的范围扩大、速度加快、效率提高,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第(2)题,堰塞湖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和湖坝崩溃造成的洪水灾害。第(3)题,对堰塞湖的应对,一方面要加强监测,另一方面要想办法疏导湖水,再者对下游居民要及时疏散。答案:(1)遥感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速度快,可以为地震、滑坡、堰塞湖的科学处置与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容易诱发新的滑坡、泥石流;湖坝崩溃容易造成洪水危害。(3)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通河道(在堰塞湖堤坝上开挖泄洪槽);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8-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某年滑坡灾害频次分布图(单位:次)。(1)分析该省区滑坡灾害频率多发区的自然原因。(4分)(2)为应对滑坡地质灾害,说明当地可以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3分)(3)简述在野外考察时应如何避免泥石流造成的人身伤害。(3分)答案:(1)多发区位于云南西部的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且位于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岩石破碎;再加上降水集中,多暴雨,所以易发滑坡地质灾害。(2)危险地带居民点搬迁;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加强监测和预警。(3)关注当地的气象及灾害预报;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逃离;不要在河滩和山谷中露营(大雨时不宜在沟谷停留;不宜在有大量固体堆积物的陡坡下避风、避雨)。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遭遇暴雨时,立交桥下、低洼地区往往积水成灾,出现交通中断,甚至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现象,影响城市正常运转。下图是某城区降雨量、径流量与不透水面积比例图(图中百分比代表不透水面积比例)。读图描述该城区降雨量、不透水面积比例与径流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