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提升训练(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单元提升训练(九)(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解析:选A。解答本题一是注意时间,二是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新政协核心议题就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事宜,故选A项。材料中未提及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排除B项;C、D两项的时间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均排除。2.“翻身农民的子弟开始大量进入学校,接受文化知识教育。1952年与1949年相比,农村在校小学生数增加111.8%,中学生增加186.2%。”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抗美援朝的胜利B.土地改革的完成C.“一五”计划的实施D.中共八大的召开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时间是1953年,且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战争,与教育无关,A项排除;1952年底,除了西藏外,新解放区农村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他们的社会地位提高,有了接受教育的条件,B项符合题意;“一五”计划开始实施的时间是1953年,且“一五”计划是国家为了摆脱工业落后的面貌,实行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与教育没有直接关系,C项排除;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是1956年,主要内容是在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明确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D项排除。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的物价暴涨局面。与“银元之战”相比,“米棉之战”的显著特点是()A.通过强制手段调控价格B.依据市场规律增加供应C.放任自流听凭市场调节D.发行票证实行定额供应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A项是两者的共同点;C项“放任自流”错误;D项“票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排除A、C、D三项。本题选B项。4.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2-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抗美援朝时期D.“大跃进”时期解析:选C。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多消灭一个敌人”“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时期,工人成为工厂的主人,为了战场上的需要加紧生产,生产积极性很高,故选C项。5.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伊拉克发言人法迪尔·贾马利宣称共产主义是扰乱世界和平的国际势力,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提出要像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一样反对苏联殖民主义。对此,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A.奋力推动印度支那问题解决B.提出“三个世界”的理论C.首次倡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解析:选D。万隆会议上针对一些国家对共产主义的误解,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故D项正确。印度支那问题是日内瓦会议的议题,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项错误;“三个世界”的理论是毛泽东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美苏是第一世界,西欧、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是第二世界,其他国家是第三世界,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6.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解析:选A。解答本题注意两点:一是时间1953年6月,二是妇女拥有选举权。人民民主原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材料中妇女拥有选举权说明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是在1954年,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政治协商制度,故C项排除。D项出现在改革开放后,排除。7.下图为我国1952年年底至1956年年底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3-这种经济成分变化最主要的意义是()A.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D.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解析:选A。据材料可知,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逐步占主导地位,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故A项正确;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才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排除B项;“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故排除C项;D项不是最主要的意义,故排除。8.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表明()A.经济增长方式变革B.国民经济均衡发展C.国家优先发展工业D.工农比例脱离国情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工业产量的增长率几乎是农业产量增长率的5倍,说明国家当时是优先发展工业的,故选C项。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充分体现,均排除。9.“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A.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选B。根据题目中关键信息“高炉”“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可以看出是“大跃进”运动中的大炼钢铁,大炼钢铁(过度注重重工业)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故选B项。“大跃进”是“左”倾错误指导下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的运动,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强调公有化的程度,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大跃进”是一次严重挫折,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D项错误。10.据中国新闻网报道,长沙市市民李先生在家中整理物品时,发现一张其母亲跳“忠”-4-字舞的照片。据其母亲介绍,当时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忠诚,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排练了这个“忠”字舞。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照片拍摄的时间应是()A.新中国成立初期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解析:选D。跳“忠”字舞,体现了个人崇拜的盛行,这发生于“文化大革命”时期。11.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正确的是()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力量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解析:选A。折线图反映出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的票数越来越多,说明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故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的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在这些亚非拉国家的支持下,中国重返联合国,这说明亚非拉国家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而不能说是“主导力量”,C项排除。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以及取得的一系列外交突破说明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与题干无关,故排除D项。12.20世纪60年代,美国遏制中国,中苏关系恶化。提高国防能力,保证国家安全成为当务之急。在这个阶段,我国成功地研制出()A.原子弹和导弹B.喷气式战斗机C.人造地球卫星D.神舟载人飞船解析:选A。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为了保障国家安全,我国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导弹,故A项正确;中国1956年研制成功喷气式战斗机,故B项错误;人造地球卫星研制成功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C项错误;成功研制出神舟载人飞船是在改革开放后,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年份粮食总产棉花总产比上一年增长(%)上交农业-5-量(万吨)量(万吨)粮食棉花税(亿元)19501321369.216.755.919.1195114369103.18.74921.69195216390130.414.126.527.03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材料三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中国现代化历程》(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原因。(2)根据材料二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3)材料三的思想是如何实践的?结果如何?解析:第(1)问,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增长较快;原因从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的角度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即可。第(3)问,根据时间“1958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原因:新中国的成立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使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新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3)实践: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浪费了人力和资源,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为二战时期的美国宣传海报。-6-材料二尼克松的两段讲话:1960年11月4日,“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纽约每日新闻》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尼克松回忆录》节选(1)材料一中的美国宣传海报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2)据材料二,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美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第(1)问,从海报的时间和内容可知,反映的是二战期间的中美关系,结合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史实,总结海报反映的历史背景。第(2)问,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二中“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和“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归纳回答;第二小问原因,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内和国际形势论述。第(3)问,从材料一可知,影响因素是国家利益;从材料二可知,影响因素是意识形态、国际形势。答案:(1)背景:二战时中美两国结为盟国,相互合作,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2)变化:由敌对到关系正常化。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西欧、日本的崛起及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冲击了美国的国际地位;美苏争霸中,美国战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