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学案 岳麓版选修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课惨烈的四年战事(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右图为波黑首府萨拉热窝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普林西普桥。在桥边立着一块石碑,上写:“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自由的向往。”这块纪念碑纪念的是刺杀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的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加夫里诺·普林西普。1914年7月23日,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几天之内,俄、法、德、英等国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本节课我们学习《惨烈的四年战事》。●教法案例1.“萨拉热窝事件”一目,在教学中要抓住五点:(1)塞尔维亚的独立;(2)奥匈帝国与俄国插手巴尔干半岛;(3)巴尔干半岛地区成为大战火药桶;(4)萨拉热窝事件;(5)大战全面爆发。讲述时教师可结合《巴尔干形势图》分析巴尔干半岛的复杂局势,利用教材中插图,形象还原斐迪南大公被刺现场。同时,教师需点明斐迪南大公被刺事件只是德奥等国宣战的借口,同时应肯定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诺·普林西普行为的爱国性质。2.“从马恩河到凡尔登”一目,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重点应讲清战争进程的知识线索:(1)两个战场,三条战线;(2)欧洲战场为主战场,西线为主要战线;(3)战争重心转移:西线—东线—西线;(4)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讲述时利用教材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图》,注意详略得当,突出重难点,略讲战争过程。3.“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战争”一目是本课难点,关于美国参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以下几点:(1)美国参战的原因和借口;(2)美国参战的影响。讲述时,教师应联系美国由“中立”到参战政策变化,点明美国参战实质是夺取世界霸权。关于苏俄退出战争,教师应从苏维埃政府满足人民和平愿望角度进行分析。4.“德奥集团的战败”一目,教师在自主学习基础上,通过设疑释疑“德奥集团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来处理教材,在教法上教师可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补充史料,逐层设问解疑,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1.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史实,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2-程。2.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破坏性。(重点)2.分析德奥集团战败的原因,认识一战是没有胜利者的战争。(重难点)知识点一大战的爆发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背景①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地区成为欧洲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②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希腊、塞尔维亚等国赢得了独立。③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争夺尤为激烈。④奥匈帝国把塞尔维亚视为向巴尔干扩张的障碍。(2)经过:1914年6月28日,奥匈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者刺杀。(3)影响:萨拉热窝事件引起了一系列走向战争的连锁反应,成为一战的导火线。2.一战的爆发(1)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局部战争爆发。(2)俄、法、德、英相继宣布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知识点二战争的僵持——从马恩河到凡尔登1.主要战场:欧洲战场。2.主要战线(1)西线:英法↔德国。(2)东线:俄国↔德国和奥匈帝国。(3)南线:塞尔维亚↔奥匈帝国。3.进程时间战线战况1914年西线马恩河战役宣告速战速决梦想破灭,开始旷日持久的堑壕战东线俄、奥交战,德军增援,俄军遭到重创1915年东线德军企图打垮俄国,但未能得逞,双方处于僵持状态1916年西线德国发动的凡尔登战役持续时间最长,也最惨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英、法发动的索姆河战役首次使用坦克4.影响(1)波及区域:战火由前线向后方延伸。-3-(2)战争对象:从士兵扩大到平民。(3)交战双方精疲力竭,厌战情绪弥漫,各国出现反战浪潮。知识点三战争的转折——美国参战和苏俄退出战争1.美国参战(1)原因①19世纪末美国的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位。②美国与英、法存在着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③美国与协约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④俄国二月革命后,形势有利于同盟国。⑤德国采取的“无限制潜艇战”成为美国参战的契机。(2)参战: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3)影响①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使胜利的天平倒向了协约国集团一方。②推动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国对德宣战,壮大了协约国集团的阵营,也使一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2.苏俄退出战争(1)背景①各国人民盼望早日结束战争。②1917年11月,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2)过程①苏维埃政权颁布《和平法令》,宣布退出战争。②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在布列斯特签署了和约,正式退出战争。知识点四战争结局——德奥集团的战败1.过程(1)1918年9月,保加利亚、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相继宣布投降。(2)1918年11月,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德皇退位,新政府签署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4-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的原因1.地理位置巴尔干半岛位于欧、亚、非三洲交界处,位置十分重要。2.历史因素巴尔干半岛隶属于奥斯曼帝国,境内地区民族矛盾复杂。3.现实因素19世纪到20世纪初,民族主义兴起,半岛一些国家相继获得独立,但奥斯曼土耳其不甘心失败;奥匈、沙俄等欧洲列强乘虚而入,使形势更为复杂。4.危机不断大战爆发前,巴尔干半岛地区不断出现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和局部战争,成为争夺霸权最敏感的地区。1.巴尔干半岛曾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主要原因是()①地理位置②民族矛盾③资源丰富④大国干预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列强插手巴尔干并非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地区的资源,③不符合史实,故选C项。【答案】C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1)经济利益:德国与美国在拉美的矛盾不断加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同协约国的贸易激增,战争期间,美国还供给协约国各种物资和贷款,同协约国的利益已经紧密地连在一起。(2)政治要求:美国参战前的“中立”,是为了捞取战利品,等待参战的最佳时机。-5-(3)战争准备:大战开始时,美国尚未作好战争准备,国内人民反战情绪浓厚。(4)寻找借口: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给美国参战提供了借口。(5)国际形势:俄国二月革命对协约国不利;双方筋疲力竭,难以为继。(6)政治目的:攫取战后世界霸权。2.影响(1)影响了许多其他“中立”国家,在美国宣布参战以后,中国等国也纷纷宣战,加入协约国集团,协约国扩大到27个国家,形成对同盟国的绝对优势。(2)在军事上,美国海军的参战,是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失败的重要原因;美国派出200万士兵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军事实力。(3)在财政和军需供应方面,大量的军用物资不断运往欧洲战场。美国不仅中断了对德奥的军火供应,而且大幅度提高对协约国的贷款,从物资上为协约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2.在历史课上,关于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的讨论十分激烈。下列四位同学说法中最确切的是()A.甲:美国参战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B.乙:美国参战时协约国集团在一战中还处于被动局面C.丙:美国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原在山东的势力范围和太平洋上的岛屿D.丁: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达到战后称霸世界的目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只是美国参战的借口,不是主要原因,A项不正确;B项不是主要原因;C项是日本的目的,排除。【答案】D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威尔逊总统立刻号召他的同胞严守中立。1914年8月19日,他在向美国人民发表的讲话中声称:“……美国必须不但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做到保持中立。”材料二……到1914年底时,摩根商行已对协约国在美国购买军用物资一事作了“安排”。为了支付这些军用物资,各协约国先是给现金,然后卖掉了它们在美国所拥有的公债券和股票,最后不得不大笔大笔地借款。请回答:(1)材料一中,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外交政策是什么?联系材料二,用一句俗语或成语概括美国在大战初实行这种政策的目的?-6-(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参战的原因是什么?(3)综合以上材料,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政策实质是什么?上述材料说明美国外交政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思路分析】考查角度美国在一战期间的政策材料解读材料一:美国必须在一战中保持中立。材料二:美国在大战中大发战争横财,尤其是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密切,实际上美国成为协约国集团的债权人。解答思路第(1)问政策可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得出,其目的要注意题目要求,用俗语或成语回答。第(2)问不要泛泛而答,而是根据材料二信息,从经济角度分析。第(3)问首先应理解“实质”的内涵,即夺取世界霸权这一根本目的,遵循的原则应从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着手思考。【尝试解答】(1)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政策:保持“中立”。目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2)原因:美国的借款主要在协约国,不希望同盟国获胜,即美国与协约国的利益关系太深。(3)实质:无论初期“中立”,还是后期参战,均是为了其自身利益,即大发战争横财,掠夺战利品和战后称霸。基本原则: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7-1.“一个半疯癫的18岁肺病患者,醉心于狂热民族主义剧毒的加夫里诺·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声震全球。”这个“声震全球”是指什么事件()A.萨拉热窝事件B.巴尔干战争C.俄国十月革命D.马恩河战役【解析】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即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答案】A2.早在1905年,德国就制订了“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两个月内打败法国。但这一战略计划最终破灭,其破灭的标志是()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1914年俄军攻势【解析】宣告德国速战速决梦想破灭的是马恩河战役。【答案】A3.1917年四月美国参加对德作战的主要原因是()A.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8-B.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C.威尔逊当选美国总统D.害怕协约国战败,美国国家利益受到巨大损害【解析】一战中美国参战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同时寻求在战后瓜分世界的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以便于美国夺取世界霸权,因此D项正确。【答案】D4.下列事件按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基尔港水兵起义②《和平法令》的颁布③俄国二月革命④索姆河战役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①④③②【解析】①是1918年11月;②是1918年3月;③是1917年2月;④是1916年7月。【答案】C5.阅读下面材料:材料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右面照片中前排右二)在贡比涅森林的火车车厢(原是普法战争结束时签订和约的车厢,法国人特意把它运来,用以同德国签订停战协定),也就是他的流动指挥部里,接见了打着白旗前来谈判的德国代表团。他有意问道:“先生们,你们要什么?”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