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单元质量检测(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新人教版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单元质量检测(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A.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B.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C.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解析:选C解题过程中应该抓住“1958年”和“原子弹”这两个有效信息,结合教材明确本题立意的考点是“两弹一星”战略,就此可以理解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美国和苏联。2.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圆满成功!中国航天正式迈进大火箭时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是()A.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B.中国第一条空中航线正式开通C.第一枚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解析:选D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的第一架飞机,故A项错误;1920年,中国第一条空中航线正式开通,故B项错误;1964年,第一枚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但不属于航天领域,故C项错误;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故D项正确。3.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重点实施“以市场换技术”发展战略,技术引进成为科技发展的主要途径;2002年,科技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意见》;2006年,我国提出和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这种变化表明()A.我国科技由模仿走向了创新B.我国科技过于落后C.欧美对中国技术封锁日益严格D.“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失败解析:选A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我国科技由模仿走向了创新,故A项正确。4.下面是部分国家1993~2003年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次数比较图。此图揭示的实-2-质问题是()A.中国的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B.美国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C.亚洲国家的科技论文数少于欧美D.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解析:选D中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少,说明中国科技的新突破新发现较少,说明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故D项正确。5.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一变化表明()A.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C.文化领域“左”倾错误得以纠正D.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解析:选B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可以得出政策转变影响传统文化的发展,思想解放推动了文化的繁荣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B项正确;这一时期文化领域还没有出现“左”倾错误,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基本确立的主要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故D项错误。6.美国史学家费正清认为:“‘百花齐放’政策的一个方面是给予知识分子一定程度的自由,以获得他们的合作,提高他们的技能。”“一定程度的自由”是指()A.文艺、学术争论的自由B.政治观点的自由C.价值取向的自由D.意识形态的自由解析:选A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3-内,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自由,故A项正确。7.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A.“百家争鸣”的方针B.“百花齐放”的主张C.“文化革命”的观点D.“为人民服务”宗旨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鼓励在学术上“百家争鸣”,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并非艺术上的“百花齐放”,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8.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解析:选D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指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目的在于促进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以及发展;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当时各阶级、阶层就其思想主张进行驳辩,故选D项。9.1980年,中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志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反映了()A.“百花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B.人们相对更喜欢美术片C.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D.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解析:选C从观众对“百花奖”投票的热情可知是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观点都有片面性,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题目的要求,故应排除。10.1950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导意见突出两点:其一、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这说明当时的教育()A.服务社会主义B.照搬苏联经验-4-C.强调意识形态D.脱离生产实际解析:选C据材料“吸收苏联经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借鉴苏联经验,发展工农教育,体现当时的教育强调意识形态,故C项正确。11.如图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赴校证,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A.国家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教育B.《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C.“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的提出D.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解析:选D注意时间“一九五七年”,当时中国已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D项正确。A、B、C三项都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1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此后,中国政府()A.制定“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B.初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D.制定“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解析:选C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之后,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材料二-5-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嫦娥二号神舟五号材料三1985年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两项决定,以下摘引了这两项决定的部分要点: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随着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源泉,成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要求我们不但必须放手使用和努力提高现有的人才,而且要为90年代乃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作人才。……要解决人才问题,就必须使教育事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材料四和过去不同,科学已开始扮演最革命最积极的角色。这表现为,科学发现了新的物质和新的过程,特别表现为,在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产生了以前的生产实践不可能产生的一些全新的生产部门……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条件下,实践本身就要求科学跑在技术、生产的前面,而生产则越来越变成科学的工艺体现。——《苏联大百科全书》第三版(1)指出材料一中提到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大体时间。据材料二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5分)(2)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到了要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发展,列举三个实例说明这一决定的实施情况。(3分)(3)上述材料基于哪些领域又是如何说明科技进步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的?并各举科技实例具体说明。(6分)(4)结合所学知识及其有关材料,说明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生产实践与科学发现之间的关系。(6分)解析: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其时间;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航天、信息技术及原子能领域的成就,注意题干要求回答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第(2)问,材料三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所举实例只要是1985年以后,并且能够体现“决定”的实施情况即可。第(3)问,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仔细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涉及的领域,在此基础上举例说明。第(4)问,根据所学体会科技与教育的关系,阅读材料四体会科技与生产实践的关系。-6-答案:(1)火药大体在唐朝,指南针在宋朝,活字印刷术在宋朝。载人航天(“神舟五号”飞船升空)、银河巨型计算机。(2)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实施“211工程”计划;国家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力度。(3)社会变迁:预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如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后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条件。经济建设: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源泉,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决定因素。如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明显加快经济发展。社会精神生活:成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重要基石。新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体现的爱国、无私奉献、勇攀科学高峰、科学创新精神等将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4)教育的发展推动科技的进步,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的进步又带动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实践本身就要求科学跑在技术、生产的前面,而生产则越来越变成科学的工艺体现”。14.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发展会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其中的变化又受到了社会发展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由地方学即郡国学申送十八岁以上青年入太学,受业一年,经考试,以甲乙等分发。甲等得在宫廷充皇帝侍卫,乙等回归本乡作吏……凡属政府成员,皆须太学出身,或是由太学生服务地方政府为吏之双重资格为出身。此等人,皆经政府之教育与选择。每一成员,既通经术,亦称文学,又擅吏事,汉人谓之“通经致用”。——钱穆《中国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材料二1901年,清政府下诏并于第二年废止八股,……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新政时期的办学成绩斐然可观,从恢复、扩建京师大学堂开始,各省先后创办了高等学堂、中学堂和小学堂,以及各种职业教育和女子教育。……20世纪初出现了“留学热”,到1905年底,留日学生大约为8000至10000人……《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最早的学制,为中国近代教育奠定了第一块基石……新政造就了新的知识分子,他们超出了新政划定的界限,奔向立宪和革命。——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一是为了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二是鉴于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恶果,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据王春梅《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材料四邓小平正式恢复工作后,自告奋勇分管科学、教育方面的工作。他以科教为突破口,对科学和教育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拨乱反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