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认识商鞅之死的原因,并分析“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原因。2.结合对商鞅变法内容的学习,理解商鞅变法的意义。3.掌握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1.重点:商鞅变法的作用及局限性。2.难点: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一、商鞅之死1.商鞅死因(1)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一开始就受到贵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2)严刑重法打击了违法的旧贵族,树立了变法的权威,得罪了旧势力。(3)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捕杀商鞅。2.变法结局“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深度点拨]“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给我们的启示(1)改革涉及利益调整,会有重大阻力。(2)改革要有合适策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3)改革成败的关键看是否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二、富国强兵的秦国1.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改革运动。2.意义(1)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新制度。(2)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3.表现(1)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许多措施得以长期沿用,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2)经济上: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特别提醒]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变法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反映了地主阶级的要求,这是根本原因。-2-(2)秦孝公大力支持商鞅变法。(3)法家提倡变革,依法治国思想的传播和商鞅与旧贵族的论战,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4)商鞅变法的措施符合秦国的实际,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而且商鞅措施果断,执行坚决。三、变法的历史局限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28“学思之窗”,思考:你对此有何看法?【提示】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在于秦的暴政。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虽然对后来的秦朝有消极影响,但更要看到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改革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的影响[史料一](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1)“山无盗贼”和“民勇于公战”与哪些变法措施有关?试作简要评述。【答案提示】连坐制度的实行,形成“山无盗贼”;奖励军功则形成“民勇于公战”。商鞅变法的这些条款,一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强化了法律意识;另一方面严刑峻法也有消极影响。[问题剖析]史料一体现了商鞅变法措施的影响。“山无盗贼”联系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统治的措施回答。“民勇于公战”从奖励军功方面回答。评述注意一分为二,既有积极影响,也要注意消极作用。[史料二]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有力地荡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习俗、旧观念,建立、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中国古代史资料》(2)结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史料二中“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的观点。-3-【答案提示】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社会转型。[问题剖析]解答此问关键是找准角度。本题可由史料二中“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等信息入手,结合商鞅变法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解答。全面认识商鞅变法(1)积极影响①对秦国而言:使秦国收到富国强兵之效,迅速崛起为当时的先进国家,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②对后世而言:奠定了秦以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模式的基础。(2)消极影响①对秦国而言: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对伦理道德的轻视,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社会道德的支持。②对后世而言:商鞅迷信刑罚,用法过峻的做法,片面扩大了暴力的作用,成为中国古代暴政思想的滥觞;开创的重农抑商政策,为后世所遵循,客观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焚烧诗书造成人类文明成果的巨大破坏,对后世产生了长远而恶劣的影响。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项目梭伦改革商鞅变法不同点目的梭伦改革旨在缓和矛盾,稳定城邦秩序商鞅变法旨在富国强兵内容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吸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加强对人民严格的控制特点梭伦厉行“法治”是民主政治的需要商鞅变法是君主专制的需要影响梭伦改革促使雅典走上民主政治轨道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性质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运动相同点目的都要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在分裂割据中谋求发展内容都有促进经济发展、等级划分、改革政权机构的规定,也都涉及风俗变革-4-特点都重视“法治”,削弱了旧贵族势力影响都促进了本国的发展与进步[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的一场封建改革。它增强了秦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由于受时代以及阶级属性的限制,商鞅变法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1.观察下图,从图中获得的历史信息不包括()A.商鞅为实现变法敢于同旧贵族展开斗争B.商鞅变法主张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C.商鞅变法在秦国得到了一定的支持D.商鞅变法必然以失败而告终D[图中的场景描述的是商鞅同旧贵族斗争的情况,因此A、B两项应是从图片中能够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从图片中秦孝公与一部分官员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支持商鞅,故C项正确;D项从图片中看不出商鞅变法是一次成功的变法,故应选D项。]2.“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历史潮流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A[商鞅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正是这些措施的综合作用,才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B、C、D三项仅涉及商鞅变法的某一个方面,A项最符合题意。]3.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下列新法哪一项可以作为立论依据()A.“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5-B.“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C.“集小乡邑聚为县”D.“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D[史料说明商鞅变法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商鞅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特别是连坐法的推行,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巨大痛苦,故选D项。]4.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①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②只有改革才能促进发展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C[商鞅变法是适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但商鞅的结局是悲惨的,③的表述是错误的,故排除含③的选项。]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明君之治国也,士有斩首、捕虏之功,必其爵足荣也,禄足食也;农不离廛者,足以养二亲,治军事。故军士死节,而农民不偷(惰怠)也。——《商君书》材料二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发展的措施。(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商鞅变法的影响。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其取得成效的原因。【解析】第(1)问,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明君之治国也,士有斩首、捕虏之功,必其爵足荣也,禄足食也;农不离廛者,足以养二亲,治军事”“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进行归纳总结。第(2)问,第一小问,联系所学商鞅变法的影响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信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归纳。【答案】(1)措施:重农抑商;招揽移民农垦;废井田,开阡陌。(2)影响:推进秦国的社会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重农抑商政策对后世影响深远。原因:军功授爵(或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重农抑商,扩大农耕面积,促进农业发展;协调农战的策略正确。(答出其中两点即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