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学习重点核心素养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概述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及结局,分析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归纳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影响,认识其对辛亥革命的指导意义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识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析理解其原则和地位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概括辛亥革命后的中外势力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探究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知识点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2.经过(1)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①内容: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②结果:腐败无能的权贵掌握政权,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2)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3)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4)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但很快被证明此路不通。(5)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3.影响(1)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2)“皇族内阁”成立使很多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概念阐释】1.清末新政: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打击甚大,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改革内容多与1898年的戊戌变法雷同。2.预备立宪:晚清政府为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巩固自己的统治所采取的措施-2-——政治上预备实行宪政的活动。宪政指的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导致民主革命更加高涨。K(二)革命派的准备1.组织上(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2)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2.思想上(1)提出三民主义①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②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2)革命派积极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特别提醒】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其中提出的“平均地权”的主张,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3.军事上:孙中山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史料实证】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特点及影响史料一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其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全集》史料二三民主义就是针对当时中国所急需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的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复兴之路》[研读](1)史料一依据句号分为三层,分别从中国古代、西方欧美国家和民权角度阐释了三民主义的特点。(2)史料二中的省略号把史料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讲述了三民主义的内容,后一部分阐述了三民主义的影响。[思考]-3-(1)根据史料一,概括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特点。提示吸收传统民本思想;接受西方民主思想;重视民权。(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什么。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提示三个问题: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生富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三民主义的特征(1)时代性: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创立的政治理论体系。(2)民主性、革命性:三民主义要求推翻清政府和封建专制统治,具有民主性和革命性。(3)空想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很大的空想性。知识点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武昌起义1.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随后,新军其他各部的士兵纷纷响应。3.结果(1)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2)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二)中华民国建立1.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912年3月)(1)主要内容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④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2)性质和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微点拓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原则-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内容规定上看,体现了主权在民、民族平等、人身自由及各种权利的原则。3.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1)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诱使革命党人展开议和。(2)在重重压力下,孙中山被迫发表让位声明。(3)袁世凯施压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清王朝结束。(4)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史料实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及评价史料一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史料二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部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研读](1)史料一主要说明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共和政体的特点。(2)史料二反映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对总统权力实行限制。[思考](1)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基本的原则。提示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2)根据史料二,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构建具有何特点。提示责任内阁制,约束、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价(1)进步性①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和弹劾权,否定了君主专制政体,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愿望,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②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以及国民的基本权利,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③体现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2)局限性①它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②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知识点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辛亥革命的进步影响1.辛亥革命的进步影响(1)政治层面: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2)思想层面: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3)社会层面: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思想的藩篱。(4)经济层面: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提醒】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层面。而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并未改变,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2.辛亥革命的局限及教训(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没有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3)没有能力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微点拓展】辛亥革命的“失败”革命任务:辛亥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革命成果: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K【史料实证】辛亥革命的影响及评价史料一下图揭示了在庆祝中华民国成立的日子里,有人把中华民国的“国”字写为“口内一个民字”。-6-史料二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研读](1)史料一图文反映了中华民国的性质、特点及其思想主张的深远影响。(2)史料二中主要评价了辛亥革命对政治、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影响。[思考](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史料一中“囻”的主要含义。提示民是国的核心,民是国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与原则,也表明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具体成果的表现。提示“第一枪”:结束清朝统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第一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人民一律平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一回”: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和赌博陋习。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成功”的革命①它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②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做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③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④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7-⑤社会生活上,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2)“失败”的革命①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所窃取,而袁世凯是一个军阀,又是帝国主义扶植的新的代理人,为建立专制统治,不惜出卖民族利益。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后发展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但它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本问题,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设立外务部、陆军部、商部、学部等部门的改革应该是()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器物,建立近代工厂,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百日维新不是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