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质量检测(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解析:选C由图可知,这“两次巨变”分别是辛亥革命和新中国的成立。A项不符合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而不是封建制度;B项只是辛亥革命的功绩;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错误。这两次巨变的共同点是都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2.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指出: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更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并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①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②代行全国人大职权③是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政治协商机构④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权力机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C材料信息“人民政协……其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说明①③正确。②④说法错误,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后,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也不是国家权力机关。3.有人说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解析:选C“一国两制”涉及国家结构形式,是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的关系问题,与题-2-干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反映的是中央政府对民族聚居地区的政策,不是普遍意义上的民主,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在全民普选基础上建立的,最能反映真正的“民主”,故C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统一战线组织,适用范围相对较小,故D项错误。4.“红卫兵砸了只花瓶,拿走了父亲(张治中)的佩剑,还责问为什么不挂毛主席像和语录……红卫兵走后,父亲对家人和机要秘书说:‘今后若干年,这将是一个大笑话。’”这说明()A.“文化大革命”不得人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抵制B.“文化大革命”的重点是整党内外的当权派C.对“文化大革命”的重新评价是历史的必然D.红卫兵是“文化大革命”的急先锋和主力军解析:选C题干并没有体现广大群众抵制“文革”,故A项错误;题干也没展示打击党内外当权派,故B项错误;从材料“这将是一个大笑话”可知题目材料主要讲文化大革命的荒唐性,历史重新评价是必然,故C项正确;题干并没有体现红卫兵的急先锋与主力军的作用,故D项错误。5.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通过多种基层民主形式,不断提高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下列不属于基层民主形式的是()A.村民自治B.城市居民自治C.职工代表大会D.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解析:选D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职工代表大会都属于基层民主形式,故排除A、B、C三项;乡镇是县的下一级行政单位,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不属于基层民主形式,故D项符合题意。6.1978年,邓小平谈道:“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谈话的目的是()A.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B.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D.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解析:选C“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显然是民主法治极不健全的表现,因此要完善民主法治,故C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且不是谈话的目的,排除;“有法不依”提出是1978年以后,且材料未涉及,故D项错误。7.习近平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管子·明法解》中也有关于“法治”的言论:“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3-刑。”下列关于上述两种“法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是“民治”,后者是“人治”B.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C.两者都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两者都服务于统治者的统治解析:选A《管子·明法解》阐述的法治思想属于法家思想,这里的法治实际上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而现代社会的“依法治国”是指法律至上,政府与人民要共同尊重和遵守法律,这是民主社会的象征,因此前者是“人治”,后者是“民治”,故A项正确,D项错误;前者的本质是维护君主专制,而后者的本质是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前者不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8.图表“数字澳门”反映出()①“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具有高度自治权③实行“一国两制”方针有利于澳门经济的繁荣与发展④澳门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解析:选D从图表可以看出,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回归祖国后经济持续发展,这说明①③正确。②在表中反映不出;澳门回归前即实行资本主义,排除④。9.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其中1979年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A.实现了两岸“三通”B.美国第一次公开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C.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D.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解析:选D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故选D项。10.中美《联合公报》指出:“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对中国两岸关系现状-4-提出类似观点的还有()A.《告台湾同胞书》B.《上海合作组织宣言》C.《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D.“九二共识”解析:选D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故D项正确。11.在看完《血战台儿庄》之后,蒋经国说:“从这个影片来看,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不久,台湾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公开往来的序幕从此揭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血战台儿庄》可以作为徐州会战的一手史料B.历史共识助推两岸关系发展C.是否认同国民党抗战是国共两党分歧的焦点D.优秀文化作品决定历史走向解析:选B影片《血战台儿庄》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抗战活动,对蒋经国有所触动,改变了对大陆的态度和政策,说明历史共识助推两岸关系发展,故选B项;A项说法错误,只能是二手史料,排除;C、D两项说法绝对,排除。12.习近平同志在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时,提出对台政策的“四不原则”: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针政策不会改变;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的务实举措不会放弃;团结台湾同胞共同奋斗的真诚热情不会减弱;制止“台独”分裂图谋的坚强意志不会动摇。这“四不原则”()A.有利于上海合作精神的发扬与光大B.表明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体现了以诚相待“两岸一家亲”的理念D.说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广泛适用性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顺应历史潮流作出的共同选择,“四不原则”体现了以诚相待“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大陆与台湾关系,而非上海合作组织的精神,排除A项;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不属于外交问题,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是属于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准则,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梁启超认为,秦代实行专制,与秦始皇“夷六国”“扫封建”而设郡县密切相关。“有郡县,然后土地人民直隶于中央政府,而专制之实乃克举。亦惟以如此广漠辽阔之土地,而悉为郡县以未于中央政府,则非大行专制不能为功。中国自周末贵族政治澌灭,失去限制君权的阶级,致使专制政治不断得到加强。权臣于国有利有病,但对于君主则病多于-5-利,故欲行完全专制政体之君主,无不摧灭之。”——摘编自张昭军《“中国式专制”抑或“中国式民主”》材料二代议制政体就是这样一种手段,它使社会中现有的一般水平的智力和诚实以及社会中最有智慧的成员的个人才智和美德,更直接地对政府施加影响,并赋予他们以在政府中较之在任何其他组织形式下一般具有的更大的影响……一个国家的制度所能组织的这种好品质越多,组织形式越好,政府也就越好。——摘编自[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材料三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实践该观点的做法。(7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时期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史实。(7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如此广漠辽阔之土地”“专制政治不断得到加强。权臣于国有利有病”等信息归纳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代议制政体就是这样一种手段……一个国家的制度所能组织的这种好品质越多,组织形式越好,政府也就越好”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颁布1787年宪法以及确立联邦制共和政体等角度思考回答。第(3)问,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史实回答即可,比如修改宪法以及提出“依法治国”等。答案:(1)原因:地域辽阔,巩固大一统的需要;贵族政治的消失;权臣势力的削弱。(2)观点:代议制的优势及好的政府的标准。做法:制订并颁布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共和政体;确立三权分立体制;坚持人民主权原则。(3)史实: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997年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进一步完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建设。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6-荡,五年成功”。……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人处于今日的恶劣环境之中,不得不以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许多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摘编自刘建武《国共关系七十年》材料二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摘编自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1)根据材料一指出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相比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的具体内容。结合所学,指出这些“方式”正式公布的时间和文件名。(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中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而蒋经国主张“积极建设台湾”,从打算反攻大陆到竭力保台。第二小问,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从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改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两方面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材料二“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可得出平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干涉。第二小问,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