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单元综合检测(三)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A、B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单元综合检测(三)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A、B卷)A卷——学业水平达标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范仲淹曾以“参知政事”的身份主持庆历新政。“参知政事”这一职务相当于()A.宰相B.副宰相C.诸侯王D.钦差大臣解析:选B宋朝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以分割相权,故选B项。2.986年,宋太宗派兵伐辽,“独与枢密院计议,一日至六召,中书不预闻”。该材料能够说明的是,当时()A.枢密院掌管军政B.宰相基本不参与政事C.枢密院拥有统兵权D.北宋为征辽始设枢密院解析:选A宋代为加强中央集权,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因此宋太宗派兵伐辽,只与枢密院商议,而中书不预闻,枢密院享有调兵权,但无统兵权,故A项符合题意。3.某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A.辽B.西夏C.金D.元解析:选A根据材料“11世纪初期”“岁币”“30万两”等信息可知,11世纪初,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接受了屈辱的条件,每年送给辽“岁币”,A项正确;1044年,宋夏达成“庆历和议”,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宋金发生战争是在12世纪,排除C项;宋元战争发生在13世纪下半叶,排除D项。4.北魏实行“均田令”、辽实行“蕃汉分治”和西夏仿唐宋建制,其最大意义是()A.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B.巩固了中央集权C.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D.维护了国家统一解析:选A三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措施均属于学习汉族先进封建典章制度的举措,其最大意义是加速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5.据史料记载,岳飞曾经下决心要“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该诗句能反-2-映的历史事件是()A.靖康之变B.庆历新政C.澶渊之盟D.绍兴和议解析:选A材料中提到的“行复三关迎二圣”涉及的相关历史背景是1127年金灭北宋,虏走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史称“靖康之变”。6.汉代“楚越之地……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而南宋以后“(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政治中心的南移B.大量人口的南迁C.经济重心的南移D.自然条件的优越解析:选C南宋以后“(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体现了南宋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江南地区成为政府财政依赖之地和文化人才聚集之地,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7.南宋诗人艾可叔《木棉》里描绘的“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年织妇勤”等句,反映了()A.南宋棉纺织已经规模化生产B.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C.南宋已普遍发展棉纺织业D.南宋棉纺织业有一定发展解析:选D依据材料“车转”“纺雪”“弹云”及“机杼终年织妇勤”可知,南宋时期棉纺织业有了一定发展,故D项正确;南宋时期棉纺织业生产仍是个体进行,并未规模化生产,A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小农经济的“男耕”信息,B项错误;C项“普遍”一词过于绝对。8.《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该科技成就()A.由少数民族带到中原B.由阿拉伯人传到中国C.金朝开始应用于军事D.助推了世界文明的转型解析:选D材料中“声如雷震”“热力”和“人与牛皮皆碎”说明这种科技成就是火药。而火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文明的转型作出很大贡献,故选择D项。火药是中国发明的,故A、B两项错误;火药用于军事在唐末,故C项错误。9.朱熹说:“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天。既生此人,天又在人矣。”朱熹认为()A.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B.“天”“人”之间是各不相干的C.认识自然以便合理地利用自然-3-D.“天”“人”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解析:选D朱熹认为天离不开人,人也离不开天,人开始产生是得之于天,天把人产生了,那么“天”的意义就要由人来彰显,人应该就对天负有责任,这反映出朱熹认为“天”“人”之间是紧密相连的,故D项正确。10.下列诗句中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B.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解析:选D宋代文学特色是指宋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属于《诗经》,故A项错误;“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属于楚辞,故B项错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属于唐诗,故C项错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属于宋词,故D项正确。11.艺术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下列画作中能够充分反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情况的是()A.《洛神赋图》B.《清明上河图》C.《送子天王图》D.《女史箴图》解析:选B《洛神赋图》《女史箴图》为东晋顾恺之作品,故A、D两项排除;《清明上河图》为宋代张择端作品,反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故B项正确;《送子天王图》为唐代吴道子作品,故C项排除。12.按政权建立年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契丹、金、北宋、元B.北宋、契丹、金、元C.北宋、金、契丹、元D.契丹、北宋、金、元解析:选D916年,耶律阿保机建国,国号契丹;北宋是960年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1115年,女真领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国号大金;1271年忽必烈将蒙古政权改国号为大元,故选D项。13.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我国现在的各省,在元朝时的称呼与现在相同的是()A.辽宁省B.山东省C.河北省D.甘肃省解析:选D辽宁省当时属于辽阳行省,山东省和河北省当时属于中书省直接管理,甘肃省当时属于甘肃行省,故选D项。14.元朝沿宋、金旧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官僚机构。下列机构为宋元共有的是()A.政事堂B.枢密院-4-C.宣政院D.军机处解析:选B政事堂是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元朝时候被废止,故A项错误;枢密院是宋元时期掌管军事的机构,故B项正确;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负责宗教事务的机构,故C项错误;军机处是清朝时期设立的,故D项错误。15.元朝时期,政府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组织工匠生产,进行徭役劳动。由此可推知,浮梁瓷局()A.没有制定工艺制作标准B.生产具有较强的国家色彩C.其产品主要服务于市场D.手工业者的生活较有保障解析:选B官营手工业的产品有统一的标准,A项排除;根据材料“政府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组织工匠生产,进行徭役劳动”可知浮梁瓷局是官营手工业的代表,生产具有较强的国家色彩,B项符合题意;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是为皇室、贵族服务,产品不投放市场,C项排除;由材料无法得出手工业者的生活较有保障的结论,D项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6分,共3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城市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功能多样化、城市生活面向下层民众、奢侈消费之风、城市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等方面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第(2)问,根据材料“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重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等方面简析宋代“城市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答案:(1)表现:城市功能以商业服务为主(城市功能多样化);城市生活面向下层民众;-5-出现奢侈消费之风(民众服饰等方面突破封建等级限制);城市管理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发展以经济为主要驱动力等。(2)原因: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消费需求的增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等。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苏轼是文人抒情词传统的最终奠定者。陈师道用“以诗为词”评价苏词,道出苏词革新的本质。从整体上观照,词的“雅化”进程,某种意义上也是词逐渐向诗靠拢的一个过程,努力跨越“言志(以文学表达理想与志向)”与“言情(以文学表达情感需求)”界限的过程,所以,陆辅之才说:“雅正为尚,仍诗之支流。不雅正,不足言词矣。”苏轼以前,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至苏轼却是一种突飞猛进的演变。——摘编自《两宋文学史》材料二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摘编自《元曲的兴起和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轼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宋词的突出贡献。(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曲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在艺术特点上对宋词的新发展。(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作品的艺术特色是抒发个人刚健豪放的情感;第二小问,由材料“苏轼是文人抒情词传统的最终奠定者”“努力跨越‘言志’与‘言情’界限的过程”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大大加快了词风格的转变,奠定了宋词抒情传统的基础。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信息“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得出元代社会政治专权黑暗,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第二小问,由材料“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等信息得出描写社会现实,批判社会弊端,风格泼辣大胆,更为自由灵活通俗。答案:(1)特色:抒发个人刚健豪放的情感。贡献:大大加快了词风格的转变,奠定了宋词抒情传统的基础。(2)时代背景:元代社会政治专权黑暗,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新发展:描写社会现实,批判社会弊端,风格泼辣大胆,更为自由灵活通俗。B卷——选考能力提升练-6-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北宋初年对外戚、宗室皆授以各类官爵领取俸禄,规定外戚只能担任武官,宗室不准出任差遣担任实际职务。其目的是()A.强化皇族特权地位B.提高政府行政效率C.防止权贵专权乱政D.完善政务决策机制解析:选C根据材料“规定外戚只能担任武官,宗室不准出任差遣担任实际职务”并结合所学宋代崇文抑武、分化事权可知,宋朝这项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权贵专权乱政,威胁皇权,C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限制皇族的特权,A项排除;材料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无关,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务决策机制,D项排除。2.唐初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等禁令,而北宋苏辙则说:“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这种变化表明()A.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B.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发生变化C.宋代传统生产方式逐渐瓦解D.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解析:选D“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的意思是手工业者、商人等(从事)杂业的人不能与士人为伍,这是古代社会尊卑等级意识的体现;“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的意思是北宋时的农民、手工业者、商人,都愿意舍弃自己的本来职业进入仕途。由前一种现象到后一种现象的变化说明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故D项正确。3.在古代,官方因急于将某些信息公之于众,便将“榜”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特殊工具。例如,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殿前司降黄榜云:“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