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提升训练(八)(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单元提升训练(八)(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说:“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14年斗争的开端是()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平型关战役D.台儿庄战役解析:选A。据材料中“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可知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A项正确。2.1936年年初,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国防计划大纲草案》,具体规划了该年的军事任务,决定修筑上海至杭州、吴江至福山、无锡至澄江三道国防线。这反映出南京国民政府()A.企图维护独裁统治B.策划“围剿”革命根据地C.准备对日防御作战D.借抗战之机掠夺民财解析:选C。材料中1936年年初南京国民政府制定《国防计划大纲草案》,规划国防线是出于巩固国防的需要和对日作战的需要,并非企图维护独裁统治,故A项错误;根据史实可知1936年革命根据地主要在陕北地区而国防线是在上海、杭州一带,因此修筑国防线与“围剿”革命根据地无关,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抗日战争相关知识可知,材料中1936年国民政府规划修筑国防线是为了准备对日本进行防御作战,故C项正确;规划修筑国防线并不是掠夺民财,故D项错误。3.下面为民国时期一位知识分子某年的日记片段摘录,片段中的“上海事变”指的是()上海事变后,首都开始进行防空演习,要求家家挖防空洞,户户门窗蒙黑布。12月13日,是我们民族无法忘记的日子。这一天,首都沦陷了。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一·二八事变D.八一三事变解析:选D。根据材料“12月13日,是我们民族无法忘记的日子。这一天,首都沦陷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首都沦陷”指的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在此之前,上海发生八一三事变,故D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日军攻陷东北,故A项错误;七七事变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故B项错误;一·二八事变指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1月28日,向上海闸北的国民党发起了攻击,故C项错误。4.日军侵华过程中,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2-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2003年,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发现的毒气弹就造成三人死亡、八人受伤的惨剧。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服力的是()A.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B.历史专著中的描述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D.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解析:选A。研究历史的最有力证据应该是历史遗迹或者是实物等相关一手史料,A项属于一手史料,故A项正确。C、D两项受当事人的感情、立场以及年代久远、记忆模糊等因素的影响,不是最有力的证据;B项属于学术研究成果,不是最有力的证据。5.抗战时,国民政府首迁内地的企业有:山海炼钢厂,1937年9月迁汉阳;济南兵工厂,1937年9月迁西安;金陵兵工厂,1937年11月迁重庆。这些企业内迁主要是因为()A.东南沿海国土沦陷B.受到日寇的直接威胁C.国民政府迁都重庆D.政府工业结构的调整解析:选B。材料中企业内迁的时间是在1937年9月—11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上海、济南、金陵(即南京)均受到日寇的直接威胁,故B项正确。6.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日本)就非死不可。”其意在说明()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B.民众需要得到有效的动员组织C.中共坚持持久抗战的革命路线D.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解析:选B。材料中时间是1938年5月,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1937年9月,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主要原因在于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所以毛泽东意在号召有效地动员和组织民众,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动力是民众,而没有强调持久抗战,故C项错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的失守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7.“此战是一个主动进攻的战役,使日本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政’‘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战是()A.太原会战B.淞沪会战C.百团大战D.武汉会战-3-解析:选C。从材料关键信息“主动进攻”“华北”“囚笼政策”可知,这场战役是敌后战场的百团大战,故选C项。A、B、D项都是正面战场的战役,都不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战役,均排除。8.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抗战胜利后,民众渴望和平民主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D.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解析:选C。分析统计图可以了解到1946年时“民主”出现频率最高,相关文章达499篇。联系所学知识,根据1945年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规定,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国民党代表、共产党代表等38名。会议通过了政府改组案,和平建国纲领案、宪法草案等项协议。由于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会议通过的政协决议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及其内战政策,确认了有利于人民民主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据此本题选C项。9.1948年岁末,马叙伦、郭沫若等大批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北上解放区;与此同时,蒋介石亲自策划的“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计划却应者寥寥。这表明()A.国共力量对比开始逆转B.辽沈及平津战役胜利结束C.国民党在政治上日益孤立D.新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解析:选C。国共力量对比在三大战役结束后开始逆转,故A项错误;材料所述与辽沈及平津战役无关,故B项错误;“蒋介石亲自策划的‘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计划却应者寥寥”反映出国民党在政治日益孤立,故C项正确;“1948年岁末”没有召开政协会议,故D项错误。10.下图是一部电视剧中出现的一个画面。图中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革命要胜利了”是指()-4-A.抗日战争开始转入反攻B.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C.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决战D.开始准备发起渡江战役解析:选B。材料图片反映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史实,标志着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11.1949年,艾奇逊在给美国国会的报告中说:“在至关重要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从未由于缺乏武器弹药吃过一次败仗……国民党军队不是打败的,他们是自己瓦解的……”艾奇逊的意思是()A.美国支持国民党打内战失败B.中共军队得到农民的支持C.国民党统治已经失去了民心D.中国国情与美国大不相同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战败的原因,不是论述“美国支持国民党”政策的失败,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中共军队是否得到农民的支持,故B项错误;由“从未缺乏”“自己瓦解的”可知,艾奇逊认为国民党的失败不是因为装备落后,而是由于“失去了民心”,故C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中美国情比较,故D项错误。12.“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陈毅元帅描写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关门打狗,东北全境解放B.百万雄师过大江C.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D.千里挺进大别山解析:选B。依据材料中的“旌旗南指大江边”“直下金陵”可知,这首诗反映的是渡江战役解放南京这一历史事件,故选B项。A项所反映的是辽沈战役,排除;C项所反映的是淮海战役,排除;千里挺进大别山这一事件与材料中的地点信息不对应,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5-材料一1936年2月24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远东四大元首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材料二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地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事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材料三有些报纸的言论,非常强调毛先生出来,好像只要他一出来,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如果说不是有意歪曲,就是一种皮毛之见。这里显然蓄着一个很大的阴谋,就是说,如果毛先生不出来,那么,就是毛先生的不对了,就可以把发动内战、破坏团结等罪名都往共产党身上推了。——莫一尘《解决问题的关键》(1945年8月25日)(1)材料一中“远东危机”指什么?《时代》周刊认为这四大“元首”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3)通过材料一、二、三可以看出中共的地位有何变化?试分析其变化的原因。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题干时间“1936年”回答;第二小问,首先表明自己的态度是不同意《时代》周刊的说法,再展开回答。(2)第一小问,从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方面回答;第二小问,从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等方面回答。(3)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二、三的信息归纳;第二小问从中共力量的变化等方面回答。答案:(1)“远东危机”指的是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不同意。理由:溥仪是日本扶植下的傀儡皇帝,苏联忙于欧洲事务和国内建设,无暇东顾,他们都不是解决危机的关键。中国是抵抗日本侵略的主要国家,蒋介石的态度和政策是解决危机的关键;日本是危机的制造方,当然也成为危机解决的关键。(2)目的: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争取抗战胜利。努力: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推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3)变化:中共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原因:1936年时中共力量比较弱小,抗战时期中共力量发展壮大,抗战胜利后中共力量-6-进一步发展;中共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依据实际在不同时期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得到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支持。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除汉奸、罪犯、精神病患者外,“凡居住本境的人民,年满十八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等,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有过1937年和1941年的两次较大规模的选举,人民群众以“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投票,选举产生乡、区、县、边区的各级民意机构即议会和政府机构。选举在极其广泛的基础上进行,参选率高达80%,有的县达到95%,有的村、区达到100%;就是在游击区,参选率一般也在70%以上。针对边区的群众大都居住在农村和偏远山区、文化底子薄、文盲占绝大多数的事实,党的各级地方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创造了灵活多样的选举办法,如画圈法、画杠法、画点法、投豆法、投纸团法以及背箱法等,尽量使边区的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公民都能投上一票。——摘编自刘启春、杨路《“三三制”政权: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试验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陕甘宁边区民主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边区民主改革的意义。解析:(1)据材料“凡居住本境的人民,年满十八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等,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信息,从广泛性、参与度、选举办法等方面归纳回答。(2)从中共早期民主政治探索、调动各阶层抗战的积极性等方面分析。答案:(1)特点:选民具有广泛性;民众参与度高;选举办法多样化;兼顾民情。(2)意义:增强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民主政治探索;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经验;有效调动了各阶层抗战的积极性。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