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征文稿: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论文写作: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我非常欣赏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习惯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为,习惯的力量是一种巨大而顽强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没有十倍百倍的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征文稿: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本文内容:我非常欣赏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习惯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为,习惯的力量是一种巨大而顽强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没有十倍百倍的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什么是习惯?所谓习惯,《辞海》上解释为:在长时期逐渐形成的行为方式。我把人生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而冲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你的方向盘。习惯是潜意识的活动,就像电脑各种软件的编程,一旦启动就按既定的程序进行。我个人认为,创新意识也是一种习惯,要想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就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必须从创新思维的培养开始。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只有对学习活动持主动态度,才会使自己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也才能具有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态度,主要产生于是对学习的需要和动机。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不可缺少的内部力量。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学生才能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追求新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学生的求知欲与教师的启发式教学有密切关系。在教学中,特别是实验课中教师可启发学生去发现一些新现象,或将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转为独立地提出问题;在解答数学、物理、化学作业题时,启发、鼓励学生采取一些新的思路或方案,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创造思维。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在创造思维活动中,发散思维起主导作用。发散思维具有灵活性、独特性和流畅性。灵活性能突破习惯思维的限制,使人产生新的构思,提出新的方法。独特性能使思维产生新的成分,对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流畅性能使人的思维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当然也不能忽视聚合思维的培养。三、发展学生创造想象能力创造思维需要创造想象的参与。创造想象对于各种创造活动都极为重要,也是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与自然现象,并通过作文、绘画、音乐、科技等活动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教师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努力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首先,应树立正确评价学生的观点。不仅要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还要评价他们的思维品质。改变只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智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片面观点与做法。其次,组织多种多样的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在其中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最后,及时发现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生,并为他们创造各种条件使其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与表现。当代社会的创新人才,是立足于现实而又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博、专结合的充分的知识准备;以创新能力为特征的高度发达的智力和能力;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强健的体魄。我们国家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必须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此,政府应大力推进教育改革,鼓励学术界开展旨在加快培养创新人才的理论研究。一、开展创新理论的科学研究1.创新的内涵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想出新办法、建立新工艺、创造新产品,每个人都可以创造性地思维,都可以通过培训而具备创新的能力。2.创新的条件必须经过人的努力并付出艰辛的劳动;需要战胜社会成见的挑战;有社会责任感和坚强的毅力,具备承担一定风险的心理素质。3.创新人才的特点创新人才是指能够孕育出新观念,并将其付诸实施、取得新成果的人,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4.创新的能力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现,而且也表现为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的心理素质,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二、确定创新教育的工作思路1.制定符合培养创新人才要求的教学大纲,应把创新教育的切人点定位在革新教学大纲和教材上。新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应遵循以下原则:发展学生有效思维和运用这些思维的实际技能与技巧;有利于学生吸收不断发展的知识及新的信息,激发学生不断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渴望;促进学生养成利用文献资料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独立意识的发展,促进学生对自己和其他人、自然界、文化以及其他事物的理解。2.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创新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明确事件和假设的能力、确定重要关系的能力、运用正确的判断的能力,评价数据的能力和演绎推理的能力。在教学中,理性认识事物的方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技巧的培养;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发散型思维是创新性的、超越形式逻辑的、有分析的思维,会形成多个正确答案,能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的能力。3.注意引导和发展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创造本领教育家在研究中证实,竞争意识是创新人才的显著特点。在各种竞争中获得胜利和失败的经验,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尤其重要,缺乏这些经验就不可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各类学校都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的竞争意识,帮助其坚定自信心,学会从失败中获得“有理智的冒险主义经验”。三、建立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1.创新办学模式各中小学校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具体做法和特点是:教学内容丰富,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学校与社区密切联系,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师生平等交流,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组织有利于开发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的课外活动;教师通常作为协调人和协作人的角色出现在课堂;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合作意识,建议中小学规定,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每年不得少于50小时。在高等教育,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有效获取已有知识,鼓励学生与教师合作,积极创建新知识,努力开发创新能力。具体做法和特点包括: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发现、重组和创造知识;教师的作用是开发学生的能力和天赋;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合作的学习环境,把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应具备足够的训练,不断更新知识和改进教学技巧。2.创新教学管理机制为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一些高等学校实行的聘用与管理制度也应有其特点。例如,大学在招聘新教员时可要求:应聘者具有博士学位,非本校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研究工作经历,且5-6年后有望处于国内本领域研究的前沿,10年后有望成为本领域的世界级带头人。在教学上,导师鼓励学生要像树枝最终超过树干一样,在其研究领域超过自己。许多大学可在研究生教育中,实行跨学科培养或与不同研究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学者组成导师联合培养小组,定期集中或分头指导彼此的研究生。总之,创新来源于实践,而实践中培养创新人才。教师智慧地教,学生智慧地学,在错位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上狠下功夫,这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教师征文稿: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本文关键词:征文,培养,创新,教师,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