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1课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1.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发展的历程。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探究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体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知识点一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1.刀耕火种(1)时间:距今一万多年以前。(2)工具:石制和木制工具。2.耜耕阶段(1)时间:距今八九千年前。(2)生产工具:耒耜、石锄和石犁。(3)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和耜耕,都实行集体耕作。(4)评价①积极:提高了工效,从而取得较好的收成。②局限:地力仍很有限,人们经常迁徙流动,生活非常艰苦。3.青铜农具(1)时间:夏、商时期。(2)作用:耕作技术有了提高,田地已可连续耕作。4.铁犁牛耕(1)形成:战国时期。(2)特征①铁制农具大量出现,铁犁与牛耕相结合。②施肥与灌溉有新的发展。③水利设施日益完善: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郑国渠和都江堰等,还发明了桔槔。(3)意义①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耕作方式。②农业生产完全变成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由粗放耕作走向了精耕细作。[图解历史]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的发展变化2知识点二土地制度的演变1.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原始公社时期。2.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商周时期。(1)演化:存在于商朝,完备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时期。(2)特征①井田中间部分为公田,奴隶主贵族役使庶民和奴隶集体耕作,收获物全部归奴隶主贵族所有。②私田是劳动者的份地,是以无偿为奴隶主贵族耕种公田为条件的,并须缴纳一定数量的贡物和赋税。3.封建土地所有制:战国时期开始。(1)确立:各国普遍实行变法和改革,将所有土地全部实行按亩征税,并允许自由买卖。(2)影响①剥削发生变化:耕田者获得了保留部分产品的权利。②阶级属性发生变化:土地的占有者变成封建地主,耕种土地的劳动者则变成封建农民。(3)地位①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②地主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处于支配地位,农民处于被剥削压迫地位。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过程史料一澄海山中有輋(畲族)户……其人耕无犁锄,锄率以刀,治土种五谷,曰刀耕。3燔林木,使灰入土,土暖而蛇虫死,以为肥,曰火耨。——《广东新语》[解读]“曰刀耕”“曰火耨”是理解史料一的关键信息。[思考]史料一体现的耕作方式是什么?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提示】方式:刀耕火种。实质:生产方式的极端落后。史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陈文华《农具发展史》[解读]注意史料二中第三个分句的信息。[思考]史料二体现了什么耕作方式?其出现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提示】方式:铁犁牛耕。影响:①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耕作方式。②农业生产完全变成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由粗放耕作走向了精耕细作。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1)旧石器时代:“刀耕火种”阶段,又称“刀耕”或“火耕”阶段。(2)新石器时代:“石器锄耕”的耜耕阶段。(3)铁器时代:“铁犁牛耕”阶段。铁犁牛耕方式的出现和应用,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标志,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史料一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解读]抓住省略号后面的信息,如“井”“公田”“私”。[思考]史料一反映的是哪种土地制度?其性质是什么?【提示】土地制度: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性质: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史料二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而税也。——《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读]“履亩而税”的意思是按亩纳税。[思考]史料二中初税亩实施的实质是什么?【提示】公开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井田制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区别项目井田制封建土地所有制4时代不同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性质不同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形式不同奴隶集体耕作一家一户的农民个体劳动为主影响不同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四种形式(1)地主土地私有制: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2)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不占主导地位,却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经济基础。(3)君主土地私有制:由宫廷的有关部门掌握,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私人开支。(4)土地国有制:有王田制、屯田制、占田制、均田制等具体形式,由封建国家掌握土地。[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农业向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发展的历程。2.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变化和井田制日益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根本原因。1.右图中的人物为后世所称颂,主要是因为他()A.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B.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C.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D.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D[传说神农氏创制了农具——耒耜,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故选D项。]2.某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下列史实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县制的出现B.铁农具的使用C.都江堰的修建D.一牛挽犁的出现5B[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故选B项。]3.先秦时期,古代中国的农耕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那么,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机械化耕种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选C项。]4.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封建王权的强化B.土地数量的减少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C[A项封建王权的强化是在秦始皇时期;B项土地数量不是减少,而是增加;D项错误,因为材料所述并非上层建筑;故选C项。]5.南宋辛弃疾《最高楼》云:“千年田换八百主”,晚宋罗椅《田蛙歌》谓:“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换一年”,这表明当时()A.流民问题严重B.商业发展受阻C.租佃关系普及D.政府不抑兼并D[材料“千年田换八百主……古田千年八百主,如今一年换一年”反映了土地兼并严重,宋代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此现象,故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均没有体现。]6.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是因为“官僚和地主”大量兼并土地,而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故选D项。]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董煟《救荒活民书》材料二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陶煦《租核·推原》(1)材料一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并指出出现这种社会问题的原因。(2)材料二反映了封建土地制度到明清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6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归纳社会问题;“原因”要从封建制度本身考虑。第(2)问根据材料二信息回答“变化”;“影响”主要从激化社会矛盾和阻碍新的经济成分的发展等方面回答。[答案](1)问题: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大量农民破产。原因: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买卖频繁。(2)变化:封建土地私有制高度发展。影响:激化了阶级矛盾,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