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4(第7、8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阶段综合测评(四)(第七、八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列宁曾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能维持下去。”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重商主义政策A[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核心内容,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该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B.德国法西斯正大举入侵苏联C.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D.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D[十月革命胜利后,为了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决定实行余粮收集制,题目提供的传单反映了这一政策。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3.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据此推知当时苏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国营农庄吸引了大量劳动力D.政府重视日用品生产A[根据材料“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自1921年3月开始实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营农庄是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的产物,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苏俄当时处于内忧外患中,没有重视日用品生产,D项与史实不符,错误。]4.“革命前的一些富农重新获得发展,革命后出现的‘小富农’较快地发展为富农,一些中农也渐渐成为富农,因而富农的人数和影响逐步扩大。”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一政策的影-2-响()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解读材料信息“富农的人数和影响逐步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实行固定粮食税,导致一部分无地和土地不多的农户上升到了中农的水平,一部分中农成了拥有大量土地的富裕农民,开始出租土地。据此判断,这段话描述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5.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A.建立工农兵代表苏维埃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C[由题干信息“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可以看出,列宁决定调整政策,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故选C项;A、B、D三项发生的时间均与“1921年”不符,故排除。]6.1923年,列宁提出:“为了通过新经济政策使全体居民个个参加合作社,还须经过整整一个历史时代。在最好的情况下,我们度过这个时代也要一二十年。”此后苏联的历史发展表明()A.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B.列宁的设想体现了急躁冒进的倾向C.斯大林与列宁在过渡速度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D.斯大林坚持了列宁的建设方针C[按照列宁的设想,苏联通过新经济政策要“一二十年”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胜利。但是,斯大林执政时期通过实施计划经济加快了建设的步伐,缩短了过渡的时间。因此,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7.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农户不再逐户加入农庄,而以整乡整区农民集体入社,有些地区纯粹是连片划入集体农庄。这突出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A.调动了农民入社的积极性B.推动了苏联工业化进程C.以行政命令干预强制推行D.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式C[斯大林时期,推行农业集体化是为了发展工业,因此对农业集体化有强制性,不是-3-农民积极入社,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农业集体化,未涉及苏联工业化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以整乡整区农民集体入社,有些地区纯粹是连片划入集体农庄”说明农民入社带有强制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土地经营方式的改变,故D项错误。]8.“彼得大帝接触了西方较发达的国家以后,就狂热地建立工厂来供应军队和加强国防,这也就是想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继续这种尝试的主要是()A.列宁B.斯大林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B[题干材料的意思是要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以此全力支持军事工业的发展。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斯大林的做法最符合上述特点,故选B项。]9.1956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普遍实行按月预支现金和年终结算的劳动报酬制度,不少集体农庄还试行有保障的货币工资制度。这些做法()A.促进了苏联农业的迅速发展B.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局面C.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使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D[促进了苏联农业的迅速发展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1956年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在农业领域,并未改变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现状,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原有体制的一些小修小补,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故C项错误;题干中这些措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故D项正确。]10.赫鲁晓夫在改革中投入了大量精力来改善苏联人民的生活,他创造了生动形象的“土豆烧牛肉”一词来解释他要达到的目的。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A.完全否定了“斯大林模式”B.扭转了苏联的发展方向C.改变了社会的经济结构D.一定程度上关注了民生D[赫鲁晓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力图改善人民的生活,但其改革是在坚持“斯大林模式”下进行的,不可能扭转苏联的发展方向和从根本上改变苏联的经济结构。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11.“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以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勃列日涅夫的这一改革措施()A.突破了传统的经济体制B.调整了国家与企业的基本关系-4-C.赋予企业生产的充分自由D.试图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D[企业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外的加工订货任务,这表明是放宽对企业的管理,是为了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故D项正确。]12.有学者指出:“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这里所说的“相似”应是()A.经济发展的指令性计划B.解决危机的最佳方案C.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D.挽救国家危机的尝试D[戈尔巴乔夫改革和罗斯福总统的新政都是在国家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故选D项;罗斯福新政中实行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不是“指令性计划”,故排除A项;戈尔巴乔夫改革采用了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但阻止不了苏联经济的衰退,不是解决危机的最佳方案,故排除B、C两项。]13.1987年,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与新思维》中说:“改革就意味着坚决果断地破除已形成的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东西,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这主要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A.将以政治改革为突破口B.试图利用市场调节经济C.将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D.宏观决策出现重大失误B[戈尔巴乔夫没有放弃传统的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故C项错误;材料中“改革……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表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借助市场调节经济,故B项正确;A、D两项与材料没有关系。]14.下面是美国黄金储备总量在世界黄金储备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示意图,图中所示数据说明()A.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B.战后美国已经成为最大的债务国C.美元成为黄金的代表,在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D.战后世界银行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A[根据图示反映的美国黄金储备总量在世界黄金储备总量中的比重分析可知,战后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成为潮流,很多国际组织建立起来。-5-其中,以“与贫困作斗争,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使命的组织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关贸总协定”C.北美自由贸易区D.世界银行D[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这与材料中“与贫困作斗争,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相符,故D项正确。]16.《货币变局》一书中写道:“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一“时代”的开启()A.加速了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B.加强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合作C.缓和了美苏争霸造成的紧张局势D.推动了战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B[美元崛起的时代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使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的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苏争霸无关,故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欧洲战后经济的复兴,但是与欧洲的一体化无关,故D项错误。]17.下面这幅图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镑、法郎等退出世界金融市场B.美元确立了在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C.美元霸主地位的确立,推动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D.不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B[材料形象地说明了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通过这一体系,美元确立了在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故选B项;A、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说法和图片信息因果关系倒置。]18.1947年后的40多年里,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这主要得益于()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联合国的成立C.“关贸总协定”的生效D.经济全球化的推动-6-C[题干材料中“平均关税”“关税减让的商品”“世界贸易总额”的变化说明,贸易壁垒减少,世界贸易增长,这是因为“关贸总协定”的生效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故选C项。]19.欧盟委员会这样解释欧盟旗帜的文化含义:12是完美和丰饶的象征,使我们同时联想起《圣经》中的12使徒、罗马的12铜表法、一天的12小时、一年的12月……最后,圆形的排列代表了联盟。对这一解释,理解正确的是()A.联合欧洲十二国为统一国家B.封建神学在欧洲占统治地位C.罗马法确立了欧盟法制规范D.欧洲联合有共同的文化基础D[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故A项错误;封建神学在欧洲占统治地位是在欧洲中世纪,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确立欧盟法制规范的是《欧洲联盟条约》,而罗马法是罗马奴隶制社会实行的法律,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欧洲各国在历史上有过共同的文化,故D项正确。]20.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欧洲南、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跨地区39个40个6个8个1个7个A.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趋势B.欧盟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C.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D.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C[经济全球化也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故A项错误;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故B项错误;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故D项错误;从分布统计表可以看出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故C项正确。]21.有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改革。前者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此处所说的“这个时候”应当是()A.新航路开辟时期B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