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通史概览一目了然[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社会生活变迁,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整体感知]1.政治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显现出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精神。2.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向近代化迈进。同时,中国社会生活习俗也发生巨大变化。3.思想上:面对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由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逐渐发展为“中体西用”思想,并出现了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考点整合一一突破[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整合一列强侵华和农民阶级的抗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原因(1)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蓄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2)直接原因是中国的禁烟运动。2.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3.影响(1)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改变。(3)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西方思想文化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英法意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2.过程(1)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3.结果: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1.前期(1)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2)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2.后期(1)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2)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在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3)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1.1894年7月,日本军队悍然在朝鲜半岛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甲午中日战争,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威海卫战役。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列强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整合二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经济特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增开11个通商口岸,外国经济势力由此深入内地,扩大了外国对中国的商品倾销。-3-2.在外国经济侵略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原有的经济结构遭到破坏。二、洋务运动1.原因:19世纪六十年代,清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为挽救统治危机,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2.内容(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2)19世纪70年代,打出“求富”的旗号,采用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3.评价(1)洋务运动未能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2)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化起了推动作用。(3)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表现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著名的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影响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无产阶级开始壮大,中国资产阶级诞生整合三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派别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及著作影响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海国图志》等“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地主阶级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自强、求富”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王韬、郑观应实行君主立宪,推行“商战”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起了启蒙作用[答题要素荟萃——抓主旨]-4-主旨一通天血路——西方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1)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社会矛盾的变化:①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②鸦片战争后,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革命任务的变化:①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4)新思潮的萌发:①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残酷压制反清和进步的思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②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虚骄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2.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的重要转折点(1)列强侵华方式:列强经济侵略开始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2)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4)学习内容: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西方制度。(5)革命力量:中华民族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主旨二欧风美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1)表现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2)原因①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③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④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3)特点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解体的速度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解体的结果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5-(4)影响①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②客观上加强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③为西方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使中国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④促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发生变化。2.近代中国出现的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类别性质出现时间分布地点外资企业外国资本19世纪四五十年代通商口岸洋务企业洋务资本19世纪六十年代沿海、沿江地区民族企业民族资本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沿海地区主旨三碰撞交融——从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诠释中国的近代化1.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洋务派最早提出了“中体西用”这一近代化思想,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化。(2)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3)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4)中国外交、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开端。2.从文明的碰撞与融合看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经济领域中国的自然经济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进一步解体,建立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等,经济近代化艰难起步。(2)政治领域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是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也是推行洋务运动的国家机关。它的设立,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政治和外交的近代化。(3)思想领域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科技等伴随着列强的侵略传入中国,被先进的中国人认为是维护统治或救国的武器,“师夷长技以自强”“中体西用”等思想纷纷登场,但遭到了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新旧观念的冲突体现了强烈的时代印记。(4)文化领域新旧并立、土洋并存成为主要特色,思想观念新旧碰撞,也体现了近代化缓慢发展的社-6-会面貌。(5)社会领域“买办”、无产阶级等新兴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革命任务变为反封建反侵略,革命性质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时,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逐渐传入中国。命题探究一步到位[明确已考视角——找规律]考向一面对近代列强侵华,晚清政府的应对措施1.命题点:近代外交观念对晚清外交的影响[2018·全国卷Ⅱ]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解析:材料中未涉及西方列强对日本的帮助。A项可排除。从材料可知,琉球国仍向清政府纳贡,这说明传统朝贡体系仍然存在。B项错误。材料只是地方官员向皇帝提出建议,并非干预朝廷决策,C项与题干无关,可排除。材料中“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说明当时中国受到了近代外交观念的影响。D项正确。答案:D2.命题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洋务运动对近代化的作用[2016·全国卷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解析: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已经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并且取得了较大成效,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及近代军队的建设,故选C项。清政府还没有“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仅仅是“开始”,排除A项;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表明集权制度并不一定有利于作战指挥,排除B项;西方列强对中日之间的冲突持观望态度,不会进行援助,排除D项。答案:C-7-[真题品悟]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时政热点近年来中日两国在钓鱼岛上的外交博弈第2题主干知识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洋务运动能力培养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理性分析历史事件所要表现的实质考向二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3.命题点:以计量史学考查洋务运动[2017·全国卷Ⅰ]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解析:开平煤矿生产煤出口税的减少,减轻了煤矿的压力,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A项正确;题干仅仅说明政府降低税率,不能说明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B项错误;此举对抵制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有一定作用,但并没有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C项可排除;降低税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煤矿业的发展,但洋务企业本身存在着很多弊端,不可能实现煤矿业稳健发展,D项错误。答案:A4.命题点:以全新的视角考查中国近代化的困境[2017·全国卷Ⅱ]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