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段综合测评(三)(第五、六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共产党宣言》宣称:“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文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是()A.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B.建立无产阶级政权C.改造落后的生产关系D.建立如圣西门所说的理想王国B[《共产党宣言》中说的“现存的社会制度”是指资本主义制度,推翻现存制度的目的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2.《共产党宣言》中提到:“他们(工人)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马克思旨在表明()A.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B.工业革命暴露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C.工业革命使殖民者和殖民地的矛盾加剧D.工业革命必然导致社会离心离德B[据材料可判断出,马克思认为工业革命使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加剧,这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3.列宁自称为巴黎公社的继承者,他曾评价“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高度赞扬了公社的()A.革命首创精神B.团结无畏精神C.英勇战斗精神D.高尚乐观精神A[根据“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可看出,列宁高度赞扬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故选A项。]4.有学者对某一历史事件评价道:“它是法国在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是19世纪法国的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从此巴黎通过革命迫使全法国接受新制度的时代被画上句号”。这一历史事件()A.进行了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B.使法国共和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2-C.标志着工人运动的兴起D.宣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A[依据材料中的“法国在19世纪”“巴黎通过革命迫使全法国接受新制度”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巴黎公社革命。A项指出了其历史意义,而B、C、D三项都与巴黎公社革命不符。故选A项。]5.巴黎公社用革命方式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由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最高权力机构——公社委员会;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等等。这些做法给我们留下的经验主要有()①无产阶级专政原则②人民民主原则③工农联盟原则④人民公仆原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D[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农联盟原则”在材料中未体现,故③错误。排除含有③的选项。]6.据统计,1917年3月,全俄产生了600个工人、农民、士兵和水兵代表苏维埃,在90个城市建立了统一的工兵代表苏维埃。这表明()A.无产阶级掌握了俄国的政权B.二月革命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被推翻D.俄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结束B[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各地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建立就是在这种革命形势的推动下出现的。因此,B项正确。]7.1917年俄国相继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分别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选项区别二月革命十月革命A革命背景沙皇统治矛盾重重和平夺权化为泡影B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C革命任务推翻沙皇统治推翻临时政府D革命结果两个政权并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故选C项。]8.《列·托洛茨基自传》中写道,“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消除人类躁狂精神病周期性发作的悲剧,并为人类最高的文明奠定基础”。材料中的“基础”奠定于()A.推翻了沙皇专制B.二月革命的胜利C.十月革命的成功D.“四月提纲”的提出-3-C[材料“人类最高的文明”指共产主义文明,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苏维埃两大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A项不符合题意;二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俄国国内又出现两大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B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是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奠定了共产主义文明的基础,C项正确;“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指明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推动社会主义革命的进行,但不是共产主义文明的基础,D项错误。]9.有人说:“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历史的引领者。”“历史的引领者”是指()A.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B.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C.促进了俄国社会转型的迅速完成D.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D[根据题干“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历史的引领者”可看出,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开创了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成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引领者,故选D项。]10.十月革命四周年时,列宁说:“我们有权自豪,而且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材料中的“新时代”是指()A.无产阶级革命运动B.在俄国开辟出实现现代化的道路C.人类社会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时代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C[题干对“新时代”的描述是“开创全世界历史”“新阶级实行统治”,C项与这些信息相符。A项是实现“新时代”的途径,B项与信息不符,D项与题干无关。]11.有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这次会议()A.制订了新中国的施政纲领B.提出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C.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D.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A[第一届政协制定了《共同纲领》,这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A项正确;政协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是提出了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B-4-项排除;第一部宪法制定于1954年,C项排除;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确立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D项错误。]12.1949年10月21日,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宣布成立,其人员组成情况如下表类别副总理政务院领导成员政务院下属机构正副职总人数4人21人109人民主人士数2人11人49人(其中15人为正职)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没有民主党派的参与就不能建立新中国B.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有益尝试C.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D.体现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推行D[材料中民主人士在政府中的构成反映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这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行的结果。故D项正确。]13.“1953年,三大改造运动全面开始,中国在经济层面上跳步进入社会主义。相应地,在政治法律层面上,中国共产党则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人治历史画上了句号。”下列历史活动起到材料中“画上了句号”作用的是()A.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C.国民党的统治被推翻D.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建立B[材料中“政治法律”“人治历史画上了句号”等信息表明新中国法律制度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果,即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故选B项。]14.毛泽东说:“这个宪法(1954年)草案的特点,有两条,一条是总结了经验,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灵活性。”“宪法草案”所体现的原则是()A.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B.民主集中和自由平等C.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D.中央集权和人民主权A[1954年宪法体现的原则是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其余选项与史实不符。]15.毛泽东在《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1954年)一文中写道: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现在证明是需要的。政协的继续存在是因为()A.《共同纲领》的规定B.政协具有立法权C.多党制优于一党制D.有利于完善民主政治D[政协在1954年以后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这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5-政治。A项在1954年后即被宪法取代,B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题干无关。]16.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D[归绥、迪化等是旧中国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带有一定征服心态的称呼,具有强烈的大汉族主义色彩,新中国改称呼是切实贯彻各民族平等原则的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施的自治制度,改名不能体现这一制度,排除B项;改名体现了人民政府尊重少数民族,但未能体现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排除A、C。]17.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关历史发展的图片,这些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纪念章A.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B.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坚决维护祖国的统一A[三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故选A项。]18.刘少奇被揪斗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B.红卫兵的出现使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D.“文革”期间中国的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D[注意题干中“本质问题”,D项符合题意,其余选项都是历史现象。]19.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C.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不必再完善-6-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D[材料说明新时期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巨大成就,法制建设步伐加快,故D项正确。]20.“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新时期()A.逐渐建成较完备的法律体系B.把“依法治国”写入了宪法C.积极推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确立“民告官”的法律基础B[依据题干“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可知,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为此我国新时期把“依法治国”写入了宪法,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主旨,应排除。故选B项。]21.最近两年“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等名字不断涌现。这些称呼来源于各地农村,虽然名称不同,但性质一样,都是村务监督机构。这反映出()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以健全B.依法治国理念深入广大农村C.基层民主制度逐步走向完善D.村民已真正实现了自治C[根据“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监督小组”“村民理财小组”可知,这些都是基层民主制度的体现,说明基层民主制度逐步走向完善,所以C项正确。]22.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被网民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脖”出席“两会”,成为“两会”上的一道风景。有人说:“正是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才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D.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加快D[通过微博参政议政说明科技有助于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但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科技对政治民主化的间接推进,排除C项;D项揭示了材料内容所反映的本质。]23.有的学者认为:“一国两制”构想突破了原有的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建立了以社会主义为主体的允许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新的国家结构。下列各项符合这一观点-7-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