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14讲 地理环境的整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14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高考江苏卷)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湿润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解析:选D。瓶状茎、多刺、硬叶等性状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避免阳光灼伤,说明该地高温干燥。(2019·淮安一模)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图Ⅰ示意研究区范围,图Ⅱ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据此完成2~3题。2.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A.洞庭湖平原B.东南丘陵C.山东丘陵D.华北平原-2-3.2001-2010年间,研究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A.植被类型的变化B.土壤肥力的变化C.雾霾天数的变化D.水热状况的变化解析:第2题,一般丘陵地形林地比重大,平原地形耕地比重大,依据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排序,可判断丘陵地形大于平原地形;而东南丘陵位于亚热带,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山东丘陵位于暖温带,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故年NPP最大的地区应该是东南丘陵。第3题,水热状况影响植被生长状况,从而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弱,故水热状况变化会影响年NPP的波动。一般短期内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等因素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主要是夏季风带来降水,而季风气候具有非常大的不稳定性,故可能造成短期内的水热状况变化。答案:2.B3.D(2019·扬州期末)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4.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5.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6.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解析:第4题,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到后期陆生生物生长,演变过程结束;结合四幅图可知,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③④①②,故A项正确。第5题,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植物营养素沉积湖底(动植物枯死、腐烂)是最早发生的现象,生物的生长是在营养素的条件下发生的,并且一直持续到陆生生物的形成,故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生物,故D项正确。第6题,图中演变-3-过程最初是由生物因素发生变化引起,从而导致水文、地形等因素的改变,最终使环境整体发生变化,故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故B项正确。答案:4.A5.D6.B(2019·连云港模拟)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800m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下图为当时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现今的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完成7~8题。7.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B.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C.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D.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8.现今的西双版纳农业生产类型属于()A.雨林生态农业B.热带种植园农业C.基塘农业D.河谷农业解析:第7题,由图示内容可知后面的各种现象都是由砍伐自然植被引起的,A、B、D三项表述虽然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选C项。第8题,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可以判定这里发展的是立体农业与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光照与地形。答案:7.C8.A(2019·镇江模拟)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处所示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B.①②处所示地貌都是由流水侵蚀造成的C.图示地貌景观在湿热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更好-4-D.⑤处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10.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B.页岩、砂岩、石灰岩、花岗岩C.石灰岩、砂岩、页岩、花岗岩D.花岗岩、石灰岩、砂岩、页岩解析:第9题,据图可知该地区地表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应为我国西南地区;①为流水的侵蚀或溶蚀作用形成,②为地下溶洞里的钟乳石,为沉积作用所形成;⑤处岩层弯曲上拱,形成背斜部位,为内力作用所形成。第10题,页岩、砂岩和石灰岩都属于沉积岩,所以三者据先后顺序沉积,依次为页岩、砂岩、石灰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其应在其所切穿的岩层之后形成,故花岗岩最后形成。答案:9.C10.B二、双项选择题(2019·无锡上学期期中)下图为东亚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读图回答11~12题。11.该国气候、地形、植被、河流等要素之间的整体性表现在()A.以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B.河流水量充足,山地水土流失明显C.地形坡度大,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D.地形条件复杂,导致森林茂密且种类单一12.某科考队赴该国科考,发现该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原因可能是()A.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B.沿岸暖流的影响C.山地地形的影响D.多火山、地震地质条件的影响解析: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国为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大,但夏季较为集中,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水量较大,山地地势起伏较大,流水侵蚀作用较强;地形坡度大,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地形条件复杂,导致森林茂密且种类繁多。第12题,-5-该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同一大陆其他国家,是非地带性的表现,可能是该国受沿岸暖流的影响,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气候分布北界纬度较高。答案:11.AC12.AB甲、乙两幅图分别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20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期观测的降水前后48小时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3~14题。13.与甲图相比,乙图()A.径流量峰值较大B.含沙量变化较大C.径流量变化较小D.含沙量较小14.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耕地面积不断增加B.水库面积增加C.森林面积增加D.灌溉面积增加解析:第13题,读图可知,与甲图相比,乙图径流量峰值较小,含沙量变化较小,径流量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C、D项正确。第14题,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21世纪初期,在降水强度略强的条件下,该河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河流含沙量减少,说明流域内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能力提高,减淤能力提高,调节径流能力提高。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效益,水库具有调节径流量和拦截泥沙的作用。因此,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植被覆盖率提高,还有可能是修建或扩建了水库,B、C项正确。答案:13.CD14.BC三、综合题15.(2019·江苏联考)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6-材料一“一样春风有两般,南枝盛开北枝寒”。1月10℃等温线和≥10℃的7000℃积温等值线通过南岭南侧,也是雨雪的分界线(为降雪或雨夹雪能达到的最南界线)。材料二南岭地势不高,海拔仅千余米,西段的盆地多由石灰岩组成,形成喀斯特地貌;东段的盆地多由红色砂砾岩组成,经风化侵蚀后形成丹霞地貌,低谷隘口构成南北交通孔道。毛泽东主席曾用“五岭逶迤腾细浪”来形容南岭的地貌特征。材料三南岭美食自成一派,如“清炒蕨菜——蕨莱是最为普遍的野菜”;“石头猪肉——精干瘦小、脾气执拗的山猪”;“米味十足肠粉——本地的好水、靓米”;“紫苏爆炒螺——奇香紫苏叶去螺蛳腥味”等。(1)南岭作为我国雨雪分界线的原因是什么?(2)以南岭地区喀斯特地貌或丹霞地貌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3)请结合材料分析“南岭美食自成一派”的地理原因。解析:(1)降雨、降雪分异主要受气温影响,降雪多分布在盛行冬季风的冬半年且较高纬地带。南岭为重要东西走向山地,成为我国雨雪分界线应从纬度、冬季风、地形等方面考虑。(2)结合气候条件和材料,从喀斯特地貌或丹霞地貌所处环境的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等地理环境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的整体性角度分析。(3)南岭天然食材丰富且环保,是形成美食文化的基础条件;“自成一派”说明受其他地方饮食文化影响小,这与山区内外联系困难有关。答案:(1)纬度低,太阳高度大,获太阳辐射多;距冬季风源地较远,受冬季风影响小;寒冷冬季风受山脉阻挡作用明显,气温高。(2)以喀斯特地貌为例:岩石:石灰岩分布,可溶性、透水性好。气候: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利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形成和富集。水文:强烈的流水溶蚀作用,发育喀斯特地貌。地形:山地、丘陵广布,坡度大。生物:生物种属多,生物活动活跃。土壤:生物活动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导致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的含量较高。它的形成和发育与该地区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等密切相关,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7-或以丹霞地貌为例:岩石:垂直节理发育的红色砂砾岩。气候:炎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利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形成和富集。水文: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地质:地壳的升降运动。风化作用:山区昼夜温差大,风化、侵蚀作用强烈。它的形成和发育与该地区岩石条件、气候条件、地质条件等密切相关,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3)气候温暖湿润,生物品种多,纯天然绿色食材丰富;山区有可供人们享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河湖多,高山泉水多,水量大,水生动植物多;山区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少、烹饪手法质朴天然自成一派。16.湿地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益。结合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东北地区沼泽地分布图。材料二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1)简析东北地区大面积沼泽地的形成条件。(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地发展趋势对该区自然环境的影响。解析:(1)大面积沼泽地一般具有地势低洼、来(降)水量大、排水不畅的共同特点。东北地区纬度高,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气温低、蒸发弱和冻土层阻碍地表水下渗。(2)自然地-8-理环境由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要素组成,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图示三江平原沼泽率降低,湿地面积萎缩,水环境趋于恶化,对气候、水文、生物等环境要素影响明显。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夏季降水多;河网较密,径流丰富;土质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2)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淡水资源减少;气候趋于干燥;旱涝灾害增加;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