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讲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开始起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1992年后,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成就斐然,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1.政治外交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2.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3.思想科教文化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2-政治经济思想文化1.民主与法制建设(1)平反冤假错案:纠正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平反“文化大革命”前后的冤假错案。(2)政治体制改革:恢复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3)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立法工作,修订1982年宪法和颁布多部法律,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实践①港澳回归:洗刷了民族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②两岸关系的发展:打破两岸隔绝状态;1992年,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2008年两岸直接实现“三通”;2015年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实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决策。2.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2)城市: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企业有了竞争机制。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邓小平的“南方谈话”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中共十五大: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起来。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邓小平理论(1)形成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②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③中共十三大召开,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做了系统概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发展: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3)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建设和巩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3-现会面。3.新时期的外交(1)政策:奉行不结盟、对外开放。(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3)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发挥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作用;发展和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过程:1980年起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等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长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2)特点: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沿边开放城镇、内地开放城市的体系,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3.科教文化(1)科技①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②新时期,中国的计算机(银河系列计算机)、生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2)教育: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个面向”;实施义务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等。(3)文艺:恢复“双百”方针,中国科学文化领域重现生机,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考向一新时期的制度创新和经济体制改革论点1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特点(1)内容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步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第二步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扩大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开始,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行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2)特点①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或者是与二者相关的改革,都是以责、权、利关系及其制度的调整为核心和主线的。②以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4-③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而且以后者促进前者调整。④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即在制度的设计和变迁过程中,是多元主体联合创立新体制,并不断进行着角色的转换。论点2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经济体制转型(1)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底①特点: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②表现: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①特点: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属于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体制。②表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3)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以来①特点: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表现: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过去以行政配置资源的方式,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大潮中去。论点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融合。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运行市场经济的关键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表现为:(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3)在宏观调控上,国家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4)从实践意义上看,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举措。-5-命题点1:经济体制改革下的农村经济结构1.(2019·全国Ⅱ卷,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关联主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寻找题眼题干中“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退耕还林还牧”“举办社队企业”等政策,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错点诊断1984年我国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私营企业才开始出现;材料中的政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直接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期A命题点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2.(2017·全国Ⅰ卷,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关联主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寻找题眼该报告认为,计划仅是一种手段,“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其实质是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发挥市场的作用-6-错点诊断材料主张将国家干预和市场结合起来;经济模式与“经济全球化”无关;私人占有制是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材料无体现C命题点3:乡镇企业的发展3.(2018·全国Ⅲ卷,31)下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关联主干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寻找题眼题干材料表明,当时农业中乡镇企业数量减少,其他行业中则都在增长,这些乡镇企业中的劳动力应该来自农业错点诊断当时,我国“城乡”差别大;“建立”是在21世纪初;材料反映的仅是乡镇企业分布,不能得出工业结构“合理”的结论A1.(视角1:改革开放的影响)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2007年达到21738亿美元;外汇储备1978年为1.67亿美元,2007年达到1.53万亿美元。这主要因为()A.加入WTO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D.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解析根据材料“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2007年达到21738亿美元;外-7-汇储备1978年为1.67亿美元,2007年达到1.53万亿美元”,解题关键“1978年”“进出口总额”“外汇储备”,结合所学,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故选D项。答案D2.(视角2: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1986年,浙江一家生产压力锅的乡镇企业与国企沈阳双喜压力锅厂联营,可以使用其技术并以“双喜牌”名义销售,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8%,最后取代了沈阳压力锅厂。这种现象成为当时的一种趋势。这表明()A.乡镇企业经营模式适应市场形势B.国企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C.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取代计划经济D.乡镇企业逐渐成为市场主导力量解析据题干材料中乡镇企业与国企联营,使用其技术并以国企“双喜牌”名义销售,这就保障了技术优势与品牌效应,因而市场占有率较高,说明这种乡镇企业的经营模式适应市场形势,故选A项。答案A3.(视角3: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在上海、深圳进行股票上市试点,试行外汇期货交易,开放边境城市及长江沿岸主要中心城市。这一决定()A.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B.强化了经济特区窗口地位C.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D.彻底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解析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据题干材料“允许股票进入社会主义经济领域”并结合时间点“1992年”说明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故选C项。答案C考向二新时期的科教、思想和文化成就论点1多角度看待高考制度的恢复(1)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来看,恢复高考制度是教育战线尤其是高等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它对在全社会重新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对重建社会的公平与公-8-正,对推进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对推进中国教育制度的重建与创新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恢复高考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2)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恢复高考制度让一批具备接受大学教育条件的人实现了他们渴求知识的愿望。如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