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检测试题 人民版必修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近代以来,西装、西餐、欧式建筑以及轮船、汽车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下列城市中最早出现这种现象的是()A.广州B.西安C.合肥D.深圳解析:A最早开始在衣食住行方面西化的是第一批通商口岸。根据所学可知广州是《南京条约》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故选择A。2.近代以来,外来服饰对中国传统服饰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中国民族服饰有()①长袍马褂②西装③中山装④改良旗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D长袍马褂是中国传统服饰,西装是由西方传入。中山装和改良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3.以下四张照片是近现代中国女性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服饰。其中属于20世纪50年代女性时尚的着装是()解析:CA所表现的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女性着装,展示身体曲线、尽显魅力姿势成为时尚,故错误;B为改良型旗袍,在20世纪30年代妇女中比较流行,故错误;C是列宁装,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流行,故正确;D为军装,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典型服饰,故错误。4.近代某一女性服饰样式1929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年代以后被冷落,“文化大革命”时期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1984年再次被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该服装样式是()A.传统满族旗袍B.改良旗袍C.苏式连衣裙D.“干部服”解析:B1929年传统满族旗袍已被改良,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确定的礼服是近代中西合璧的-2-旗袍,故B项正确;苏式连衣裙流行于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干部服”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故D项错误。5.中山装是孙中山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流行开来,其社会原因是()A.中山装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B.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C.中山装为国民政府法定制服D.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解析:D中山装在中国广泛的流行,应该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其主要的原因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故选D。A不是社会原因,B错在“完全”且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材料要求为“社会原因”而非政府因素,皆排除。6.下图为我国著名漫画家李滨声先生1956年的一幅漫画《清一色》,漫画反映了此时()A.列宁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B.民众服饰的式样趋于单调C.着装较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D.人们对服饰的要求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解析:B从漫画看出,男女老少是清一色的中山服着装,说明民众服饰的式样趋于单调,故B正确;图片的服装属于中山装,列宁装的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不符合题意,排除A;1956年中国强调社会意识形态,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立,不会较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排除C;漫画反映了民众服饰的式样趋于单调,无法体现向穿得好过渡,排除D。7.据《临淄县志》记载:“元旦(指公历新一年的第1天),县署与各机关各学校,互以名刺相投,贺年节。”这一社会现象最早出现于()A.清朝末年B.民国初年C.新中国成立后D.改革开放后-3-解析:B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公历,所以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公历1月1日取代夏历正月初一而称为“元旦”,题目中元旦指的是公历1月1日,最早出现于民国初年,清朝末年沿用传统历法,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故A项错误;民国初年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最早出现不是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同样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最早出现也不是在改革开放后,故D项错误。8.洋务运动期间一批中国幼童到美国留学,在遭遇异样眼光后,有些人就剪掉了辫子。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提议剪掉辫子。到了20世纪初,“辫子问题”与反清斗争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得出最恰当的认识是()A.辫子问题受到西方文明和政治斗争的影响B.有无辫子成为了表达政治立场的明显标志C.近代中国习俗的发展呈现一个曲折的过程D.剪辫体现近代中国习俗从落后向先进发展解析:A题干论述了三次关于辫子的变化:其一,在19世纪70年代,由于受西方文明的影响,一些留学生剪掉辫子;其二,在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为推动变法上书提议剪掉辫子;其三,到20世纪初,由于辛亥革命的影响,辫子问题与反清斗争联系在一起,据此可知A项正确;第一次剪辫子是由于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不是为了表达政治立场,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谈到近代中国习俗的发展变化,故C项错误;习俗没有落后先进之分,故D项错误。9.传统婚姻遵循“父母之命”。1905年,留日学生王建善在报纸征婚广告中公开说明了本人的基本情况,而对女方的要求则只字未提,只提出“女同志”可以通信的方式进一步了解男方。这一现象说明当时中国()A.婚俗渗透浓厚的保守观念B.婚姻的主导权发生变化C.进步青年崇尚简化的婚俗D.男女社会地位基本平等解析:B在清末的中国,留学生敢于公开在报纸上征婚,说明观念很开放,故排除A项。以前是“父母之命”,现在敢于征婚,说明该青年掌握婚姻的主导权,故选B项。征婚不一定就等于婚俗简化,故排除C项。“对女方的要求则只字未提,只提出‘女同志’……”,说明该青年尊重女方,但不等于当时中国男女的社会地位基本平等,故排除D项。10.20世纪30年代,“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4-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同时期的河南官方则下令:“着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纳税一元。”这些现象表明近代中国习俗变迁的特点是()A.全盘西化B.中西合璧C.官方主导D.新旧杂陈解析:D由材料“她必穿了短旗袍,着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可知是受西方生活方式影响;由材料“着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纳税一元”可知河南政府限制西方服饰,倡导传统服饰;故这些现象表明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基本特点是新旧杂陈,D项正确。全盘西化与材料中河南官方的态度不符,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近代中国习俗变迁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而是强调新旧杂陈,排除B。C项官方主导的信息,与材料上海流行的生活方式不符,排除。11.下表是民国初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据此可知()学校地点特色中央女校北京设有六个年级,分为工艺组、纺织组等神州女学上海设国文、图画等专修科,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女子政法学堂上海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办学宗旨A.新式女子教育已经得到普及B.授课内容以培养谋生技能为主C.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显著提高D.部分妇女摆脱了传统的束缚解析:D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虽然开设了女子学校,但并没有普及,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得出不同地区的女校,不同的特色,有的以培养技能为主,有的以服务政教为主,故B项错误;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但并没有显著提高,故C项错误;女校学生逐渐接受教育,表明部分妇女摆脱了传统的束缚,故D项正确。12.民国初年,姚灵犀在《采菲录》中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A.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B.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5-D.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解析:C材料反映了两种情况,一是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虐待者,时有耳所闻,二是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故反映了此时新旧思想观念的冲突,选C。材料没有涉及习俗变迁的进程,故A错误。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反映了缠足社会基础并不深厚,故排除B。材料所发生情况出现于民国初年,没有涉及1898年的维新运动,排除D。13.“今者清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仰内务部通令各省都督,转谕所属地方一体知悉。”该材料说明()A.民众的思想观念已彻底发生变化B.移风易俗任务依然十分艰巨C.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剪辫易服活动D.政府倡导开启民智首在剪辫解析:B民众思想观念彻底发生变化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材料“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说明辛亥革命后移风易俗,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故B正确;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于1927年,开展剪辫易服活动的是南京临时政府,排除C;政府剪辫的目的不是开启民智,而是为了革除旧俗,排除D。14.1868年11月24日《上海新报》报道,“兹见上海有车几辆,乃一人坐于车上,一轮在前,一轮在后,人用两脚尖点地,引轮而走。”材料中的交通工具是()A.黄包车B.自行车C.汽车D.电车解析:B黄包车是两轮在后,不是一轮在前,一轮在后,故A项错误;自行车是一轮在前,一轮在后,故B项正确;汽车是四个轮子,故C项错误;电车靠的是电力作为动力,不符合材料意思,故D项错误。15.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闹出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这条铁路建成于()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80年代D.19世纪90年代解析:C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是1881年建成的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故选择C。16.如图所示的股票被称之为“中华第一股”,发行于1873年。下列有关该股票反映的时代信息中,正确的有()-6-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诞生B.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D.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解析:D“中华第一股”是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而轮船招商局是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要表现,D项正确。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企业而非民族资本主义企业,A项排除;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项排除;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企业,和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无关联,C项排除。17.下列交通工具最早出现在上海的是()①有轨电车②公共汽车③地铁④磁悬浮列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D1906年,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在天津建成,故①错误;1924年上海出现国内最早的公共汽车,故②正确;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故③错误;我国第一辆磁悬浮列车2003年开始在上海运行,故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18.近代中国交通艰难起步,步履蹒跚,而如今的交通事业成就斐然。下列有关近代以来中国交通事业发展正确的是()①上海轮船招商局是近代航运的开端②20世纪40年代中国民航事业起步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收回铁路利权运动使铁路事业较快发展④20世纪早期一些沿海城市开始出现公共汽车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B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②错误,①③④均与所学史实相符,故本题选B。19.中国第一条地铁是北京地铁,全长23.6千米,共设17个车站,开中国地铁之先河。当时这-7-一地铁项目定位为“战备为主,兼顾交通”。这条地铁开始运营于()A.新中国成立初期B.十年探索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地铁是在1969年投入运营的,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C项符合题意。20.如图为引进于日本的人力车,因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五六万辆黄包车在城市中来往穿梭,远远超过汽车。材料主要反映出()A.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B.中国交通的近代化已初具规模C.近代的交通呈现半殖民地色彩D.上海社会保留森严的等级制度解析:A黄包车仍然是人力车,其“远远超过汽车”,反映出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故A项正确;人力车的发展不能代表中国交通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近代的交通没有反映出主权的部分丧失,因此没有呈现半殖民地色彩,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交通业保留森严的等级制度,故D项错误。21.历史学家白寿彝1937年曾说:“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若和世界各先进国比较……这只能算中国交通事业之现代化的开始。”结合材料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