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这一问题包括()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②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解析:选B。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②③入选。2.面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回答是不同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A.对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问题作出了解释B.对物质与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物质的特殊性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D.对人的意识的解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解析:选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物质与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也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B正确。3.目前,我国空间科学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已圆满完成在轨测试任务,已完成全天区的扫描,共探测粒子约16亿个。由此可知()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③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④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解析:选B。“我国空间科学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已圆满完成在轨测试任务”“共探测粒子约16亿个”说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④正确。②错误,只有正确的思维才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③错误,存在不依赖于思维。24.“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认识与自然的吻合具有必然性③认识以实证和猜测为基础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C。材料反映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运动规律,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①④符合题意。认识与自然的吻合不具有必然性,②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③错误。5.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光源是我国第一个进入国际领先行列的大型多学科研究平台,大幅提升了我国在蛋白质结构、材料和催化剂等方面的实验研究能力。这说明()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哲学研究的问题是多方面的C.思维和存在是相互决定的D.存在是世界的本原解析:选A。材料中涉及重大科技进步,说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A入选。B在材料中未体现。存在决定思维,思维不能决定存在,C错误。D与题意不符。6.漫画《尝甘蔗》表明的哲理是()①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同一矛盾在不同阶段特点不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人们在不同位置尝甘蔗发现味道不同,一方面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同一矛盾在不同阶段特点不同,③④符合题意。①夸大了意识的重要性。②与题意不符。7.“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范围也。”下列选项中与王夫之的这段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3B.攻其一点,不及其余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选A。王夫之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凡象皆气”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A项符合题意;B项意思是说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属于形而上学观点,不符合题意;C项表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不符合题意;D项体现发展的观点,不符合题意。8.“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这是斯蒂芬·霍金在他的《大设计》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从世界观上看,下列说法与该观点一致的是()①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④黑格尔: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选C。霍金认为世界不是神创的,这是唯物主义观点,②③世界观与之相同。①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④体现思维的机械性,均与题意不符。9.英国政治家、哲学家霍布斯曾经写道:“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拉美特利更干脆地宣布:“人是机器。”认为人归根结底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对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①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②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限性③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④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A.①②B.③④C.①④D.①③解析:选A。题干中“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认为人归根结底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等,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限性,①②正确;③④观点不符合题意,不选。10.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4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解析:选B。孔子观点中的“命”“天”支配人的一切,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孟子把认识世界离不开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感觉,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选B项。另外,注意题干强调的是“主要区别”。11.北齐宰相萧子良笃信佛教,相信佛家的因果循环,曾与范缜辩论。萧子良质问范缜:“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范缜回答说:“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两人辩论的实质是()①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斗争②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斗争③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④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斗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C。北齐宰相萧子良笃信佛教,其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范缜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两人的辩论其实就是有神论和无神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的斗争,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范缜说的话的大致意思是,人生在世,就像同一棵树上开的花,风吹过后,有的落在富贵人家的垫子上,有的落在粪坑里。虽然贵贱不同,却无因果报应。12.东汉思想家王充认为:“人死而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下列与该观点蕴含哲理一致的是()①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②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③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选C。题干材料中王充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②③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不选;①④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者康德说:“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他认为,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并由此提出著名的观点:“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承认自在之物的存在,但是又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康德是唯心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165分)(2)如何理解康德所说的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0分)解析:(1)第一小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第二小问,康德认为人在构造现实世界,“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他认为“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2)康德的观点正确说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答案:(1)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8分)②康德认为人在构造现实世界,“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康德认为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8分)(2)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体现了这一点。(5分)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体现了这一点。(5分)14.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这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1)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14分)(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12分)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审读材料一可知,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人同属于唯心主义派别,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即是二者的共同点。(2)解答的关键在于明确唯物主义的三种发展形态及其各自的优缺点。张载把“气”这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然后再依据教材答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即可。答案:(1)①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其说法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7分)②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7分)(2)①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6分)②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6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