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易混易错+高考体验对应学生用书P99[易混易错]1.有学者指出:“1946年2月,斯大林在莫斯科公开演说,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被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书’。此时距二战结束还不到半年,这对‘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产生了直接影响。”这说明()A.美国是“冷战”的始作俑者B.斯大林倡导第三次世界大战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历史的必然D.苏联对“冷战”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斯大林的讲话“对‘铁幕’演说和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产生了直接影响”,这说明苏联对“冷战”的发生负有重要责任,故D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斯大林只是鼓吹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夸张的说法,排除B项;C项材料未提及,排除。2.有学者在评述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时说,它“在全球两极对峙的环境中,推动了西欧的联合,使欧洲的一体化逐渐提上日程”,“为西欧经济秩序的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材料所评述的事件()A.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B.实现了西欧由分裂走向联合C.引发了苏联强烈的军事对抗D.有助于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推动了西欧的联合,使欧洲的一体化逐渐提上日程”“为西欧经济秩序的重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事件指的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推动了西欧经济的恢复,有助于遏制苏联势力的扩张,故选D项。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是北约和华约的组建,故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的联合,“实现”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苏联对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回应是组建经济互助委员会,故排除C项。3.1949~1950年,中国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贸易总额超过了抗战前的1936年。但1950年底以后,中国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贸易额却急速下降。出现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另起炉灶”的政策B.西方对华敌视政策-2-C.美苏“冷战”的形成D.朝鲜战争中国参战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1949~1950年中西方之间贸易呈发展趋势,但1950年底后却急剧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25日,中国派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参加朝鲜战争(1950年6月~1953年7月),中美关系恶化,进而导致中西贸易受挫,故选D项。“另起炉灶”政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经确立,且材料与这一政策无关,排除A项;西方国家对华采取敌视政策是新中国成立后西方的一贯态度,不足以说明1950年后中西贸易下降的原因,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4.“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围绕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展开了激烈竞争,原子弹、半导体、雷达、航天技术等都有新突破。后来很多技术转为民用,如导航系统广泛用于救援、城市交通管理等各个方面。根据材料,可以确认的历史结论是()A.美苏竞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B.美苏成为新科技革命的中心C.美苏双方在科技上相互借鉴D.美苏双方在军事上势均力敌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为争夺霸权,围绕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进行了激烈竞争,使得各种新技术都有新的突破,这说明美苏“冷战”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美苏成为新科技革命的中心,B项错误;美苏“冷战”,双方科技不可能相互借鉴,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美苏双方在军事上势均力敌,D项错误。5.在两极格局之下,美苏两国事实上形成了以“冷和”代替“冷战”的默契。这种心照不宣()A.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精神B.表明美苏两国合谋瓜分世界C.反映了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D.客观上避免了世界大战爆发答案D解析二战后,美苏两国实力相当,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客观上避免了世界大战爆发,故D项正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两极格局之下,美苏“冷战”,在世界范围内争夺霸权,不利于世界和平,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下,美苏对峙,争夺世界霸权,而不是合谋瓜分世界,B项错误;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是在“冷战”结束后,C项错误。6.1961年,路透社在评论刚刚成立的某一国际组织时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3-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的成立()A.标志着区域经济合作进入了新阶段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日趋走向多极化C.根本上动摇了美苏两国的霸权地位D.直接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一体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61年……刚刚成立”“独立于美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国际组织指的是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原则,是一支非常重要的政治力量,有利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故B项正确,D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是政治组织,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虽然反对霸权主义,但不能从根本上动摇美苏两国的霸权地位,C项错误。7.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A.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不同B.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C.复杂的宗教信仰和民族关系D.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和相互制约答案B解析政治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经济力量的大小,因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根源是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故选B项。A、C两项与世界多极化无关,排除;D项是世界多极化的表现,排除。8.1988年6月,经济互助委员会与欧洲共同体签署联合声明,双方互相承认,并正式建立关系。这表明()A.经互会实行市场经济体制B.整个欧洲经济形成一体化C.国际经济组织间联系加强D.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结束答案C解析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针对美国实行的马歇尔计划而建立的经济组织。从材料可以看出,到东欧剧变前夕,经互会的意识形态色彩已经逐渐弱化,而且与欧共体建立了关系,加强了两个组织的联系,故C项正确。经互会是苏联主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组织,目的是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其成员国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A项错误;整个欧洲经济的一体化至今都未实现,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9.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说:“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4-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其具体表现不包括()A.欧盟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B.日本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C.俄罗斯不再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D.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并努力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在国际社会发声和施展影响力的机会,推动了世界新秩序的形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盟的壮大、日本的崛起和中国的发展都有利于加强多极化趋势,进而有利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A、B、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俄罗斯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对美国的地位仍有挑战,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项。10.下面是21世纪初较为流行的一幅漫画。该漫画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多极化格局遭遇挑战B.美国仍未放弃“冷战”思维C.欧洲国际地位的衰落D.美国与欧盟军事对抗激烈答案B解析多极化格局并未形成,也就不存在遭遇挑战一说,故排除A项;美国对欧盟的“伽利略计划”的反应是“摧毁,摧毁,摧毁”,说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依然存在,仍然没有放弃“冷战”思维,故选B项;欧盟提出“伽利略计划”实际上是欧盟实力发展壮大的表现,故排除C项;美国与欧盟之间并没有激烈的军事对抗,故排除D项。[高考体验]1.(全国卷Ⅰ)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5-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其他三项时间上不符,排除。2.(北京高考)下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A.罗斯福新政B.“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D.欧洲煤钢联营答案C解析漫画中的关键信息是“美国纳税人”“欧洲”“自立”,其意在说明美国通过经济手段推动欧洲自立。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复兴计划”,美国通过此计划在经济上援助欧洲,帮助欧洲恢复经济,C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从时间、内容上皆可排除;B项发表于1946年,与经济无关,排除;D项成立于1951年,时间不符,排除。3.(北京高考)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答案D-6-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并非从欧洲吸引援助,而是美国给欧洲提供援助,排除A项;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一次对抗,危机仅持续了13天,不可能给美国的财政造成赤字,排除B项;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而图表截止时间是1968年,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军费开支庞大,给美国造成财政赤字,故选D项。4.(全国卷Ⅰ)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A.屡遭战争重创B.社会制度相同C.发展水平相近D.历史上关系紧密答案A解析西欧六国的联合首先实现了对煤、钢等重要战略物资的联合管控,明确表达了避免战争的愿望,故A项符合题意。D项属于历史原因;B、C两项提供了联合的可能性,但不是直接原因,故排除。5.(江苏高考)“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答案C解析由材料“新解放的国家”“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可知,第三世界国家的大量出现促进了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治状况,故A项错误;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没有导致国际力量的失衡,故B项错误;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不可能消除,故D项错误。6.(全国卷Ⅱ)右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A.冷战结束B.华约解体C.北约东扩D.欧盟扩大-7-答案D解析图片中的旗帜是欧盟旗帜,波兰向欧盟开放边境线反映了欧盟扩大,故选D项。冷战结束的标志是苏联解体,A项不符合题意;B、C两项均与图片中的旗帜不符。7.(北京高考)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发表宣言,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该宣言()A.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指导方针B.奠定了不结盟运动的政治基础C.推动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促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时间上与1956年相隔太远,且印度、埃及、南斯拉夫都不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召开,不结盟运动兴起,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与材料中的“反对‘把世界分为强有力的国家集团’”相符,故B项正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排除C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成立于1945年,排除D项。8.(江苏高考)20世纪60年代末,在世界贸易总额中,西欧国家仅欧共体六国所占比例就超过39%,美国同期从1957年的20.9%下降到15.1%。在世界工业生产中,1951年至1970年,西欧所占比例由20.8%升至28.6%,美国同期则由48.6%降至37.8%。据此可知,西欧经济的发展()A.促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强化了欧洲为主导的世界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