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素养评价十八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2018年10月22日,第26号台风“玉兔”生成,24日,“玉兔”加强为超强台风,“玉兔”超过“山竹”最大风速65米/秒,成为新的2018年全球风王。据此回答1~3题。1.要准确掌握台风的生成、移动及发展状况宜采用()A.人工拍摄B.遥感技术C.地理信息系统D.多媒体技术2.一艘正行驶在上海沿海地区的渔船遭受台风袭击后,发出求救信号。海事部门要确定出该渔船的准确位置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为()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人工观测3.要准确快捷地统计台风造成的灾害信息,主要依靠()A.遥感技术B.人工统计C.地理信息系统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解析】1选B,2选B,3选C。第1题,遥感技术可以获取瞬时的云图资料,及时发现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第2题,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能够精确确定三维坐标(经度、纬度和海拔),因此渔船的定位需要运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第3题,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补偿训练】近几年,新疆建设兵团在中科院的帮助下成功地利用无人遥控直升机对所属农场的农作物病虫害进行了防治,大大提高了其准确度和工作效率。据此回答(1)、(2)题。(1)工程技术人员利用无人遥控直升机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①遥感技术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2④雷达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新疆采用了卫星遥感技术,是因为()①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②卫星遥感分辨率高,可拍摄到清晰的照片③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④卫星遥感智能化高,在治虫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1)选A,(2)选C。第(1)题,遥控直升机的位置使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遥控作业需使用遥感技术。第(2)题,农作物遭受病虫害时,发射和反射的波谱会有一定变化;卫星遥感探测的范围广,连续性强。4.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以()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D.确定待救援车辆位置【解析】选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导航、定位功能,而“获取”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解译”“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当地时间2018年1月27日,位于菲律宾阿尔拜省的马荣火山持续喷发,熔岩喷射高达3千米。火山周围的居民被迫撤离。下面是卫星在火山喷发后不久拍摄到的卫星图像。读图回答5、6题。35.要获取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图,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雷达6.如果利用卫星对火山灰进行监测,通过分析多幅火山灰图片,可以获得()①火山灰喷出的起始位置②火山灰漂浮速度③火山灰影响的范围④火山灰漂浮的方向⑤此时段当地的风向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5选A,6选D。第5题,本题考查遥感的相关知识。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图是应用遥感技术获得的。第6题,从火山喷发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出火山灰的状况,获得火山灰喷出的起始位置、移动方向、速度、影响范围、此时段当地风向等。2018年第3号台风“杰拉华”(强热带风暴级)的中心于3月29日5时位于菲律宾马尼拉偏东方大约1550千米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15.2度、东经135.4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5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5百帕。下图为“杰拉华”的遥感影像图,据此回答7、8题。7.获取台风“杰拉华”图像信息依靠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系统4C.全球卫星导航系统D.信息高速公路8.救灾决策部门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此次台风造成的洪涝灾情,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①土壤类型分布图②水系分布图③地形分布图④地质构造分布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7选A,8选B。第7题,据图可知,获取的是台风大范围的图像信息,因此需要用到遥感技术。第8题,本题实质考查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洪涝灾害的形成主要与气候、地形、水系分布、植被等因素有关,因此救灾决策部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此次台风造成的洪涝灾情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是水系分布图、地形分布图。(2019·北京高一检测)某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制作专题地图,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打开河流、城镇两个图层,图层中十字星的经纬度相同。读图,完成9、10题。9.如果将两个图层叠加,所得地图为下图中的()10.该技术()A.关键装置是传感器B.数据库由若干图层组成5C.主要功能是空间定位D.数据模型用点、线、面表达【解析】9选D,10选B。第9题,需要注意的是两幅图的图幅面积相同,但是由于比例尺不同,图2的比例尺是图1比例尺的二分之一,因此代表的空间范围较大,所以,当两幅地图进行叠加时,两幅地图的比例尺需要统一,如果图2的比例尺扩大到与图1相同时,图示中各点之间的图上距离会增大到原来图上距离的两倍。结合图中河流的形状可知B错误,D正确。第10题,该技术为地理信息系统,其图层叠加技术具有强大的图像和数据处理功能。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6000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专家们对航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定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材料二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2006年和2008年5月14日卫星对汶川地区拍摄的遥感影像。(1)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双选)()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B.监测震灾的动态C.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D.控制灾害的发生(2)从材料二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次生灾害?(3)结合材料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灾后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解析】第(1)题,运用遥感可以对地震进行监测,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但是既不能分析出地震发生的原因,更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第(2)题,比较两幅图片,可以看到地震后出现河道间断,大面积的滑坡、泥石流等。第(3)题,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可对灾情进行实况监测,并且在灾后对灾情做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答案:(1)BC(2)地震后出现大面积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3)对灾情进行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对灾情做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工作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某地发生森林火灾,通过对该地卫星影像的分析,绘制成“森林大火燃烧示意图”,t1~t4表示火灾的四个阶段。读图,回答12、13题。12.完成上图的绘制需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D.地理信息系统13.下列叙述中,最为合理的是()A.a区的大火燃烧时间最长B.b区的树种比c区易燃C.森林大火延烧至t4阶段时结束D.d区有可能是湖泊【解析】12选C,13选D。第12题,通过卫星影像获取火灾情况,要运用RS;绘制示意图要运用GIS。第13题,d区在周围都有火情的情况下,仍然没有火情,因此可能是水域。二、非选择题(共30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材料堰塞湖是指地震后引起的大规模山体滑坡,河水冲击泥土、山石而造成堆积,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形成的湖泊。地震灾区堰塞湖应急处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排除堰塞坝以内拦蓄的大量洪水,保证堰塞湖的稳定和安全,以免堰塞湖蓄水可能引发堆积体上游淹没或溃决,产生二次灾害。(1)试分析堰塞湖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2)在抗震救灾中将遥感技术广泛运用到对地震、滑坡、堰塞湖的动态监测上,请说明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3)针对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解析】第(1)题,堰塞湖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和湖坝崩溃造成的洪水灾害。第(2)题,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使监测的范围扩大、速度加快、效率提高,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第(3)题,对堰塞湖的应对,一方面要加强监测,另一方面要设法疏导湖水,再者对下游居民要及时疏散。答案:(1)容易诱发新的滑坡、泥石流;湖坝崩溃容易造成洪水灾害。(2)遥感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速度快,可以为地震、滑坡、堰塞湖的科学处置与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通河道(在堰塞湖堤坝上开挖泄洪槽);及时疏散和撤离下游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