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课抗日战争[等级提升]一、选择题1.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求共产党与其进行秘密接触,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针B.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C.民族危机促使国共寻求合作D.中共呼吁结束内战,一致抗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35年”和蒋介石秘密接触中国共产党要求谈判可知,此时国共两党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蒋介石虽尚未放弃武力剿共的方针,但民族危机促使国共寻求合作,排除A项,选C项。B、D两项与题意不符,排除。2.右图为1938年八路军晋察冀根据地的一幅宣传壁画,画中的内容反映了()A.八路军开辟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C.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完全一致D.全国各种社会力量一致拥护国共合作抗日答案B解析晋察冀根据地是八路军开辟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但图片主题是“拥护国共长期合作”,故A项错误;1938年抗日战争已经爆发,八路军“拥护国共长期合作”,说明中日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民党的政治主张,故C项错误;图片未涉及“全国各种社会力量”,故D项错误。3.毛泽东认为“卢沟桥中国军队的抗战,是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而在1937年11月上海、太原失陷时,毛泽东认为当时“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这是因为()-2-A.国民政府不能组织大规模的抵抗B.毛泽东对抗战形势的认识不断发展C.中国的抗日战争还处在防御阶段D.当时的抗战还没有充分动员人民群众答案D解析自卢沟桥事变后到1937年11月上海、太原失陷,国民政府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故A项错误;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开展全国性的抗战,上海、太原失陷,当时敌人攻势太猛,我方防御不够,所以“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这都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的正确判断,不存在认识发展的过程,故B项错误;防御阶段与全面抗战是否到来无关,全民防御也属于全面抗战,故C项错误;1937年11月上海、太原失陷,是因为当时没有充分动员人民群众,所以说“全面抗战还没有来到”,故D项正确。4.德国《共和报》曾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此处所言战事()A.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C.切断了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答案B解析从“上海”“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等看,此战事指淞沪会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故B项正确。淞沪会战中国的参战军队是国民政府的军队,A项错误;1944年初,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失利,它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被美军切断,C项错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的失守,D项错误。5.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时的心灵感受:“(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这说明()A.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B.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C.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D.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和两宋交替之际的战争性质不同,该学者的思想说明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故B项正确。该学者的思想没有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故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无法-3-体现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故排除D项。6.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双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这说明()A.国共合作给日军以沉重打击B.中国军队战斗力强于日本军队C.舆论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部分D.因统计标准不同导致统计结果不同答案C解析材料重在讲述中日双方统计差异的原因,不是在强调中国对日军的打击和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故A、B两项错误;此材料内容双方均刊登在报刊上,体现出了舆论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故C项正确;双方的这种统计结果不同可能与统计标准的不同有关,但并不是此题目的主旨所在,故D项错误。7.下表数据最能说明()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攻防数据表-4-A.日本速决战的企图被打破B.日本攻占了中国大片领土C.百团大战的效果显著D.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不下答案D解析日本速决战的企图被打破是淞沪会战,故A项错误;日本攻占了中国大片领土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从材料中的“进攻比率”和“日军每日前进公里数”可以得出当时中日双方呈现僵持局面,中国的持久战取得了一定成效,故D项正确。8.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A.平津战役B.淞沪会战C.渡江战役D.百团大战答案D解析从材料描述的地点“晋西、东海海岸、黄河畔、长城边”可以判断是在华北地带,由“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可知,该战役以破坏铁路交通和拔除据点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百团大战。故选D项。9.1939~1941年,国民政府实施地方“新县制”改革,赋予县及县以下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实行在民意和民选基础上的地方自治;地方实行行政、教育、军事合一的一体化组织建构;明确县级地方财政的自收自支原则。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地方分裂割据,实现全中国统一B.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全面经济封锁C.积极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资源支持抗战D.为“抗战建国”打造地方性基础和持久动员力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9~1941年,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由材料中的“新县制”改革“赋予县及县以下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地方实行行政、教育、军事合一的一体化组织建构;明确县级地方财政的自收自支原则”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抗战建国打造地方性基础和持久动员力,故选D项。抗战时期,全民族团结抵抗日本侵略,不存在消除地方分裂割据,故排除A项;材料针对的是国民政府地方体制的改革,不涉及敌后抗日根据地,故排除B项;材料不仅涉及国民政府支持持久抗战,也涉及战后谋划,C项仅体现国民政府支持持久抗战,故排除。-5-10.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主要理由是()A.日记内容的丰富性B.作者身份的特殊性C.日记时间的一致性D.作者经历的真实性答案D解析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因此《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主要理由是作者经历的真实性,与日记内容丰富、作者身份的特殊和日记时间无关,故选D项。11.1945年8月15日12时,从日本广播电台传出日本裕仁天皇低沉的声音:“帝国政府已受旨通知英美中苏四国政府,我帝国接受彼等联合宣言之各项条件……”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中国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①日本主动放弃其侵略计划②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抵抗③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④海外华人华侨的大量援助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答案C解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观因素是中国军民的团结抗战,客观因素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以及海外华人华侨的支持,②③④正确;此时日本并没有主动放弃侵华的计划,排除①。故选C项。12.二战后日本战史著作公认:“在对美英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这表明中国抗日战争()A.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B.提高了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威望C.是一场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日战争-6-D.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唯一原因答案A解析由“日本陆军的主力仍然被死死钉在中国战场上,寸步难移”可知,中国牵制了日本的大量兵力,有力地配合了盟军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提高战后中国威望,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国共合作的全民族抗日,C项错误;打败日本法西斯是多种因素的结果,“唯一”表述不当,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及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原因。并分析为什么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并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答案(1)观点:只有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取得最后胜利。论证: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2)原因:英国向中国求援;中国保卫滇缅公路或保卫大西南。中国坚持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3)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主要原因:中国人民的全民族抗战。-7-次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打击。解析第(1)问,应先提炼出观点,再进行论证,如政治上,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国共合作;军事上,国共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日。第(2)问,根据材料二回答即可。第(3)问,“驳斥”可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真正目的和危害等角度回答;“原因”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因、外因等角度回答。14.在近代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日本的侵略扩张给中华民族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日本政府得派遣领事官于前开各口驻扎。——北师大编《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上册材料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数不胜数。半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到的奇耻大辱,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材料三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