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以下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据此可知,当时()名称创立时间代表人物宗旨中华民国宪政党1912年3月伍廷芳“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粹中华政体”统一党1912年3月张謇“巩固全国之统一,促进共和政治”共和党1912年5月黎元洪“防止分裂,便利政务进行,实行共和政治”国民党1912年8月孙中山、宋教仁“促成政治统一,维持国际和平”民主党1912年8月梁启超“拥护法赋自由,调和社会利益”A.政党林立,国家分裂B.政治变革推动政治转型C.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D.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解析: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国家分裂,故A项错误;由材料内容可知民国初年成立的各政党均以实行共和,实行宪政为宗旨,这是辛亥革命推动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仅提供了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的情况,未提供民国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情况,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政党的代表人物来看,并非所有政党均代表革命党人,故D项错误。答案:B2.下面是清末漫画《官场之活剧(廿三)捕风捉影》,它表明()A.革命成为时代潮流B.青年学生成为革命主力C.清廷统治岌岌可危-2-D.革命党人广泛发动群众解析:题干未提及革命运动得到社会广泛支持,故A项错误;青年学生成为革命主力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题干中清政府官员蒙着双眼去抓学生,真正的革命党却没有被抓,表明清政府腐败无能,故C项正确;题干未反映革命党人对群众的广泛动员,且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D项错误。答案:C3.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新一轮的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呈现“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继洋务运动之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的出现都()A.受到政府政策的推动B.由国际环境变化决定C.促进了政治体制的转变D.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解析: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开展的自救运动,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得益于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政策的推动,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4.“人类精神和文化至少经历两次伟大的觉醒,第一次在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第二次以启蒙运动为标志,首先发生在18世纪的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在这“两次伟大的觉醒”中,中国的代表人物有()①孔子②徐光启③黄宗羲④陈独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要注意题干的时间,在这“两次伟大的觉醒”中,中国的代表人物有①孔子④陈独秀。徐光启和黄宗羲都是明朝时期的人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答案:B5.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与探索。以下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康有为等领导“公车上书”②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③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④魏源编写《海国图志》A.②①③④B.④②①③C.④①③②D.②①④③解析:结合所学可知,①康有为等领导“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由此开始,时间是在1895年;②安庆内军械所由曾国藩于1861年在安徽安庆创办;③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3-时间是在1915年9月,新文化运动由此开始;④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时间是在1842年。因此,以上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④②①③,故答案为B项。答案:B6.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度)”“进而言教(思想)”的过程。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②康梁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③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A.④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根据材料“始而言技(技术)”指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学习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摆脱困境,①正确;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高举“民主”“科学”,掀起了新文化运动,④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②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③错误,故选C项。答案:C7.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A.平等、自由B.自由、民主C.民主、科学D.科学、平等解析: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题干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民主、科学。答案:C8.“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解析: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新文化运动。答案:C9.有学者指出,在中西文化经历了70多年的撞击和交汇之后,出现于20世纪第二个十-4-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这一阵波潮”是指()A.袁世凯独裁B.北伐战争爆发C.新文化运动D.黄埔军校创立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20世纪第二个十年里的这一阵波潮,其潮头已经越出了启蒙的本义”可知,新文化运动1915年爆发,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故“这一阵波潮”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故选C项。答案:C10.新文化运动认为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的、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其强调的是()A.推翻儒学传统地位和权威B.从原逻辑思维中解放出来C.树立超前科学的世界观D.倡导西方普世价值解析:据材料“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的、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是一种方法论。推翻儒学传统地位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一种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树立超前科学的世界观不属于方法论层面,故C项错误;倡导西方普世价值也不属于方法论方面,故D项错误。答案:B11.如果注意看一下那时候的报纸,就会发现当时所有西洋的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个字。西式礼帽是文明帽,手杖是文明棍,自行车是文明车,连火柴都是文明火。话剧是文明戏,我们的京剧叫旧戏。凡是西洋的东西都意味着文明,这种情况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B.戊戌变法时C.辛亥革命后D.改革开放后解析:“当时所有西洋的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个字”“凡是西洋的东西都意味着文明”表明当时中国对西方文明已经产生广泛的认可,并且出现生活习俗的西方化,甚至出现全盘接受西方文明的特点,这种状况只可能出现在辛亥革命以后。洋务运动时主张“中体西用”,不会出现生活习俗西化;戊戌变法时西方民主思想虽然有所传播,但变法失败,且缺少一定的群众基础,没有出现习俗西化,A、B两项错误;辛亥革命后,思想得到较大解放,政府也进行生活习俗变革,因此C项正确;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对西方文明的全盘认可和接受,D项错误。答案:C1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5-C.“九一八”事变D.西安事变解析:蔡元培在1916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聘请了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使得北京大学不仅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国最高学府,也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因此,答案为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13.每当面临社会转型的十字路口,思想转变往往成为社会转型的前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之际,出现了一股反叛“传统文化模式”(即异端),这个“异端”与僵化的文化结构进行了碰撞……颇有意味的是,在同一个时期(即14—17世纪)的欧洲,也出现了封建经济解体……与之相适应的也有一股异端(或叫新质文化思潮)勃兴……东西方出现“相近似”的思想动向……——林岷编著《中国文化史概述》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儒学的批判,无论是陈独秀、鲁迅、吴虞、易白沙,都还是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个性主义为武器;用进化论而不是历史唯物论来作为理论基点;而且又多表现出强烈的“全盘否定”文化传统的非历史主义倾向。因而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是无论如何,“打倒孔家店”这种敢于砸碎精神枷锁的气魄是伟大的。——林岷编著《中国文化史概述》(1)材料一“东西方出现‘相近似’的思想动向”分别指什么?指出欧洲这个“异端”思想的核心和实质。(2)根据材料二,概括编著者对这一文化现象的评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陈独秀、鲁迅、吴虞等人文化心态的成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14-17世纪”“异端”可判断东西方的思想动向;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分析西方的思想解放的核心及实质。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信息从积极影响和局限性角度评价新文化运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对孔子及儒学的批判,无论是陈独秀、鲁迅、吴虞、易白沙,都还是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人文主义、个性主义为武器;用进化论而不是历史唯物论来作为理论基点”并结合所学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东方: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西方:文艺复兴或宗教改革。核心:人文主义。实质: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2)评价:认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但敢于砸碎儒家传统文化精神枷锁的勇气可嘉。成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维护民主共和;北洋军阀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试图复辟帝制;戊戌变法及辛亥革命的失败;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逆流,促使新文-6-化运动兴起。14.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是能否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这是中国社会同西方社会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亚洲史》材料二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茅盾《春蚕》材料三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单位:千元)(1)材料一中“中国社会同西方社会根本的、最有意义的差别”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这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了民国初年工业发展有何突出特点?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案:(1)表现:重农抑商。影响: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现象: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原因: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3)特点: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主要因素:列强侵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