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基础巩固]某地区预计20年后人口将达到9000万,现有的耕地因为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湖而减少8000km2。读表,回答1~2题。表1未来某地区环境承载力的最低消费量表草地耕地森林淡水(平均)1000m21000m21000m22000m3/年表2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表人口/人总面积/km2草地/km2耕地/km2森林/km2有效年径流量/m36200万22万5万8万7.5万5105万1.20年后,该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为()A.600m2B.800m2C.400m2D.200m2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小的因素是()A.耕地B.森林C.淡水D.草地解析:第1题,根据20年后总人口及耕地面积变化情况计算可得。第2题,据表可知水资源对环境承载力限制最小。答案:1.B2.C下图为四个面积均为1万km2的区域。读图,回答3~4题。3.工业文明时期,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A.甲区域B.乙区域C.丙区域D.丁区域4.综合考虑,甲、乙、丙、丁四个区域环境承载力从大到小的排序是()A.甲、乙、丙、丁B.乙、丁、丙、甲C.丁、乙、甲、丙D.丙、乙、丁、甲2解析:第3题,工业文明时期,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区域内矿产资源的数量。第4题,读图可知,乙区域位于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因此乙区域的环境承载力最大;丁区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且地势比甲、丙两区域低,因此丁区域环境承载力大于甲、丙两区域;丙区域坡缓,甲区域坡陡,因此丙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大于甲区域。答案:3.D4.B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据此回答5~6题。5.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A.空间条件优越B.矿产资源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D.草场资源丰富6.图中反映的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5题,北方地区土地、水资源等利用条件比西北地区优越,环境承载力较大。第6题,青藏高原地区耕地条件改善的可能性较小,所以只能靠科技应用领域。答案:5.C6.B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据此回答第7题。7.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3A.①B.②C.③D.④解析:选D。图中四市耕地面积相同,但是四市农作物熟制不同。④市农作物为一年两熟,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所以④市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2)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3)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开发过程中,我们要防止哪些可能影响环境承载力的环境问题产生?解析:(1)结合图例和图示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呈逐渐下降的趋势。(2)地理环境承载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造成我国东西部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人口的素质和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等。(3)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在经济发展中可以转变为巨大的经济优势,使环境承载力增大。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相当脆弱,在开发过程中一旦遭到破坏很难恢复。答案:(1)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2)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差异;人口素质的差异;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差异等。(3)主要防止由开发而导致或加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能力提升]下表示意山东省与青海省人口与面积数据统计。读表,完成1~2题。省份人口(万人)面积(万km2)山东省1990(年)8439152012(年)9685青海省1990(年)4467242012(年)5731.关于1990-2012年两省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东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于青海省B.青海省人口密度变化大于山东省C.青海省年人口增长量大于山东省D.山东省人口密度小于青海省2.青海省人口承载力远低于山东省,其最主要原因是该省()A.交通不便B.人口消费水平低C.自然环境脆弱D.资源贫乏解析:第1题,根据表格中数据计算可知,1990-2012年山东省人口增加了1246万,增长速度为14.8%;青海省人口增长了127万,增长速度为28.5%,故A、C项错误。山东省人口密度由562.6人/km2增加到645.7人/km2,增长了15%;青海省人口密度由6.19人/km2增加到7.96人/km2,增长了29%,B项正确。第2题,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是人口承载力低的主要原因。答案:1.B2.C复活节岛是位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3.据图可知,复活节岛()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6000人B.t2时期,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4.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A.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与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有关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C.人口数量只能低于环境承载力D.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解析:第3题,环境承载力受资源、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它是在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后而作出的估计数值,不是在纯自然状态下而得出的数值;t2时期,该地实际人口数量和环境5承载力均得到提高,据此推测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t3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超出了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恶化;t4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虽接近环境承载力,但生态环境质量较t1时期差。第4题,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受到环境承载力的制约;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答案:3.B4.D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的东西两部分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据此回答5~6题。5.我国下列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A.青藏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内蒙古地区D.新疆地区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B.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小于人口合理容量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D.若实际人口数量小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解析:我国东部地区环境承载力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因此,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约为7亿,从目前实际人口数量看,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人口数量均已超过人口合理容量。答案:5.B6.D读澳大利亚大陆人口分布图,回答第7题。7.有关澳大利亚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陆各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差不大B.地形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决定性因素C.内陆地区水资源缺乏,环境承载力小D.人口密度高的地区环境承载力小解析:选C。资源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由于资源状况的差异,澳大利亚大陆6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差异大;澳大利亚内陆地区由于水资源缺乏,环境人口容量小;人口密度高的地区环境承载力大。8.阅读关于我国人口的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后果。中国目前基本处于人口红利期与负债期的过渡阶段。下图显示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及人口负债期。图中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1)说明抚养比与就业比的关系。(2)新中国成立初期与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均快速上升,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3)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4)根据我国的国情,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1)抚养比和就业比的关系通过读图可得出。(2)抚养比上升,说明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大,联系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可分析得出结论。(3)人口红利期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发展,但面临就业等压力。(4)保持人口合理容量需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答案:(1)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2)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较高,少儿抚养比迅速上升,导致总抚养比快速上升。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快速上升是由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的。(3)特点:劳动人口的比重大,而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有利影响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且价格低廉;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社会保障支出少,财富积累速度快。不利影响是就业压力大。(4)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7